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93章 重新定义风险与收益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第93章 重新定义风险与收益

作者:神仙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0 20:17:42

韩风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交易软件那个最核心、也最容易被误解的区域——盈亏数字的跳动上。过去,他的目光是线性的,贪婪地追随着每一个向上的跳动,恐惧地躲避着每一个向下的闪烁。他的整个世界,被简化成了“收益”这一个维度。风险,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存在于书本理论中的、模糊而遥远的背景音。

直到巨亏的洪流将他淹没,他才在窒息中幡然醒悟:他过去对风险与收益的理解,不仅是肤浅的,甚至是完全本末倒置的。市场给他上的最昂贵的一课,就是逼迫他撕碎教科书上的定义,用自己的血泪,去重新书写这两个词的真正含义。

一、 解构:传统“风险-收益”观的陷阱

在经典的金融学教科书里,风险与收益被描绘成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这幅看似完美的理论图景,在韩风的实战中,却成了最危险的陷阱。

1. “高风险”绝不等于“高收益”

这是他付出最惨痛代价才明白的真理。他将“高风险”错误地等同于“高赔率”,并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愿意承受巨大的波动和潜在的亏损,就理应获得巨大的回报。

· 在融创中国、江特电机上,他承受了股价腰斩、乃至暴跌60%以上的“高风险”,他得到的不是“高收益”,而是确定的、毁灭性的巨额亏损。

· 在中文在线、翠微股份的追高博弈中,他承受了日内巨震、天地板的“高风险”,换来的同样是资产的快速缩水。

他恍然大悟:市场上充斥着无数“高风险、低收益”甚至“高风险、负收益”的陷阱。 盲目地追求高风险,更像是一种自杀行为,而非致富途径。传统的理论只描述了二者在统计上可能存在的正相关性,却从未保证过个体在单次冒险中能获得回报。

2. 对“风险”的认知狭隘化

过去,韩风对风险的认知,几乎完全等同于 “价格波动的风险”(beta风险)。他只看股价涨跌的幅度,却忽略了更多维度的、更致命的风险:

· 本金永久性丧失的风险: 这是最极致的风险。当你看错公司基本面,或是在极端杠杆下爆仓,本金将永久消失,再无翻盘可能。融创、江特就无限逼近这种风险。

· 流动性风险: 在股灾或个股闪崩时,你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出,只能眼睁睁看着跌停板上的封单,承受亏损的扩大。这曾在翠微股份上让他体会深刻。

· 认知风险: 这是根源性的风险。基于错误的知识、有缺陷的系统、失控的情绪所做的决策,其风险在决策那一刻就已注定,与后续股价波动无关。这是他所有失败的总根源。

· 机会成本风险: 将资金和精力长期冻结在一笔错误的、无望的交易中(如华兰生物),从而错过了市场上其他真正的机会。这是一种沉默的、但同样巨大的损失。

当他只盯着价格波动时,他就像一个只关心风速,却忽略了冰山、暗礁和自身船体状况的船长。

二、 重构:新的风险观——可控、可量化、可管理

巨亏之后,韩风对“风险”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风险,不再是他为了追求收益而必须忍受的“代价”,而是他必须主动识别、精确衡量、并严格管理的“敌人”。

1. 风险的第一性原则:生存至上

他将“活下去”作为所有交易决策的最高准则。任何可能引致本金永久性重大损失的行为,无论其潜在收益多么诱人,都必须无条件禁止。这直接衍生出几条铁律:

· 永不杠杆: 杜绝一切形式的场外配资、融资融券(在能力未达到极致之前),因为杠杆放大的不仅是收益,更是死亡的速度。

· 单一风险暴露极限: 任何单一投资品种的仓位,不得超过总资金的一个固定比例(如10%-20%),确保没有任何一次错误能带来致命打击。

· 无条件止损: 将止损视为与火灾警报器同等重要的安全装置。它不保证你能赚钱,但能保证你在火灾(巨亏)蔓延时,有机会逃生。

2. 风险的核心:不是波动,而是“错误”

韩风开始将风险管理的焦点,从事后的“价格波动”,前置到事中的“决策过程”和事前的“系统构建”上。

· 过程风险 > 结果风险: 一笔因情绪化追高而盈利的交易,其“过程风险”是极高的,因为它鼓励了错误的行为,为未来的巨亏埋下种子。相反,一笔因严格执行系统而止损的交易,其“过程风险”是低的,是健康的,尽管它的“结果”是亏损。

· 系统风险 > 个体风险: 一个存在过度优化、逻辑漏洞的交易系统,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源。修复系统,远比在单次交易中祈祷更重要。

