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惟见南星 > 第50章 等时机合适 我带她回来见你们

一切如常,却又仿佛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姜南星放在口袋里的手机,不时传来轻微的震动。她没有立刻拿出来看,但每一次震动,都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心湖,漾开一圈圈温暖的涟漪。她知道,那是周惟清。

在陪着外婆聊天、听舅舅分析市场、应付表弟插科打诨的间隙,她寻了个空档,走到院子角落的桂花树下,才拿出手机。

屏幕亮起,果然是他的信息。 【周惟清:我已经下飞机了。】 【周惟清:我已经回到家了。】 【周惟清:爷爷奶奶都在。】

每一条信息都简洁得近乎平淡,只是简单地报备行程和状态,没有多余的情绪渲染。可正是这种自然而然的分享,仿佛他已将她的存在嵌入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带来一种无比踏实和安心的存在感。他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看,我到了,一切顺利,而我记得你。

姜南星看着这几行字,仿佛能看到他穿过首都机场熙攘的人流,坐上车,驶过熟悉的街道,推开那座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四合院大门的场景。她的指尖在“回到家了”那几个字上轻轻停留了片刻,然后抿唇笑了笑,回复道: 【姜南星:嗯,知道了,好好陪家人。】

她没有提及自己这边的热闹,也没有追问任何细节,只是这样一句简单的回应,如同他一样,平淡之下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与牵挂。

---

北京,周家四合院。 青砖灰瓦,廊檐深静,祭祖后的家宴氛围庄重而略显沉闷。空气里弥漫着檀香和家宴菜肴混合的熟悉味道。周惟清坐在父母下首,听着长辈们询问工作、身体,话题不可避免地,又一次滑向了他个人的“终身大事”。

若是往常,周惟清大抵会用最简略的“还好”、“正在忙”、“不急”搪塞过去,然后将话题引向宏观经济、政策动向或者具体的工作项目,用理性的壁垒隔绝所有感性的探询。

但这次,当母亲再次小心翼翼地提起,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和期盼时,周惟清缓缓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白瓷杯底轻叩在红木桌面上,发出轻微而清晰的一声“哒”,引得桌上几位长辈都下意识地看了过来。

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过父母,以及主位上的爷爷奶奶,语气清晰而沉稳:“爸,妈,爷爷,奶奶,我在英林一切都好。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虽然挑战不少,但势头不错。”他顿了顿,眼前不由自主地闪过姜南星的身影——她在田间地头专注讲解时的侧脸,她面对困难时微蹙却坚韧的眉头,她听他说话时亮晶晶的眼睛,还有昨夜分别时那羞涩又勇敢的回握……

他的语气不自觉地放缓,褪去了平日工作时的冷硬,染上了一种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温和与肯定:“至于个人问题……让您们一直操心了。”

他微微停顿,像是在做一个郑重的宣告:“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姑娘。很优秀,也很特别。” 提到她,他的唇角极细微地向上弯了一下,虽然短暂,却真实存在,“等时机合适,我带她回来见你们。”

话音落下,席间有片刻的寂静。

周父周母,连同爷爷奶奶,迅速交换了一个充满惊讶却又难掩欣喜的眼神。他们太了解周惟清了,也太清楚八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悲剧带给这个儿子怎样的毁灭性打击。从那以后,周惟清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将自己完全埋进了工作中,近乎自虐般地忙碌,拒绝所有情感上的靠近,像一座沉默的孤岛,用责任和疲惫筑起高墙,隔绝了外界,也封锁了自己内心那片巨大的、嘶吼的空洞与悲伤。这么多年,他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从劝起。

此刻,亲耳听到他说出“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姑娘”,看到他眼中那久违的、真实的光彩,几位长辈悬了多年的心,终于缓缓地、重重地落回了实处。他们没有多问,生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机。母亲眼眶微湿,连连点头,声音有些哽咽:“好,好,你认定就好……就好。”

爷爷也抚着胡须,沉声道:“定了就好,男人成家立业,心里踏实,才能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坐在一旁的大伯母见状,语气里满是欣慰:“哎呦,这可是大好事!惟清啊,总算有人能让你开窍了!什么样的好姑娘?什么时候带回来让我们大家都瞧瞧?” 二姑也附和道:“就是就是,工作重要,个人大事也一样重要!成了家,心就更定了。”

周惟清面对长辈们突然热切起来的关怀,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微微颔首:“她很好,很优秀,也在为英林的发展努力。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保护和一份难得的柔和。

