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 > 第134章 沙盘推演,谋定东南(一)

187年秋,庐江舒县的太守府东侧,多了一间崭新的厅堂。厅门匾额上题着“舆图房”三个大字,是周瑜亲笔所书,笔锋俊朗,透着股少年人的锐气。此时厅内灯火通明,十几个文吏正围着一张巨大的木桌忙碌——桌上铺着雪白的熟绢,文吏们手持炭笔,对照着案上堆积如山的竹简,细细勾勒着庐江的山川河流,偶尔还会争执几句“这条支流的宽度是不是记错了”“那座山的坡度该画陡些”。

许褚推开厅门时,吕岱正蹲在桌旁,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杆,指着绢上的巢湖区域:“这里的芦苇荡得标清楚,去年剿匪时咱们知道水深,可新来的兵士未必清楚,万一行军时陷进去就麻烦了。”

“定公说得对。”许褚走上前,目光扫过熟绢——这张绢已画了大半,从舒县到皖城,从巢湖到长江,河流用蓝色矿物颜料标注,山脉用褐色勾勒,甚至连每处渡口的宽度、每座山隘的通行人数,都用小字标注在旁,比当时官府通用的“粗略舆图”精细了十倍不止。

“少主,你要的水准器测绳,工匠们改好了。”吕岱递过两样工具——水准器是用铜制的长管,内装清水,管上刻着刻度,用来测量坡度;测绳则是用麻绳编织,每隔一尺系一个红结,便于丈量距离。这都是许褚根据后世记忆,让工匠改良的勘察工具,比当时用“步量眼估”的法子精准得多。

许褚接过工具,掂了掂分量,笑道:“有了这些,勘察队就能更准些。咱们要的不是,是——山有多高、河有多深、路有多宽,都得记清楚。将来打仗,差一尺水深,可能就过不了河;差一丈路宽,可能就摆不开阵型。”

早在半个月前,许褚就从斥候营和郡府文吏中,挑选了百人组建勘察队,分成二十组,每组五个人——三个斥候负责探路、防护,两个文吏负责记录、测量。出发前,许褚特意给他们训话:“你们要去的不是平地,是皖山的险隘,是巢湖的支流,甚至是山越聚居的密林。记住,第一要安全,第二要精准。每一条河,都要量清楚宽度、深度、流速;每一座山,都要记清楚坡度、植被、有没有山洞;每一个村落,都要问清楚水源、物产、能住多少人。回来后,竹简上少一个字,都得重新去查。”

勘察队的工作比预想中艰难。去皖山北麓的一组,遇到了暴雨,山路湿滑,一个斥候差点摔下悬崖,还好被同伴拉住;去巢湖西岸的一组,为了量准芦苇荡的水深,文吏亲自下了水,初秋的湖水冰凉,上来后就发了热,却还坚持把数据记完;去长江沿岸的一组,遇到了小股水匪,斥候们拼死抵抗,才护住了记录数据的竹简。

“少主,你看这组的记录。”吕岱拿起一卷竹简,“皖山南侧的石门隘,宽只有两丈,只能容两匹马并行,两侧是悬崖,是舒县到皖城的必经之路——这里得重点标注,要是敌人卡住这里,咱们的粮队就过不去了。”

许褚接过竹简,仔细看了看,在绢上的石门隘位置画了个红圈:“不仅要标,还要在旁边注上可设烽火台,驻兵五十。另外,让斥候再去查一次,看看隘口附近有没有能绕过去的小路,万一被堵,也有备用路线。”

文吏们连忙记下,又有人递来一卷竹简:“都尉,巢湖的水深测完了,最深的地方有三丈,最浅的只有五尺,浅水区多在西岸芦苇荡附近,大船过不去,只能走快船。”

“好。”许褚点头,让文吏在巢湖区域用不同颜色标注水深——深蓝色是深水区,浅蓝色是浅水区,这样一看就清楚。他看着渐渐成型的舆图,忽然对吕岱道:“定公,光有舆图还不够。平面的图,看不出高低起伏,咱们能不能做个的?用泥沙堆出山川河流,这样更直观。”

吕岱愣了愣:“立体的?怎么堆?”

“我来教你。”许褚让人搬来一个巨大的木台——长三丈,宽两丈,是用皖山的硬木打造的,结实耐用。又让人准备了泥沙、石膏、木料、颜料,“先用泥沙堆出大致的地形,高的地方堆山,低的地方挖河;再用石膏固定,防止塌掉;然后用颜料上色,山是褐色,水是蓝色,城池用小木片做,插上小旗标注兵力。这样一来,整个庐江的地形,就都在这木台上了。”

这个想法让吕岱眼前一亮,立刻召集工匠开始制作。工匠们从没做过这种东西,一开始总出岔子——泥沙堆的山总塌,石膏的比例不对,要么太脆要么太硬,小木片做的城池也总歪。许褚就亲自上手,教工匠们调整泥沙的湿度,试验石膏的比例,甚至亲手雕了一个小的舒县城池模型,让工匠们照着做。

整整十天,工匠们日夜忙碌,木台上的“立体地形”渐渐成型。当最后一笔颜料涂完时,整个舆图房都安静了——木台上,蜿蜒的长江像一条蓝色的带子,广阔的巢湖泛着浅蓝,皖山的褐色山脉起伏有致,舒县、皖城等城池用涂了黑漆的小木片做成,甚至连村落的位置都插了小木棍,旁边系着写有村名的布条。

许褚让人把周瑜、许临也请来。周瑜一进厅,就被木台上的地形吸引了,快步走过去,俯身看着:“这是……把庐江搬过来了?”

“这叫。”许褚笑着解释,拿起两个小旗,一个插在舒县,一个插在皖城,“比如咱们要从舒县调兵去皖城,走哪条路快?走官道,还是走小路?在沙盘上一看就清楚。要是敌人来犯,咱们在哪设伏,在哪屯兵,也能提前推演,不会出错。”

许临摸着沙盘上的巢湖,感慨道:“仲康,你这想法太妙了!以前打仗,全靠将领的记忆,记不清地形就容易吃亏。有了这沙盘,就算没去过的地方,一看也懂了。”

周瑜围着沙盘走了一圈,目光落在石门隘的位置,忽然道:“兄长,你看这里。要是山越从皖山下来,肯定会走石门隘。咱们在隘口两侧设伏,左侧放弓箭手,右侧放陌刀队,等他们进来,弓箭手先射,陌刀队再冲,定能把他们堵在隘口里,一个都跑不了!”

许褚点头:“公瑾说得对。还有巢湖,蒋钦的水军现在有二十艘战船,要是吴郡的严白虎来犯,咱们可以把快船藏在西岸芦苇荡的浅水区,等他们的大船进来,再从两侧夹击,烧他们的船帆——这些都能在沙盘上推演,提前找出漏洞。”

吕岱也凑过来,指着长江沿岸:“少主,豫章的豪强僮芝,手下有三千兵,常派船在长江劫掠。咱们的水军可以在长江口设个岗哨,用沙盘标清楚他们常走的航线,提前埋伏,定能抓住他们的粮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