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黑水城地界,清风不敢有丝毫停歇,一路向西南疾行。
胸前的孩子成了他最甜蜜的负担。小家伙似乎知道处境艰难,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偶尔醒来也不哭闹,只是用那双纯净的眼睛安静地看着他。
清风只能继续找野果挤汁,或者寻些温和的草根熬水喂他,看着孩子日渐消瘦的小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得尽快找到那枯荣叟,再这样下去,孩子怕是要撑不住。”清风忧心忡忡。
来福也瘦了一圈,但依旧忠诚地护卫在侧,靠着捕猎些小兽勉强果腹。
这一日午后,天色陡然阴沉下来,乌云压顶,狂风卷着沙石,眼看一场暴雨将至。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清风焦急四顾,终于在路边一处高坡上,看到了一座破败的山神庙。
庙宇荒废已久,墙垣坍塌大半,只剩下主殿还算完整。殿内神像蒙尘,蛛网遍布,但好歹能遮风挡雨。
清风连忙抱着孩子,带着来福躲了进去。
刚进大殿,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落下来,瞬间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清风找了个相对干净的角落,将孩子放下,又找来些干燥的柴火,费力地升起一小堆火。火光驱散了殿内的阴冷和部分黑暗,也带来一丝暖意。
他拿出最后一点肉干,分了一半给来福,自己嚼着另一半,就着瓦罐接的雨水,勉强填着肚子。
孩子醒了,哼唧着似乎饿了,清风连忙将剩下的一点肉干嚼碎,混合着清水,一点点渡给他。
看着孩子费力吞咽的样子,清风叹了口气。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洪亮却带着喘息的声音:
“阿弥陀佛!这雨下得忒也凶猛,幸好佛祖保佑,还有个落脚之地!”
声音未落,一个庞大的身影挤进了殿门。
那是个年轻的和尚,看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但体型……极为壮观。
他身高八尺,膀大腰圆,穿着一件洗得发白、却依旧被撑得紧绷绷的僧袍,圆圆的脸盘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一双眼睛眯成了缝,光溜溜的头顶还有几个新鲜的泥点,显得有些滑稽。
他手里拄着一根粗大的禅杖,另一只手还拎着个不小的包袱,看起来分量不轻。
这胖和尚一进来,原本还算宽敞的大殿似乎都显得拥挤了几分。
清风瞬间警惕起来,手下意识地按在了青锋剑上。来福也站起身,盯着这不速之客。
胖和尚看到殿内有人,似乎也愣了一下,随即笑容更盛,单手竖掌行礼:“阿弥陀佛!小僧慧明,途经此地,遇此大雨,打扰施主清静了。”
他目光扫过清风,在清风按剑的手上停顿一瞬,又落在旁边襁褓中的婴儿和警惕的来福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如常。
“大师请便,这庙非我所有。”清风淡淡回应,并未放松警惕。这荒山野岭,突然冒出个胖和尚,由不得他不小心。
慧明和尚也不介意,呵呵一笑,将沉重的包袱和禅杖小心放在墙边,然后一屁股坐在离清风不远不近的对面,地面似乎都微微震动了一下。
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长长舒了口气:“可算能歇歇脚了。这雨,怕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他自顾自地说着,又从那个不小的包袱里摸索起来,竟然掏出一个油纸包,打开后里面是几个白面馒头,还有一小包咸菜。
“施主,可曾用过斋饭?若不嫌弃,小僧这里还有些干粮。”慧明拿起一个馒头,友好地递向清风。
馒头雪白,散发着麦香,在这饥肠辘辘的时刻极具诱惑力。但清风只是看了一眼,摇了摇头:“多谢大师,不必了。”
他不敢吃来历不明的食物。
慧明和尚也不勉强,自己拿起馒头就着咸菜大口吃了起来,吃得香甜,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念叨:“佛祖莫怪,酒肉穿肠过,馒头咸菜也是极好的……”
清风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不似作伪,警惕心稍稍降低了一点。这和尚,看起来没什么心机,就是……胃口真好。
“大师这是要往何处去?”清风试探着问道。
慧明咽下嘴里的馒头,喝了口水,才道:“小僧自五台山而来,欲往西南瘴疠之地,寻一位故人。”
西南瘴疠之地?清风心中一动,这么巧?
“哦?不知大师要找的故人是?”
“一位隐居多年的前辈,脾气有些古怪,精通些……旁门左道。”
慧明挠了挠光脑袋,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小僧受家师所托,去送件东西。”
清风没有再细问,心中却留了意。这胖和尚的目的地,竟然和自己一致?
两人一时无话,殿内只剩下慧明咀嚼食物的声音、外面哗啦啦的雨声,以及柴火燃烧的噼啪声。
突然,清风胸前的孩子又哼唧起来,小脸皱成一团,显然是又饿又难受。
清风连忙拍抚,却无济于事。
对面的慧明和尚看了过来,放下手中的馒头,好奇地问道:“施主,这孩子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