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惟见南星 > 第96章 七八的英林 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七八月的英林乡村,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在河谷镇、金铺镇,随处可见药农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按照瑞康提供的崭新标准,忙碌地进行着土地深翻、土壤改良、搭建标准化的荫棚。之前零星、粗放的种植模式正在被科学、集约化的管理所取代。虽然辛苦,但药农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按照标准来,种出的药材就不愁卖,而且能卖上好价钱。“瑞康一来,咱们这药才算真正成了‘宝贝疙瘩’!”一位老药农擦着汗,乐呵呵地说。

在杨树镇的四个村,景象更是壮观。阳光绿谷的旗帜在田间迎风招展。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响,进行着土地平整和沟渠开挖。原本细碎、边界清晰的田埂被打破,整合成更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大田块。阳光绿谷派驻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已经到位,正在临时指挥部里紧张地规划着不同区域的作物布局。一些先行接受培训的本地农民,已经开始在已平整好的土地上,进行着新一季的生态水稻播种试验。土地的巨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期待。

而在金咀镇的高端水果产业园,与阳光绿谷的合作也已步入实质阶段。新的温室大棚开始建设,来自阳光绿谷的优质果树苗正在培育中。双方的技术团队频繁交流,共同研讨最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种植方案。产业园的规模在扩大,标准在提升,未来瞄准的是价值更高的高端市场。

深夜的灯火与相互依偎

项目推进的关键时期,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当周惟清从市里、省里风尘仆仆地赶回英林,已是深夜。他往往不会直接回宿舍,而是习惯性地将车开到县委大院,看到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办公室那层楼还亮着灯,便会不自觉地走上楼。

这一晚,又是如此。时钟指向晚上十一点,中心办公室里,姜南星还在核对一份明天要上报给市里的关于阳光绿谷项目带动就业的预测报告。其他同事已经陆续下班,只有她桌前的台灯还亮着,勾勒出她专注的侧影。

周惟清轻轻推门进去,没有打扰她,只是静静地靠在门框上看了她一会儿。她微微蹙着眉,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偶尔停下来揉一揉发胀的太阳穴。

他心底泛起细细密密的疼惜,走过去,将手里顺路买的温热的牛奶放在她桌上。

姜南星抬起头,看到是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和放松:“回来了?市里那边顺利吗?”

“嗯,还算顺利。老师给了很重要的指点。”周惟清简略地说了一下“打包规划、提升格局”的思路,姜南星听得眼睛发亮。

“这个思路太好了!确实能解决我们目前零敲碎打的问题!”她兴奋地说,疲惫似乎一扫而空。

“是啊,所以接下来,我们中心的任务会更重,要牵头做这个顶层的示范区规划。”周惟清看着她,语气温和,“不过,再忙也要注意休息。报告明天再弄吧,我送你回去。”

姜南星看了看电脑,又看了看他带着倦意的脸,点了点头:“好,马上就好,等我五分钟。”

回姜南星住处的路上,两人在车里继续讨论着工作,交换着对各个项目的看法。到了楼下,周惟清照例送她上楼。

“时间太晚了,你明天一早还有会,就别来回跑了。”姜南星看着他那掩饰不住的疲惫,心疼地说,“要不……今晚就在这将就一下?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她后面的话音渐低,带着一丝羞涩。

周惟清看着她在楼道灯光下微红的脸颊,心中一软,点了点头:“好,那我睡沙发。”

然而,夏天的沙发远不如春秋季舒适,虽然客厅开着空调,但还是会闷热且狭窄。周惟清高大的身躯蜷缩在沙发上,翻来覆去。姜南星在房间里也听到动静,心里放不下。半夜,她起身喝水,看到周惟清身上的薄毯早已滑落,眉头在睡梦中也不自觉地微蹙着。

她轻轻走过去,拾起毯子,正准备替他盖好,手腕却突然被一只温热的手抓住。

“还没睡?”周惟清的声音带着睡意,有些沙哑。

“吵醒你了?”姜南星轻声说,“沙发不舒服吧?”