他现在追求的,不是不亏损,而是只亏损“正确的亏损”——即系统内、计划内的、小额的亏损。

三、 重构:新的收益观——稳定、可持续、源于风险控制

相应地,他对“收益”的认知也发生了颠覆。

1. 收益的来源:不是预测,而是风控

他曾经认为,收益来源于精准的预测,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现在他明白了,那是神的工作,不是人能做到的。凡人的收益,其实来源于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当你能够严格地将每一次亏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5%到-8%),那么你只要抓住几次趋势性机会,让盈利放大到 20%、 30%甚至更多,你的账户整体就能实现稳定的增长。

收益,是你在管理好风险之后,市场给予你的额外奖励,是你“不犯错”或“少犯错”的副产品。

2. 收益的目标:从“高收益率”到“正期望值”

他不再设定“今年翻倍”之类虚无缥缈的目标。他的目标变得非常简单:确保我的交易系统长期来看,具有“正期望值”。

所谓正期望值,就是(胜率 x 平均盈利) > (败率 x 平均亏损)。

这意味着,他可能十次交易里会错七次,但只要那三次正确的平均盈利,远大于七次错误的平均亏损,他就是这个游戏的长期赢家。这个目标,将他从对“单次正确”的执念中解放出来,转而关注系统的整体稳健性。

3. 收益的形态:从“陡峭直线”到“平稳向上”

他放弃了账户曲线“一路向北”、45度角飙升的幻想。他接受了账户曲线 “进二退一”、甚至“进三退二” 的常态。真正的稳定盈利曲线,更像是一级级向上的台阶,而非一根冲天火箭。过程中的回撤是正常的、健康的,是系统为了下一次进攻而进行的必要蓄力。

四、 知行合一:新理念下的实战体系

基于全新的风险收益观,韩风开始重塑他的整个交易体系。

1. 以“风险预算”为起点的交易流程

每一次交易,起点不再是“发现一个好机会”,而是 “我这次愿意且能够承担多少风险”。

· 步骤一: 确定本次交易的最大风险预算(例如,总资金的1%)。

· 步骤二: 根据技术分析或系统规则,确定止损位。

· 步骤三: 通过公式:【仓位 = 风险预算 \/ (买入价-止损价)】,反推出可以买入的股数和金额。

· 步骤四: 执行买入,并同时设置好止损单。

这个流程,确保了风险从一开头就是被锁定的、可控的。收益能到多少,交给市场;亏损会到多少,由自己决定。

2. 以“盈亏比”为核心的机会过滤器

他不再关心一个机会“能涨多少”,而是优先评估它的 “风险回报比” 。

· 高盈亏比机会: 潜在盈利空间远大于潜在亏损空间(例如3:1以上)。这类机会通常出现在趋势起涨点、或关键支撑位附近。他会给予更多仓位关注。

· 低盈亏比机会: 潜在盈利空间与潜在亏损空间相近,甚至更低。这类机会多为追高、或处于模糊震荡区。他会选择放弃,或仅以极轻仓位试探。

通过这个过滤器,他主动放弃了大量看似诱人、实则性价比极低的交易,极大地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3. 将“回撤控制”作为核心绩效指标

他不再把年度收益率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关注 “最大回撤” 这个指标。

他的目标是:在保证正期望值的前提下,通过仓位管理和系统优化,将资金曲线的最大回撤控制在15%或20%以内。一个回撤控制得好的账户,其复利增长的潜力和持有体验,远胜于一个大起大落的账户。

他在本章的结尾,写下了自己投资哲学的终极蜕变:

“我曾经以为,投资是一场关于‘收益’的华丽冒险,风险只是这场冒险中不得不穿的荆棘铠甲。

如今我才懂得,投资本质上是一场关于‘风险’的严肃管理,收益,仅仅是对卓越风险管理者的慷慨馈赠。

我不再是追逐利润的猎人,我是一名管理风险的工程师。我的工作不是去捕捉市场上最闪亮的流星,而是精心建造一艘足够坚固的船,无论市场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都能载着我,稳定地驶向财富的彼岸。

重新定义风险与收益,就是重新定义了我与市场的关系——从贪婪的索取者,转变为谦卑的对话者;从被动承受命运的赌徒,转变为主动设计命运的建筑师。”

---

韩风感到,自己的内心从未如此刻这般踏实与平静。当他将关注的焦点从外部不可控的“收益”,彻底转向内部可控的“风险”时,他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他知道,这条路依然漫长,但他手中的罗盘,已经指向了正确的方向。这个罗盘的名字,就叫作——风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