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 第99章 第一念:风险第一,盈利第二

二零一九年,初春。清晨五点三十分,韩风准时坐在书桌前。窗外,城市尚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的车灯划破薄雾。屋内,台灯的光晕下,一台电脑,一本簇新的日志,一杯清水。

没有K线图,没有财经新闻,没有急切寻找机会的焦躁。

他的晨课,只有一件事——打开那个名为《风险第一》的文档,默读并抄写他自己写下的核心信条:

“我进入市场的唯一目的,是保护并缓慢增长我的资本。任何可能引致本金永久性重大损失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盈利,是卓越风险管理后自然而然的馈赠,而非我追求的目标。今日,我将保本刻入灵魂,风险第一,盈利第二。”

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写得缓慢而用力。这不是在记录,而是在进行一场每日必需的精神烙印。过去,他的清晨是在寻找“今天买什么”的兴奋中开始;现在,他的每一天,都必须从这最根本的“第一念”开始。

一、 “第一念”的诞生:从血泪中淬炼的法则

这套晨间仪式,源于那场-50%的巨亏之后,他对自己灵魂的残酷拷问。当他复盘所有失败时,一个清晰到令人窒息的模式浮现出来:每一次巨亏,都始于“风险第一”这个念头的丧失。

在江铜股份初战告捷后,他的“第一念”变成了“还能赚更多”;在中文在线梭哈时,他的“第一念”是“必须翻本”;在融创中国死扛时,他的“第一念”是“证明自己没错”……盈利、翻本、证明,这些**顶替了“保本”,成为了他决策的起点。 于是,纪律的堤坝在**的洪流面前,一触即溃。

他意识到,在交易这个反人性的游戏中,依靠临场的理智来做出正确决策是极其不可靠的。当股价波动、账户浮亏浮盈时,强大的本能情绪会瞬间劫持大脑。唯一的胜算,是在情绪风暴尚未掀起时,就将正确的思维方式,锤炼成一种如同呼吸般的、不需要思考的 “第一念”。

“风险第一,盈利第二”,这八个字,就是他为自己打造的、在交易世界里的生理反射。

二、 “风险第一”的实战化:从口号到肌肉记忆

光有信念是空洞的。韩风深知,必须将“第一念”渗透到交易流程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中,将其转化为一套冰冷、具体、可执行的动作。

1. 决策起点的革命:从“能赚多少”到“能亏多少”

过去,他分析一只股票,思维路径是:“逻辑很好 -> 要涨 -> 能赚20% -> 买入”。

现在,他的思维路径被彻底重构:

· 第一步(风险识别): 这只股票的主要风险来源是什么?是行业政策、个股基本面、还是技术位置高危?

· 第二步(风险量化): 我的买入逻辑如果错了,股价会跌到哪里?那个位置,就是我的逻辑止损位。不是-8%或-10%的机械止损,而是“逻辑失效”的那个价格点。

· 第三步(风险预算): 我愿意为这次“试错”付出多少成本?他为自己设定了铁律:单笔交易的最大亏损,不得超过总资金的1.5%。 这是他的“风险预算”。

· 第四步(仓位计算): 根据公式:仓位 = (总资金 x 1.5%) \/ (买入价 - 逻辑止损价),反推出他可以买入的金额。

· 第五步(最后审视): 这个仓位是否让我感到安心?如果感到一丝不安,就强制将仓位减半。

完成这五步,他才被允许考虑“潜在收益”的问题。并且,盈利目标不再是具体数字,而是评估“风险回报比”是否大于3:1。整个过程,盈利被放在了最后,甚至不再重要。

2. 盘中的“风险监控员”

开盘期间,他在自己的大脑中设立了一个新的岗位——“风险监控员”。这个角色的唯一职责,就是不断重复地问一个问题:“当前情况,是否触发了我的风险控制规则?”

· 股价上涨,“风险监控员”会提醒:“浮盈不是盈利,警惕回落,移动止盈位了吗?”

· 股价震荡,“风险监控员”会警告:“时间成本也是风险,逻辑是否正在被消耗?”

· 股价下跌,“风险监控员”会厉声询问:“是否触及逻辑止损位?是否需要立即行动?”

