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47章 心态建设的起点:承认无知,敬畏市场

在将所有技术指标、估值模型、系统规则尽数掌握之后,韩风才真正明白:投资这场游戏中,最难以驯服的对手,始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人性。

2025年5月的一个雨夜,韩风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回测与优化。屏幕上闪烁的回测报告显示,“长风系统V1.1”在历史数据中的年化收益已达到21.3%,最大回撤控制在25%以内。所有技术指标都在告诉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投入实战。

然而,一种莫名的不安却在他心中蔓延。他清楚地记得,在回测过程中,当看到系统连续止损8次的那些时段,他的手心依然会渗出冷汗;当模拟盘在2022年10月的极端行情中单月亏损18%时,他产生了强烈的“手动干预”冲动。

“如果连模拟盘的压力都无法从容应对,实盘中的真金白银又将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无法在技术分析或财务模型中找到。

正是在这种困惑中,他翻开了投资界的“圣经”——《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01 初遇利弗莫尔: mirror里的倒影

翻开第一章,韩风就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共鸣。1920年代的杰西·利弗莫尔,与百年后的自己,竟在交易的世界里有着如此相似的起点。

第一个共鸣:对模式的直觉

14岁的利弗莫尔在黑板上记录股价,寻找重复出现的模式。韩风想起自己最初学习K线时,也是这般痴迷于寻找图形中的规律。

“价格,就像世间万物一样,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他在书中划下这条线,旁边批注:“这就是趋势的本质。”

第二个共鸣:痛苦的领悟

利弗莫尔早年在投机商号无往不利,却在对赌行屡屡受挫,因为他发现“纸带传递的信息”与真实交易所存在微妙差别。

韩风合书沉思,想起自己从模拟盘到实盘过渡时的困惑。“在模拟盘中我可以冷静执行止损,但实盘中看着真金白银蒸发,手指就像被冻住一样。”

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仿佛与心跳同步,韩风继续往下读,逐渐意识到他遇到的并非新问题,而是百年来所有交易者共同的困境。

---

02 重大教训:永不与行情赌气

读到利弗莫尔1907年做空美股大获全胜,却在一年后因过早做空棉花而倾家荡产时,韩风背后泛起一阵凉意。

“在犯错时,只有一件事能让人信服,那就是亏钱。” 他在日志中抄下这句话,“盈利让人膨胀,亏损才让人清醒。”

他回想起自己2024年那次惨痛经历:重仓某光伏股,在股价开始下跌时不仅不止损,反而不断加仓,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亏损从10%扩大到40%,最终被迫割肉。

“我那时不就是在与市场赌气吗?”韩风苦笑,“就像利弗莫尔说的,‘我不仅失去了判断力,还失去了耐性’。”

市场永远不会错,只有观点会错。 这句利弗莫尔的经典格言,被他用红笔重重圈出。

夜深了,韩风却毫无睡意。他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脑海中回荡着利弗莫尔的另一个忠告:“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个游戏中谋生,必须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断。”

这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却道出了交易心态的核心:既要坚持经过验证的系统,又要随时准备承认错误。

---

03 资金管理:超越技术的艺术

读到利弗莫尔几次破产又东山再起的经历,韩风对仓位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不要在一次交易中投入所有资金。” 这是利弗莫尔用百万美元学费换来的教训。

韩风重新审视自己的“长风系统”。虽然在仓位管理上设置了单股不超过5%的限制,但在回测中他发现,当同时持有20只股票时,相关性风险仍然可能导致系统性回撤。

利弗莫尔的解决方案是:“等到所有因素都对你有利时再出手,在股市中,耐心是无可替代的。”

“这不正是我系统中最缺失的吗?”韩风自问。他的系统给出了明确的买入信号,但没有区分“好机会”和“绝佳机会”。

受此启发,他在系统中增加了“机会等级”评定:

· A级机会:估值、技术、资金面三重共振,可配5%仓位

· b级机会:满足两项条件,配3%仓位

· c级机会:只满足一项条件,配1%仓位或放弃

这个简单的调整,在后续的回测中将胜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

04 情绪周期:理解市场的“精神病”

第五章中,利弗莫尔描述市场周期的一段话让韩风震撼:

“华尔街没有新事物,因为投机就像山岳一样古老。今天在市场上发生的事,过去已经发生过,将来也必然再次发生。”

