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 > 第136章 牛渚矶头聚群贤

187 年秋八月,庐江舒县的舆图房里,许褚正与周瑜围着沙盘推演吴郡防务。沙盘上,代表严白虎部的黑旗插在吴郡边境,代表庐江斥候的白旗则散布在周边山谷,周瑜手指着一处渡口:“兄长,吴郡水师常在此处巡弋,若咱们要打通吴郡商路,需先派蒋钦率快船在此设伏,摸清他们的巡弋规律,再以火攻扰其阵型。”

许褚点头刚要回话,厅外忽然传来轻叩声,影卫统领邓展躬身进来,双手递上一份竹简:“主公,丹阳传来消息 —— 羊太守接朝廷诏书,调任南阳太守,三日后便要启程赴任。”

“羊公要走?” 许褚接过竹简,展开细看,指尖划过 “南阳待治,诏羊续为太守,即刻赴任” 的字样,眉头微蹙。他与羊续的交情始于丹阳 —— 前年羊续初到丹阳任太守时,许褚曾作《石灰吟》相赠,赞其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经过羊公介绍拜师蔡邕,丹阳山越作乱,许褚率部支援,如今不过两年,竟要远调南阳这等纷乱之地。

周瑜凑过来看完竹简,轻声道:“南阳乃荆州咽喉,近年黄巾余孽盘踞,更有豪强割据,朝廷派羊公去,是看重他治理丹阳的清正手段。只是这般仓促,咱们理应去送送,也尽一份故友之情。”

“自然要送。” 许褚收起竹简,对邓展道,“你再探,看羊公何时从丹阳出发,会否途经庐江;另外,备一份薄礼 —— 庐江新产的精盐百斤、肥皂五百块、烈酒百坛、再加几匹吴郡云锦即可。羊公清廉,金银之物他定然拒受,这些实用之物,倒能让他带去南阳,分给百姓。”

邓展领命而去。许褚转向周瑜,眼中带着期许:“瑜弟,三日后若得空,随我去送送羊公。蔡邕先生、吴郡盛宪太守、高彪先生、陆康先生他们怕是都会去 —— 蔡先生乃当世大儒,精通经史音律;盛太守治郡有方,深谙民生之术。你文武双全,正好借此机会见见这些前辈,既能开阔眼界,也让蔡先生识得你的才华,说不定还能成忘年之交。”

周瑜闻言,眼中一亮,连忙躬身应道:“兄长抬爱!晚辈早闻蔡先生之名,更慕其音律造诣,若能得先生指点,实乃三生有幸。只是瑜资历尚浅,怕在前辈面前失仪。”

“公瑾不必妄自菲薄。” 许褚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赞赏,“你精通兵法谋略,去年巢湖剿匪,你提出的‘断粮困敌’之计,助咱们轻松拿下郑宝;上月改进水军战船,你设计的‘侧舷箭窗’,让逐浪营的战力提升三成。更难得的是,你还通音律,传闻‘曲有误,周郎顾’,连庐江郡的乐师都赞你辨音之准。这般才华,便是蔡先生见了,也定会赏识。”

接下来两日,许褚一边安排周泰、周仓操练陌刀队,一边关注羊续的行程。第二日傍晚,邓展回报:“羊公明日辰时从丹阳出发,会在牛渚矶停留半日与众人告别;蔡邕先生已从九江赶来,现住驿馆;盛宪太守、高彪先生也已动身;羊公之子羊衜,年十六,上月刚与孔融先生之女成婚,此次会随父同行,说想借送别之机,再向主公请教武艺。”

“子道(羊衜字)也来?” 许褚想起去年在丹阳见到的少年,虽年少却沉稳,便笑道,“这少年有韧劲,去年指点他枪法时,他一练就是三个时辰,如今成婚成人,倒比从前更稳重了。”

第三日清晨,许褚带着周瑜、周仓,备上礼物,赶往牛渚矶。牛渚矶位于长江东岸,矶头临江而立,登之可俯瞰滔滔江水,历来是文人墨客送别友人的胜地。许褚抵达时,矶头已聚了不少人——蔡邕身着青色深衣,正与陆康、盛宪谈论南阳局势;高彪站在矶边,手持折扇,望着江水吟哦;一个身着锦袍的少年正与丹阳故友寒暄,正是羊衜。更让许褚惊喜的是,九江太守边让也在人群中——这位以文采着称的名士,与蔡邕交情深厚,此刻正与几位文士谈笑风生。

