匿名信的阴霾,如同初冬的薄雾,笼罩在照海市政府大楼上空,虽不浓重,却挥之不去,带来一股无形的寒意。
叶辰能清晰地感觉到,一些原本热切的目光变得闪烁,一些原本顺畅的汇报多了几分迟疑。
官场之上,风向的转变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
然而,叶辰并未被这阴霾困住。他深知,在这种时候,任何的辩解或退缩都只会助长对手的气焰,唯有以更强硬的态度、更扎实的业绩,才能粉碎谣言,扭转局面。
他的应对策略清晰而有力:
第一,以攻代守,强势推进改革。 他非但没有放缓国企改革的步伐,反而借着“一纺厂”成功的东风,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力排众议,审议通过了 《照海市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总体方案》 。
方案明确列出了未来两年内要完成改制或重组的企业名单、时间表和路径图,并将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
叶辰在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能因为几声苍蝇的嗡嗡叫,就停下前进的脚步!越是有人想搅浑水,我们越要把工作做在明处,做到极致!这个方案,就是我们对所有质疑和噪音最有力的回应!”
第二,阳光运作,主动邀请监督。 针对匿名信中“独断专行”、“搞小圈子”的指控,叶辰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他主动向市委书记顾同和市长成汉雯建议,并获批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正式行文邀请省审计厅派出专项审计组,对“四万亿”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已完成的“一纺厂”改制全过程,进行一次全面的、严格的审计。
消息传出,一片哗然。这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引火烧身。
连成汉雯都有些担心地问他:“叶辰,有这个必要吗?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审计组一来,难免会影响当前的工作节奏。”
叶辰的回答斩钉截铁:“汉雯市长,非常有必要!只有请最高级别的权威部门来给我们做一次彻底的‘体检’,才能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
“我们要用最严格的第三方审计报告,来证明我们工作的规范、透明和廉洁!这不仅是为了自证清白,更是为了建立长期的信誉!就算暂时影响一点节奏,从长远看,利远大于弊!”
他的魄力和坦荡,让顾同和成汉雯都深感佩服。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
第三,借力打力,争取更高层面支持。 叶辰没有被动等待,他利用周末时间,亲自前往省城,拜访了老师徐箐和省纪委书记林国栋。
在徐箐办公室,他详细汇报了照海市国企改革的整体思路、进展以及当前遇到的阻力,包括那封恶意的匿名信。
徐箐听完,沉思片刻,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做得对,越是有人捣乱,越要把事业干好,把篱笆扎紧。”
“审计是个好办法,可以让很多人闭嘴。省发改委会关注此事,你们的改革方案,只要方向正确、程序合规,省里会给予支持。”
而在林国栋家中,叶辰的表现更加沉稳。
他没有过多抱怨,而是将匿名信作为官场某种不良生态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汇报了自己主动邀请审计的举措。
林国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缓缓说道:“遇事不慌,处事有度,还能化被动为主动,叶辰,你比以前更成熟了。匿名信这种东西,组织上自有明辨。”
“你专注于工作,不要受这些干扰。只要你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没人能把你怎么样。” 林国栋的表态,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省审计厅的审计组很快进驻照海市。审计过程极其严格细致,翻阅了海量的凭证、合同、会议纪要,访谈了众多相关人员。
那段时间,市政府里一些心里有鬼或者平时工作马虎的人,可谓是度日如年。
然而,最终的审计结果,却让所有等着看笑话的人大跌眼镜。
审计报告认为,照海市在“四万亿”资金管理上“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未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对“一纺厂”改制过程的评价是“程序规范,方案周密,职工安置稳妥,资产处置合规,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这份权威报告一出,如同一声惊雷,瞬间驱散了笼罩在叶辰头顶的阴霾。
之前所有的质疑、诽谤,在这份沉甸甸的报告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市委书记顾同在市委常委会上,特意宣读了审计报告的主要结论,并严肃指出:“事实证明,真金不怕火炼!我们有些同志,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专门搞些歪门邪道,写匿名信,告黑状,这种风气必须坚决刹住!”
“市委坚决支持敢担当、勇改革的干部!叶辰同志在国企改革和重大项目推进中,方向把握准,工作做得实,经受住了考验!”
市长成汉雯也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坚决支持叶辰的工作。一时间,叶辰的威信不降反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