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 > 第129章 商路通南北,子方归帐下

酒宴结束后,吕岱忍不住问道:少主,让利如此之多,是否......

许褚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定公啊,你要知道,有些投资,短期内看似吃亏,长远来看却是最划算的。糜竺此人,重义守信,值得深交。今日我们以诚相待,来日必得厚报。

而许褚与糜竺的这段知遇之情,也成就了乱世中一段难得的佳话。

此后数日,糜竺留在舒县,与许褚详细商议合作细节。许褚更是开放了部分工坊的核心工艺,让糜竺派来的工匠学习。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让糜竺彻底折服。

糜竺在舒县停留了三日,期间与许褚、吕岱详细敲定了商路细节。吕岱根据糜家提供的江北商路地图,制定了一条从庐江到徐州的秘密商路:从舒县出发,经涡河入巢湖,再沿巢湖支流进淮河,顺淮河而下至下邳,全程约五百里。沿途设立五个秘密驿站,每个驿站安排十名亲卫驻守,配备粮草、淡水与医药品,既负责保护商队安全,也传递两地消息。

“第一驿站设在巢湖西岸的芦苇荡旁,” 吕岱指着地图,对糜竺的商队头领说,“那里隐蔽,不易被官府察觉;第二驿站在淮河中游的涂山脚下,靠近坞堡,能借坞堡的力量防备水匪;剩下三个驿站分别设在钟离、虹县、下邳城郊,都选在糜家的商铺附近,方便接应。”

蒋钦也主动请缨:“主公,我带五艘快船沿淮河巡逻,每日往返一次,确保商队安全。若是遇到小股水匪,直接驱离,不耽误商队行程。”

糜竺的商队头领连连道谢:“有蒋司马的水军护送,我们就放心了。我们商队会伪装成粮食商队,船上插‘糜’字旗号,一般水匪不敢招惹。”

三日过后,糜竺启程返回徐州。临行前,他对糜芳叮嘱:“子方,你留在庐江,要听仲康兄与诸位统领的话,好好练武艺、学兵法,不可任性。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报个平安。”

糜芳用力点头:“兄长,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不会给你丢脸!”

许褚送糜竺到码头,看着商队驶离后,便带着糜芳去了军营。此时周泰、周仓、文稷、裴元绍正在操练亲卫,见许褚来了,连忙停下操练。许褚指着糜芳:“这是糜芳,字子方,往后就是咱们亲卫营的一员,跟着周泰统领训练,你们多照看他。”

周泰走上前,拍了拍糜芳的肩膀:“子方兄弟,欢迎加入亲卫营。咱们亲卫营的规矩:每日辰时练体能,午时练武艺,申时学兵法,酉时练队列,不能偷懒。”

糜芳挺直身子:“周统领放心,我不会偷懒!”

接下来的日子,糜芳开始了亲卫营的训练生活。辰时的体能训练最是辛苦:绕军营跑十里,举石锁五十次,俯卧撑一百个。糜芳自小在徐州长大,虽练过拳脚,却没受过这般高强度训练,第一天跑下来,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连饭都吃不下。

周仓看他难受,递过一壶姜汁米酒:“子方兄弟,这是驱寒的,喝一口能舒服点。俺刚入营时也这样,坚持半个月就好了。”

糜芳接过酒壶,喝了一口,辛辣的米酒入喉,身上顿时暖和了些。他看着周仓手臂上的肌肉,问道:“元福兄弟,你这力气是怎么练出来的?”

周仓大笑:“俺是农家出身,从小扛粮、挑水,后来跟着主公打仗,杀的匪兵多了,力气自然就大了。你好好练,日后也能像俺一样。”

午时的武艺训练,周泰亲自教导糜芳。“出拳要快、准、狠,” 周泰握着糜芳的手,纠正他的出拳姿势,“在战场上,慢一分就可能丢了性命。你手腕要稳,发力要从腰腹来,不是靠胳膊硬拼。”

糜芳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直到周泰满意为止。邓展偶尔也会教他剑术:“剑术讲究‘快、巧’,你力气不如周泰、周仓,要靠技巧取胜。比如这招‘拨云见日’,用剑背拨开敌人的兵器,再顺势刺向敌人胸口,既省力,又能制敌。”

申时的兵法课,许褚亲自授课。他用沙盘模拟巢湖水战:“若是敌人从巢湖东岸来犯,我们该如何应对?”

糜芳看着沙盘,沉思片刻:“我们可以派斥候提前侦查,知道敌人的兵力与船只数量。然后让蒋司马的水军在巢湖西岸列阵,用蒙冲船冲锋,再派快船绕到敌人后方,断他们的退路。”

许褚点头:“说得好。兵法不仅是排兵布阵,还要懂侦查、懂地形、懂人心。你要记住,打仗不是靠蛮勇,是靠谋略。”

随着时间的推移,糜芳渐渐适应了亲卫营的生活。他的体能越来越好,跑十里路不再费力;武艺也有了进步,能与亲卫营的周泰、周仓等老兵过上十几回合;兵法知识也日渐丰富,能在沙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周泰对他很满意:“主公,子方兄弟进步很快,是个可塑之才。”

与此同时,庐江与徐州之间的秘密商路也日趋繁荣。每月初一、十五,糜家的商队准时抵达舒县,带来万斤精铁、五十匹战马,还有当归、止血草等药材,以及布匹;再带走数万斤精盐、三千坛白酒、万块肥皂。商队规模从最初的数十辆马车扩大到近百辆,护卫也从不足百人增至数百人,沿途驿站的物资越来越充足,甚至能为过往的流民提供临时住处与食物。

精盐工坊也扩大了规模,工匠从二百人增至五百人,每月产量从五万斤增至八万斤;白酒工坊新添了十个陶灶,每月产量增至五千坛;肥皂工坊改用皂角与猪油混合制作,产量翻倍,不仅在江北畅销,还通过吴郡商队卖到了江东。

这天,糜家的商队又到了舒县。糜芳跟着许褚去码头迎接,看到商队头领递上的书信,脸上露出笑容:“兄长在信里说,徐州的货栈生意很好,精盐、肥皂很受欢迎,还问我在庐江过得怎么样。”

许褚拍了拍他的肩膀:“子方,你看这商路,不仅给庐江带来了精铁、战马,也让咱们的货物卖到了江北,百姓有了工作,军营有了军备,这就是互利共赢。”

糜芳点头,眼中满是自豪。他忽然明白,自己留在庐江不仅是学武艺、学兵法,更是在参与一件大事 —— 让庐江变得更安稳、更繁荣。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淮河上,波光粼粼。许褚、糜芳站在码头边,看着商队的马车缓缓驶向工坊,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