“仲康兄!” 羊衜见许褚来了,快步迎上前,脸上带着少年人的朝气,“去年丹阳一别,没想到今日竟是送别家父。

“子道新婚燕尔,倒还记挂着庐江的事。” 许褚与羊衜寒暄几句后,立即整了整衣冠,走向边让,躬身行礼:晚辈许褚,拜见边太守。久闻太守文采斐然,与文举公(孔融)齐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边让转过身来,见许褚态度恭谨,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连忙扶起他:仲康不必多礼。我在九江常闻你的事迹——不仅武艺超群,更创灌钢法、兴盐铁之利,使庐江百姓丰衣足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更难得的是这般谦逊有礼,真乃儒将风范。

许褚连忙道:边公过奖了。晚辈才疏学浅,不过是尽己所能为百姓谋福。若论治国安邦之道,还需向边公这样的前辈请教。

边让抚须笑道:伯喈常与我提起你,说你不似寻常武将,既有治世之才,又通文墨。前年那首《石灰吟》,我在九江也听人传诵,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等气节,令人敬佩。

这时蔡邕也走了过来,对边让笑道:文礼,你看我这弟子如何?仲康不仅通武略,更晓文治,前日我刚收到他派人送来的等物,皆是利民之器。

边让点头赞道:伯喈收得佳徒啊!仲康这般文武全才,实乃当世罕见。更难得的是他心怀天下,体恤民情,这才是为官者应有的品格。

许褚笑着拱手,目光转向不远处的羊续 —— 羊续身着素色官服,须发微白,却依旧精神矍铄,正与几位老者交谈,“令尊此次赴南阳,任重道远,咱们今日定要好好为他饯行。”

羊续也看到了许褚,笑着走过来:“仲康,又劳你奔波。去年丹阳山越之乱,若非你率部驰援,我怕是难平匪患;如今我调任南阳,丹阳有你在侧,江淮百姓便多一份安稳。”

“羊公客气了。” 许褚递上礼物,“这些都是庐江特产,精盐可调味,肥皂可净身,云锦可做衣物,皆是百姓日常所需,您带去南阳,也算我为南阳百姓尽份薄力。”

羊续看着礼物,眼中满是暖意,不再推辞:“那我便却之不恭了。南阳百姓苦寒,这些东西,倒能解些燃眉之急。”

不多时,众人陆续到齐。蔡邕目光扫过周瑜,见这少年身姿挺拔,气质儒雅,便对许褚笑道:“仲康,这位少年郎面生得很,可是你麾下的人才?”

许褚连忙拉过周瑜,向蔡邕引荐:“老师,这位是晚辈义弟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他可不是寻常少年 —— 论武,他精通兵法,去年巢湖剿匪,他献策断敌粮道,助咱们生擒郑宝;论文,他饱读经史,更精通音律,庐江郡一带早有‘曲有误,周郎顾’的传闻,便是乐师奏乐偶有差错,他也能即刻辨出。晚辈今日带他来,一是让他向先生您请教经史音律,二是盼着您能识得他的才华,日后多指点一二,说不定与他能结为忘年之交。”

周瑜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语气谦逊却不失底气:“晚辈周瑜,见过蔡先生。久闻先生精通《六经》,更善书法音律,晚辈对先生仰慕已久,今日得见,幸甚之至。”

蔡邕闻言,眼中满是惊讶,随即露出赞赏之色,连忙扶起周瑜:“‘曲有误,周郎顾’?没想到庐江竟有这般年轻的才俊!我早在丹阳郡时,便听乐师提起过‘周郎’之名,只当是年长之士,没想到竟是这般少年!你既通兵法,又晓音律,这般文武双全,实属难得。我今日得见你,倒比见着老友还高兴,何来‘指点’之说,往后咱们互相探讨,你若有音律上的疑问,尽管来问我。”

盛宪也凑过来,笑着道:“公瑾,我早听人说你帮仲康改进水军战船,设计的‘侧舷箭窗’很是精妙。日后庐江治水,若有需要,我还得向你请教呢。”

周瑜连忙道:“盛公客气了,晚辈不过是略懂些机械之理,哪敢当‘请教’二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