“还好。”周惟清说着,手上却微微用力,将她拉向自己。

姜南星低呼一声,重心不稳,跌坐在沙发边缘,几乎半趴在他身上。沙发顿时显得更加拥挤,两人身体紧密相贴,能清晰地感受到彼此的体温和心跳。

“这样……怎么睡啊……”姜南星脸颊发烫,小声抗议,却并没有用力挣扎。

周惟清手臂环住她的腰,将她往怀里带了带,找到一个相对舒适的姿势,让她侧躺在自己身侧,他的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这样就好,别动。”

狭小的空间里,呼吸交融,体温熨帖。起初的尴尬和羞涩慢慢被一种极致的亲密和安心感取代。姜南星枕着他的手臂,听着他沉稳的心跳,鼻尖萦绕着他身上淡淡的、令人安心的气息,连日来的疲惫仿佛都被驱散了。周惟清也在这份温香软玉在怀的充实感中,获得了难得的放松和慰藉,手臂上传来的酸麻感似乎也变得无足轻重。

两人就这样相拥挤在沙发上,在寂静的深夜里,分享着彼此的体温和呼吸,也分担着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疲惫。最终,沉沉睡去,直到天光微亮。

第二天清晨,两人在晨曦中醒来,相视一笑,带着些许尴尬,更多的是历经亲密后的温暖与默契。周惟清的手臂果然麻得厉害,活动了好一会儿才恢复。姜南星看着他龇牙咧嘴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又赶紧去给他准备毛巾热敷。

这种在忙碌间隙中挤出的、带着些许“狼狈”却无比真实的温情,成了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宝贵力量。

七、八月的英林,就在这样高速运转、汗水交织、温情相伴的节奏中度过。每一个项目都在稳步推进,每一份付出都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周惟清、姜南星、夏云州以及中心的所有人,还有英林县上下无数的奋斗者,他们如同盛夏的耕作者,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播种未来,步履坚定,一往无前。他们知道,这个夏天所有的忙碌与付出,都将在不久的将来,结出最甜美的硕果。

九月的英林,秋意初显,空气中弥漫着丰收在望的喜悦与项目稳步推进的踏实感。瑞康的产业园地基已初具雏形,阳光绿谷的万亩良田规划有序展开,绿野国际的品牌愈发响亮……然而,周惟清的眼光并未仅仅停留在农业领域。他深知,要实现英林县的全面振兴,必须工业、农业“两条腿走路”,吸引更多元化的产业投资。

在他的亲自推动下,那份精心打磨的、以“乡情为纽带,精准对接为基础”的招商引资方案迅速落地。经过与广东英林商会的多次密切沟通,赴粤考察招商的事宜很快确定下来。

出发前,周惟清再次召集考察团成员开了个短会。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充满期待。

“同志们,”周惟清目光扫过在场的夏云州、招商局刘安局长、姜南星、曾欢、徐子航以及其他几位骨干,“这次广东之行,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展示英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成果,更要向在粤拼搏的优秀乡贤们,展示一个全新的、充满机遇的英林!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兴业,实现‘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乡’!”

他转向招商局刘局长:“刘局,与商会吴会长的对接,考察企业的背景资料,都确认无误了吧?”

“周县长放心,全部落实。吴会长非常热情,行程安排得很紧凑,但也很有针对性,主要考察几家有回乡投资意向的乡贤企业。”赵局长信心满满地回答。

周惟清又看向姜南星:“南星,介绍英林县情和农业产业优势的部分,由你主导。要突出我们的生态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劳动力优势。”

“明白,材料都准备好了。”姜南星点头,她身边的曾欢和徐子航也示意准备就绪。

夏云州补充道:“我们农业局这边,也准备了一些具体的、可以与这些企业对接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议,比如利用他们的电子技术,发展农业物联网;或者利用他们的塑料制品技术,开发新型农产品包装材料等。”

“很好!就是要这样,主动思考,寻找结合点!”周惟清赞许道,“这次我们是一个团队,代表的是英林的形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精准推介。明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