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惟见南星 > 第120章 河谷镇那片规划中的土地上 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

晚上的视频通话,成了姜南星和周惟清这二十天里最重要的日常和情感纽带。

“今天累不累?”周惟清的脸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省党校宿舍简洁的环境,他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在看到她时瞬间变得柔和。

“还好,就是有点想你。”姜南星老实回答,把摄像头转向客厅,“你看,我今天把地毯铺好了,怎么样?颜色喜欢吗?”

“你喜欢我就喜欢。”周惟清看着她像只忙碌的小蜜蜂一样一点点装扮他们的家,心里软成一片,“别太累着自己,有些重活等我回去干。”

“知道啦。”姜南星又把摄像头转回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对了,今天吴会长他们来了!”

她叽叽喳喳地开始汇报今天的重大进展,从何书记亲自接待,到河谷镇现场的考察,再到最终敲定的“政府引导 商会企业联合体 合作社 农户”模式,以及吴会长牵头、四家企业首期投资五千万成立项目公司的事情。

“哦?动作这么快?”周惟清有些意外,随即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何书记亲自出面,效果果然不一样。这个模式也是我们之前推演过比较理想的,看来吴会长他们很有魄力。”

“是啊!”姜南星眼睛亮晶晶的,“夏局把模式一提出来,吴会长当场就拍板了!”

“这是你们前期工作做得扎实,数据和前景摆在那里,由不得他们不动心。”周惟清肯定道,随即又提醒,“不过,项目公司成立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土地协调、技术落地、合作社组建、工厂建设,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你要多跟夏局汇报,和乡镇、农户沟通要更加耐心细致。”

“嗯,我明白。”姜南星认真点头,“对了,吴会长他们还问起你了,说周县长虽然去学习了,但眼光独到,之前给的思路很有用。”

周惟清笑了笑:“我只是提了个方向,具体落实还是靠你们。”他看着屏幕里她因为工作顺利而神采飞扬的脸,心中满是骄傲,柔声道,“我的南星越来越能独当一面了。”

姜南星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转移话题:“你那边学习怎么样?辛苦吗?”

“还行,课程安排得很满,都是些新理念新思路,收获不小。就是……”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着她,“晚上一个人,有点不习惯。”

他的直白让姜南星脸颊微热,心里却甜甜的:“还有十几天呢……”

“嗯,快了。”周惟清低声安慰,“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

“你也是。”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晚都会上演。工作的进展,生活的琐碎,彼此的思念,都通过这根无形的线紧紧相连。空间的距离,并未拉开两颗心的靠近,反而让这份在共同奋斗中孕育的感情,变得更加坚韧和深厚。英林的夜晚,省城的灯光,因为这份紧密的联系,而共享着同一份温暖与期待。

时间步入月底,英林县河谷镇的油用牡丹项目,如同被注入了强心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效运转起来。

广东商会吴会长那边雷厉风行,承诺的资金第一时间足额到位。“英林丹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手续在县里各部门的绿色通道下,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县委书记何明辉亲自牵头,召开了两次项目推进协调会,要求农业、国土、水利、交通、电力等相关部门“特事特办,全力配合,确保项目无障碍推进”。

一时间,河谷镇那片规划中的土地上,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农业局局长夏云州几乎把办公室搬到了项目一线,他带着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的骨干力量——姜南星、曾欢、徐子航,以及徐进,王勇,和其它部门同志组成了一支临时的“丹华项目突击队”。

“同志们,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夏云州站在临时搭建的项目指挥部板房里,指着墙上的规划图,声音洪亮,“土地平整、水利设施铺设必须在本周内完成!苗木采购那边,南星你盯紧,一定要确保苗源质量和供应时间!”

“夏局放心,已经通过省农科院联系了三家资质最好的供应商,最终选定了鲁南那家,他们提供的都是三年生的优质壮苗,根系发达,成活率高。”姜南星汇报道,她手上拿着厚厚的供应商资料和苗木检测报告。

旁边的徐子航立刻在电脑上调出数据模型补充道:“根据我们的测算,三年生苗虽然成本略高,但抗逆性强,如果今年秋冬管理得当,明年春季预计能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植株实现初花,这比用一年生苗能提前至少一年见到效益,对提振农户信心和后续推广至关重要。”

