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惟见南星 > 第158章 拜见老师 你们要互相扶持 共同进步

张阿姨送上沏好的香茗,是陈老喜欢的浓香普洱。茶香袅袅中,谈话自然转入正题。

“惟清啊,你在英林搞出的动静,我可是都听说了。”陈老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叶,语气带着赞许,“阳光绿谷那个项目,干得漂亮!还有那个瑞康药业,引进得好啊,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

周惟清双手捧着茶杯,姿态谦逊:“老师,您过奖了。这都是按照您当年教导的,沉下去调研,找准问题,因地制宜。是何书记和班子里的同志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南星他们在产业中心也做了大量具体工作,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他不忘将功劳归于集体和身边人。

“嗯,不居功,不冒进,是好品质。”陈老满意地点点头,眼神中满是赏识,但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但是惟清啊,越是开局顺利,越要警惕。将上一次见面的话又再说了一遍,英林底子薄,经不起折腾,更需要的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重心长,如同一位老农在传授耕种的经验:“你现在是一县之长,主政一方,眼光要放长远。几个大项目是亮点,是骨架,但更重要的是夯实血肉——产业培育需要耐心,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营商环境要持续优化,让企业能进来、留得住、发展好;民生短板,比如教育、医疗、农村基础设施,要一步步补齐,这是沉甸甸的责任,关乎百姓最切身的获得感;还有干部队伍作风的锤炼,要打造一支真正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周惟清,“我希望你能把英林当作第二个故乡来建设,把根扎下去,而不是把它当作匆匆路过的驿站,积累资历的跳板。”

周惟清神情肃穆,身体坐得笔直,认真聆听每一句教诲,再一次向老师保证:“老师的教诲,我时刻铭记在心。请您放心,我一定戒骄戒躁,扎扎实实为英林百姓多做实事、好事,绝不好高骛远。我们最近也在思考,如何在现有农业产业基础上,适度拓展新的领域,比如结合我们光照资源发展分布式光伏,或者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发生物质能,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也在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真正营造‘亲清’的政商关系。”

“好!有这个决心和思考就好!”陈老欣慰地笑了,他沉吟片刻,说道,“你提到的绿色能源和营商环境,方向是对的。省里最近也在研究新一轮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就有对绿色产业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扶持条款。你们可以深入研究一下,结合英林的实际,如果觉得可行,可以大胆提出方案。遇到阻力或者需要上级协调支持的,可以来找我。” 这不是简单的承诺,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支持和信任。

“明白了,谢谢老师指点!我们回去后立刻组织研究论证,尽快拿出初步方案。”周惟清郑重应下。

这时,陈老将目光转向一直安静聆听、偶尔在周惟清提及具体工作时微笑点头以示认可的姜南星,语气更加温和:“南星同志,刚才惟清提到你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工作?具体是做哪方面?”

姜南星见问到自己,立刻端正坐姿,清晰而谦逊地回答:“吴老,我主要负责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推进协调。比如之前您提到的阳光绿谷和瑞康药业项目,我们中心都参与了前期的调研、规划以及后续的落地服务。目前我们正在深化‘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扩大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也在重点打造智慧农业标杆,推动数据模型与实际生产结合,实现精准施肥、智能灌溉,降本增效。另外,我们也在尝试拓展新的产业领域调研,并注重品牌营销和科技赋能,比如运营‘英林特色产业中心’视频号讲好英林故事,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

她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用具体的工作内容,清晰地展现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务实风格。

陈老听得频频点头,眼中赞赏之意更浓:“好啊!年轻同志,有想法,有干劲,还能沉下心来做事!很好!产业振兴,就需要你们这样既懂专业又肯扎根的年轻人。你和惟清,一个抓宏观谋划,一个做具体推动,倒是很好的互补。”他笑着对周惟清说,“惟清,你有这样的贤内助,工作上也能轻松不少啊!”