他意识到,市场的牛熊转换不仅是经济周期的体现,更是群体心理周期的外在表现。利弗莫尔准确地描述了这种群体心理的演变过程:

1. 初期:少数有远见者开始建仓

2. 发展期:更多人跟进,趋势确立

3. 狂热期:大众疯狂涌入,忽略风险

4. 崩塌期:泡沫破裂,恐慌蔓延

“这不正是行为金融学中的内容吗?”韩风惊讶于利弗莫尔在百年前就已洞察到这些规律。

他将这个心理周期与自己的技术指标结合,制作了一个“市场情绪温度计”,用于判断当前市场所处的心理阶段。

---

05 时间要素:最重要的维度

在书中后半部分,韩风注意到了利弗莫尔交易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进化:从单纯关注价格,到开始重视时间这个维度。

“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利弗莫尔晚年的这个领悟,让韩风重新思考自己的买卖时机选择。

他的系统原本更注重“买什么”和“买多少”,对“何时买”只依赖技术信号。但现在他明白,时机不仅包括日线级别的买卖点,更包括对市场大周期的判断。

受此启发,韩风在系统中增加了“季节性因子”和“周期定位”模块:

· 避开财报密集期的业绩雷

· 在政策空窗期降低仓位

· 根据经济周期调整行业配置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实则是从“交易员思维”向“投资家思维”的转变。

---

06 自毁倾向:成功者的诅咒

最让韩风警醒的,是利弗莫尔最终自杀的结局。这位曾经在1929年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的“华尔街巨熊”,却在十几年后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为什么最懂市场的人却败给了自己?”这个问题在韩风脑海中盘旋。

通过反复阅读最后几章,他发现了端倪:利弗莫尔晚年逐渐背离了自己制定的规则,开始相信“这一次不一样”,试图与基本面趋势对抗。

“我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内心的恐惧、贪婪和希望。” 韩风在日志中写下这句话时,手微微颤抖。

他意识到,再完美的系统也需要执行者的心理稳定。为此,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心态监控规则”:

1. 连续盈利20%后强制休息三天

2. 单日亏损超5%立即停止交易一天

3. 每月进行心态评估,出现以下信号时减仓:

· 开始怀疑系统

· 过度关注短期波动

· 产生“快速翻本”念头

---

07 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韩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理:在投资的世界里,知与行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利弗莫尔清楚地知道所有规则,却仍然会违反它们。正如书中所说:“华尔街的傻瓜中,有一种十足的傻瓜,他们认为自己每时每刻都必须交易。”

韩风回顾自己的交易记录,发现最严重的亏损都发生在他“觉得必须做点什么”的时候。无为,恰恰是最难执行的策略。

为此,他在交易室墙上贴了一条醒目的标语:“无效劳动比不劳动更危险。”

同时,他改进了系统的执行机制:

· 设置自动条件单,减少盘中决策

· 建立“冷静期”制度,重大决策隔夜执行

· 聘请一位交易监督员(他的证券从业朋友),在出现明显情绪化交易时有权冻结账户

---

08 永恒的修行:投资者的自我超越

凌晨三点,韩风在日志上写下了最后的感悟:

“日期:2025年5月15日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阅读完成

核心收获:

1. 市场永远是对的:不要与趋势对抗,不要与行情赌气

2. 耐心是终极武器:等待最好的机会,然后重拳出击

3. 资金管理高于一切:活下去比赚快钱更重要

4. 认识你自己:最大的风险来自内心的贪婪与恐惧

心态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建立每日冥想习惯(15分钟)

2. 设置盈利\/亏损的‘情绪缓冲带’

3. 定期进行‘假设自己错了’的压力测试

4. 培养交易之外的兴趣爱好,保持生活平衡

重要认知:

投资不是技术的游戏,而是心性的修炼。系统的最后一个漏洞,永远是我们自己。”

窗外,雨已停歇,东方露出曙光。韩风关上台灯,却感觉心中有一盏灯被点亮了。

他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克服人性的弱点,就像利弗莫尔终其一生都在与自我斗争。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消除弱点,而在于认识它们、接纳它们、管理它们。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最后一页,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感谢利弗莫尔,用他传奇而悲剧的一生,为百年后的我指明了前路。市场的智慧不在于从未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带着教训重新站起。”

这一刻,韩风感觉自己的投资生涯才刚刚真正开始。所有的技术、系统、规则,最终都要通过“心态”这个最终的过滤器。

(第四十七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