曾欢负责协调和后勤,她拿着文件夹快速记录着各项需求:“农机调配已经安排好了,化肥、地膜等农资下午就能送到各村指定点。就是技术培训这边,南星姐,时间非常紧。”

姜南星点点头,看向王勇:“王哥,培训资料和现场演示的流程我们还得再细化一下,分批次、分村落进行,确保每个种植户都能听明白,看仔细。”

王勇是个实干派,推了推眼镜:“没问题,我带了两个技术骨干过来,配合你中心的团队。我们争取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技术要点讲透。”

徐进则更关注未来的景观效应:“南星,按照规划,我们在核心示范区以及通往河谷镇的主干道沿线,间种了一批不同花色的观赏牡丹。这批苗源我也核对过了,品种没问题,明年春天要是能同步开花,那景观效果就出来了,对我们后续发展乡村旅游绝对是大利好!”

看着团队成员们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的样子,夏云州满意地点点头。这支由不同部门精英组成的“混编部队”,在共同的目标下,爆发出了强大的凝聚力。

接下来的几天,河谷镇各个村庄的村委会大院、打谷场,甚至田间地头,都成了临时课堂。姜南星带着中心的伙伴们和科技局的技术员,分批对参与合作社的农户进行密集培训。

深秋的太阳虽然不再毒辣,但长时间站在户外,依旧能让人出一身薄汗。姜南星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休闲装,脚蹬运动鞋,头发利落地扎成马尾,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器,站在一片刚刚平整好的土地前。

她面前,围坐着几十名年龄各异的村民,有经验丰富的老农,也有充满好奇的年轻人。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带着探究、期待,也有一丝疑虑。

“各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们,大家好!我是县里产业发展中心的姜南星。”她的声音通过扩音器清晰地传开,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今天,咱们就不讲大道理,直接上手,看看这‘金疙瘩’一样的油用牡丹,到底该怎么伺候才能长得好,赚到钱!”

她蹲下身,拿起一株提前准备好的三年生牡丹苗,向村民们展示:“大家看,这就是咱们要种的苗子。好苗一半收,选苗很重要。大家要挑这种根系发达、须根多、没有明显病害伤痕的壮苗。”

徐子航和科技局的小张抬过来一块大白板,上面画着清晰的种植示意图。王勇在一旁用本地话补充解释,让一些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也能明白。

“种植的坑,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姜南星走到一个提前挖好的标准坑前,比划着,“深度大概在三十到三十五公分,宽度四十公分左右。坑底要施足底肥,就是我们发给大家的那种腐熟的有机肥,和土拌匀……”

她讲解得细致入微,从株距行距、栽植深度,到如何舒展根系、覆土压实,每一个步骤都亲自示范。讲完理论,她又让村民们轮流上前动手实践,她和团队成员则在一旁耐心指导,纠正不当的操作。

“姜课长,这苗子看着娇贵,比咱种玉米小麦费事多了啊!”一位戴着草帽的老伯一边小心翼翼地将苗放入坑中,一边嘟囔。

姜南星笑着走过去,帮着他扶正苗子:“李伯,您说得对,前期是比种粮食费心。但这牡丹种下去,管理得好能收益几十年呢!而且咱们公司保底收购,价格有保障,算总账,比种粮食划算多了。您看,这样把根捋顺了,苗才长得旺……”

“哦哦,是这样啊……”李伯在她手把手的指导下,慢慢找到了感觉。

曾欢和徐进则负责另一个小组,主要讲解间种的观赏牡丹的养护要点,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旅游收益,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你看我这样种对不对?”一个年轻的小媳妇略显紧张地问。

曾欢凑过去看了看,鼓励道:“挺好的!位置和深度都合适。放心吧,这观赏牡丹没那么娇气,按时浇水施肥,明年春天保证让你家地头开出最漂亮的花!”

徐进也打趣道:“到时候游客来了,在你家地头拍照,说不定还能顺便买点你家的土鸡蛋、山野菜呢!”

一番话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轻松了不少。

培训间隙,曾欢和徐子航凑在一起喝水。

“没想到南星姐你讲课这么厉害,老乡们都爱听。”徐子航由衷地说。

姜南星擦了擦额角的汗,笑道:“都是在基层摸索出来的。跟老乡们打交道,不能光讲理论,得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觉得有用才行。”她目光扫过正在认真练习的村民们,语气坚定,“只要他们掌握了技术,看到了希望,就会爆发出最大的热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