周惟清看向姜南星,目光中充满了骄傲与柔情:“是,老师。南星的专业和踏实,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启发。”

姜南星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头,脸颊泛起红晕。

陈老将他们之间的眼神交流看在眼里,脸上的笑容愈发欣慰和开怀。他又饶有兴致地问了问姜南星的家庭情况(姜南星简单提及父母是老师),言语间充满了如同对待自家子侄般的祝福和鼓励。

时间在愉快的交谈中流逝,不知不觉已近中午。陈老坚持留他们吃午饭:“家常便饭,不许推辞!张阿姨的手艺不错,你们尝尝!”

盛情难却,周惟清和姜南星便留了下来。午餐果然如陈老所说,是简单的家常菜,但食材新鲜,味道可口,气氛更是如同家人团聚一般轻松融洽。陈老谈兴很浓,不仅聊工作,也聊起一些过去的趣事,对周惟清的父亲也颇为关心,询问了近况。周惟清和姜南星都恭敬地回答,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午饭后,又陪陈老喝了一会儿茶,周惟清和姜南星便起身告辞。吴老亲自将他们送到门口,握着周惟清的手,再次叮嘱:“惟清,记住我的话,沉住气,扎下根。南星是个好孩子,你们要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我们一定牢记老师的教诲。”周惟清和姜南星异口同声地说道。

“好,回去吧。路上小心。有空再来看我老头子!”陈老站在门口,一直目送他们的车子离开。

离开省委大院,车子便径直驶上了返回英林的高速公路。周惟清显然心情极好,老师的态度不仅是对他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姜南星毫无保留的接纳和祝福。

“老师很喜欢你。”他握着姜南星的手,轻声说。

姜南星靠在他肩上,心里也充满了暖意:“吴老很慈祥,也很睿智。听他谈话,受益匪浅。”

“嗯,老师看问题总是很透彻。他今天的提醒,很重要。”周惟清若有所思,“回去后,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和绿色能源调研这两件事,尽快提上日程。”

二个小时后,车子终于驶入了熟悉的英林县城,然后开进了姜南星父母家的小区。得知他们今天回来,姜南星的父母早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爸,妈,我们回来了!”一进门,姜南星就扬声喊道。

“叔叔,阿姨。”周惟清也礼貌地问候。

“哎呦,可算回来了!快进来,外面冷吧?”姜母亲热地拉着女儿和准女婿的手,上下打量着,“不错,精神很好!”

姜父则笑着接过周惟清手里的一部分行李:“路上顺利吧?快洗手吃饭,你阿姨做了一桌子你们爱吃的。”

饭桌上,其乐融融。姜南星和周惟清将北京之行的趣事挑了些讲给父母听,当然,重点描述了周家父母对他们的疼爱和照顾。

“阿姨和叔叔真的太客气了,对我们特别好。”姜南星说着,将周母准备的那些礼物一一拿出来,“妈,这是周阿姨特意给您和爸挑的料子,说是让您做身新衣服。这是给舅舅舅妈的。还有这茶叶,是周叔叔珍藏的,给舅舅的。这些是北京的特产……”

看着堆满茶几的贵重礼物,姜父姜母既感动又有些不安:“这……这太破费了!亲家太客气了!我们都没准备什么像样的回礼……”

周惟清温和地说:“叔叔,阿姨,您们千万别客气。我爸妈是把南星当自己女儿疼,这也是他们的一点心意。他们还说,邀请您们有空一定要去北京玩,或者等我们……办婚事的时候,早点过去。”

提到婚事,姜父姜母脸上都笑开了花,连连点头:“好,好!一定,一定!”

吃完饭,又陪父母聊了好一会儿,将北京带来的礼物分装好,姜爸姜妈准备明天给舅舅家送去,看下外公外婆,他们也要回学校了。看着时间不早,周惟清和姜南星才起身告辞,回到了他们分别数日的小家。

用钥匙打开房门,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里干净整洁,显然周惟清离开前收拾过,而姜南星年前精心布置的那些新年装饰依然在目:玄关的中国结、窗户上的吉祥窗花、绿植间的小红灯笼、书架上的“平安喜乐”挂饰……一切都保持着他们离开时的模样,红火、喜庆,充满了家的温馨和等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