这个内在的声音,有效地压制了那个蠢蠢欲动的、“也许再等等”的侥幸之徒。

3. 盘后的“风险复盘”

收盘后,他的复盘焦点不再是“哪笔交易赚了\/亏了”,而是 “今天的风险控制做得如何?”

· 是否所有操作都严格执行了“风险预算”?

· 是否有任何一刻,产生了违背“第一念”的冲动?当时是如何克制的?

· 现有的止损设置和仓位计算,是否有可以优化的地方,以更好地保护本金?

三、 初试锋芒:在恐惧与贪婪中践行“第一念”

新的系统运行不久,考验便接踵而至。

考验一:面对“踏空”的恐惧

一只他长期跟踪的科技股,因突发利好,开盘即大幅高开,并迅速放量上攻。按照旧模式,他会因“错过恐惧”而直接追高。此刻,“风险监控员”立刻启动:“高开太多,短期情绪透支,买入即面临巨大的回落风险。风险回报比极差。”

他感到手心出汗,内心那个旧我在嘶吼:“快买!不然涨停了!”

他深呼吸,调出了“风险预算”计算表。计算结果显示,在如此高的价位和不确定的止损位下,若要满足1.5%的风险预算,他能买入的仓位将微乎其微,几乎不值得参与。

他忍住了。尽管该股最终封死涨停,但他心中没有太多懊悔,反而有一种坚实的平静。他守住了他的“第一念”。第二天,该股大幅低开,追高者全部被套。

考验二:面对“止损”的挣扎

他基于“平台突破”逻辑买入的一只制造业股票,在小幅盈利后,突然遭遇行业利空,股价放量跌回平台内部,他的“逻辑止损位”被触及。

按下卖出键的那一刻,胃部依然有熟悉的抽搐感。但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因为“风险第一”的念头先于一切情绪出现了。“逻辑已破坏,继续持有就是赌博。执行纪律,保护本金。”

卖出后,股价继续阴跌。这次,他感受到的不再是“卖飞”的懊恼,而是一种“成功排雷”的庆幸。那1.5%的亏损,被他记录为一次“成功的失败”,是支付给市场的、必要的“保险费用”。

四、 灵魂的烙印:当保本成为本能

日复一日的练习,“风险第一”开始从一种有意识的纪律,慢慢向更深层沉淀。

他发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变化:

· 轻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从容。 因为知道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损失一点点,他能够更加客观、耐心地看待市场的波动,不再因为股价的正常起伏而心惊肉跳。

· 止损,从“割肉”变成了“呼吸”。 它不再是痛苦的,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是系统维持生命体征的必要动作。

· 对机会的态度,从“贪婪”变成了“挑剔”。 他像一名谨慎的狙击手,大部分时间都在潜伏和观察,只在自己风险回报比极佳的“甜蜜区”才会扣动扳机。他主动放弃的机会,远多于他抓住的机会。

半年后,他的账户收益率曲线,不再是大起大落的过山车,而是一条在零轴上方、缓慢抬升、伴随着无数微小锯齿的“心电图”。那条线,走得慢,但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地面上。

年终结算,他的年化收益率是 2.3%。

这个数字,在过去的他看来,是一种耻辱。但此刻,他看着这个数字,眼中却流露出欣慰与自豪。这 2.3%,不是靠运气赌来的,不是靠抓住一两只牛股得来的。它是成百上千次“风险第一”的决策,是无数次对贪婪和恐惧的克制,是无数个1.5%的小额止损和几次有限的让利润奔跑,所累积起来的结果。

它证明了一件事:他那套以“保本”为灵魂的新系统,是有效的,是能够在这个残酷的市场中稳定生存的。

他在《风险第一》文档的末尾,添上了新的一笔:

“‘风险第一,盈利第二’,它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它是流淌在血液里的警觉,是刻在灵魂深处的烙印。

当保本成为你的本能,市场便再也无法伤害你。你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不再被波动奴役的自由,不再被情绪左右的自由,从容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参与这场无限游戏的自由。

这 2.3%,是我新生的证明。它很微小,但它代表着,光,已经照了进来。”

---

韩风合上日志,窗外已是阳光普照。他知道,未来的路依然漫长,挑战只会更多。但他的内心无比笃定。因为他已经找到了那条最慢,却也最稳的路。而这条路,始于每一个清晨,那名为“风险第一”的第一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