这场家宴的后半段,气氛明显轻松活络了许多,长辈们的话题虽然依旧广泛,但看向周惟清的目光里,多了许多放心的欣慰。

等家宴结束,各位长辈陆续离去,四合院恢复了宁静。周惟清随着父亲走进书房。厚重的红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墨锭的沉香。周父坐在宽大的红木书桌后,看着眼前气质沉静、眉眼间却比以往多了几份柔情,缓缓开口,语气里是掩不住的赞许和更深沉的期望:“惟清,你在英林做的这一系列事情,杨树镇的项目,茶叶品牌的打造,尤其是能引来阳光绿谷这样的大企业落地,做得很好,有思路,有魄力,也有成效。省委办公厅的老朋友前几天碰面,也隐约提到了省里领导对你在基层的扎实作风有所耳闻。”

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更加凝重:“但是,越是这样,越要戒骄戒躁,沉下心来。县长是一个县的管家,责任重于泰山。要时刻记住,你做的每一件事,最终都要落实到为那一方百姓谋福祉上,要经得起时间和人心的考验。”

周惟清认真聆听,郑重地点点头:“爸,我明白。”他沉吟片刻,又道:“上次我去市里,去见了杨伯伯。他还特意提起,说上次来北京开会见到您了。您让他带给我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一刻不敢忘。”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重复着父亲那句沉甸甸的嘱托:“‘为官者,心里要始终装着一方百姓,真正懂得他们最需要什么、最盼望什么,才能称之为好官,也才能真正为更多老百姓谋得实实在在、长长久久的福祉。’”

周父看着儿子,眼中流露出真正的欣慰和信任。他知道,儿子走过的路很痛,但那些经历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更能体会民间的疾苦,更懂得肩上的责任。如今,他似乎真正走出了阴霾,找到了既能践行理想又能安放内心的道路,甚至可能迎来了新的情感依托。这比任何政绩都更让一位父亲感到宽慰。

“记住就好。”周父最终只是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书房窗外,月色清朗。周惟清知道,在北京的牵挂和期望之外,在英林的那片土地上,还有另一盏灯,另一个人,在等他回去。书房里灯光柔和,映照着两代人的身影。父亲欣慰地点了点头,知道儿子不仅记住了这句话,更是在用行动去践行这句话。窗外,四合院的夜空静谧,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英林县,那份牵动着周惟清心绪的温暖与希望,正在悄然生长。

清明节第二天,天色微亮,姜南星的爸爸便去了熙熙攘攘的早市,拎回了满满几大袋新鲜食材,还有一叠圆整的饺子皮。吃过简单的早饭,一家人便围坐在客厅的餐桌旁,开始包饺子。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面粉飞扬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温馨。姜南星熟练地舀馅、捏合,手指翻飞间,一个个胖嘟嘟的元宝饺子便立在了案板上。妈妈在一旁擀皮,爸爸则负责传递和摆放,偶尔笨拙地想帮忙捏几个,总是被妈妈笑着嫌弃形状不好看。

话题就在这氤氲着家常烟火气的氛围中慢慢展开。妈妈看着女儿专注的侧脸,语气里满是欣慰:“我们星星在工作上一直那么努力,那么优秀,从来都不用我和你爸操心。”

话锋轻轻一转,带着母亲特有的关切和试探:“就是这个人问题……星星,最近有没有谈朋友啊?要是有合适的,也该考虑起来了。”

“啪嗒”,姜南星手里正捏着的饺子皮差点滑落,一小撮馅料沾在了指尖。周惟清的面容,就这么毫无预兆地、清晰地撞入了她的脑海——他沉稳的眉眼,他略带倦色却依然专注的神情,他握住她手时的温度,还有那句“以后也做给我吃”……她的脸颊倏地一下泛起热意,心跳也漏跳了半拍,下意识地低下头,假装专注地处理那点馅料,含糊地应道:“妈……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想这些。”

妈妈似乎没察觉到女儿的异样,自顾自地想起了另一个人:“我看你那个茶叶公司的同学,叶天,就挺不错的嘛。事业有成,对你又很关心体贴,” 语气里不乏撮合的意味。

姜南星闻言,立刻抬起头,语气坚定又带着点哭笑不得:“妈!叶天就是我同学,因工作关系我们联系多一点而已,您别乱点鸳鸯谱了,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这时,一直默默包饺子的爸爸也插话道:“是啊,你就别瞎操心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看向女儿,眼神温和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