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陆哲出现!爱情线初显
二月二十一下午2点,江城国际会展中心的主会议厅被一股严谨而热烈的氛围包裹着。淡蓝色的背景板上,“2024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绿色转型·智领未来”的主题标语用银灰色立体字呈现,下方排列着陆氏能源、新能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的logo。演讲台上,中科院能源研究所的李教授正对着巨幅PPT讲解“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商业化路径”,屏幕上跳动的充放电效率曲线、成本对比柱状图,引得台下嘉宾频频点头或快速记录。
会场内座无虚席,连两侧的临时加座都坐满了人。前排的嘉宾席上,各位企业家、专家身着正装,有的用钢笔在皮质笔记本上标注重点,有的对着平板上的行业报告小声交流;后排的年轻从业者们举着手机录像,时不时互相递个眼色,低声讨论:“李教授说的这个技术,新能科技的储能项目能不能用上?”“听说陆氏能源早就布局液流电池了,难怪今天陆哲亲自来了。”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醇厚香气和打印纸的淡淡油墨味,混合着专业领域特有的理性气息。
林晚坐在嘉宾席中间位置,身着一身深灰色意大利手工西装,肩线利落如刀刻,内搭的白色真丝衬衫领口未系领带,露出纤细的脖颈,手里握着一支银色钢笔——笔身刻着细密的暗纹,是她为重要场合特意准备的。她的目光专注地落在屏幕上,偶尔在笔记本上写下“液流电池 充电桩协同”“成本控制关键点”等关键词。每当李教授提到行业痛点,她都会微微颔首——这些问题,正是新能科技研发储能设备时需要攻克的核心。偶尔抬眼间,她能察觉到几道带着敬佩的视线——自从新能科技的充电桩爆火、“晚晴慈善基金”成立后,她在新能源和投资领域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不少人都想借机和她建立联系。
演讲结束后的茶歇时间,林晚起身走向自助茶水区。水晶吊灯的光线洒在锃亮的不锈钢茶桶上,映出她从容的身影。她拿起一个骨瓷咖啡杯,刚倒满黑咖啡,身后就传来一个温和而沉稳的男声:“林总,您好,冒昧打扰。”
林晚转过身,撞进一双温和却锐利的眼眸里。对方身形挺拔,目测一米八五左右,身着一身深藏青色定制西装,未打领带,领口解开两颗扣子,露出里面的白色棉质衬衫,既不失商务场合的庄重,又多了几分随性。他五官轮廓分明,鼻梁高挺,下颌线清晰,嘴角噙着一抹得体的笑意,左手端着一杯红茶,右手自然下垂,姿态从容不迫。
“我是陆氏能源的陆哲。”男人主动伸出右手,声音温和却有力量,“一直很欣赏您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眼光——新能科技的智能便携充电桩,精准切中了‘充电慢、找桩难’的用户痛点,上市即爆火,这份对市场的洞察力,很了不起。”
林晚心里微微一动——陆氏能源是国内新能源领域的绝对龙头,主营光伏电站、储能系统和氢能研发,市值超过500亿,而陆哲作为创始人,年仅35岁就带领企业跻身行业前列,在业内以“务实、远见、零花边新闻”着称。她随即伸出手,指尖与他的掌心相触——他的手温暖而有力,指节分明,没有多余的饰品。
就在握手的瞬间,林晚的预知能力不经意间被触发——眼前快速闪过几幅画面:陆哲在陆氏能源的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和工程师讨论电池样品,桌上堆满了测试报告,没有一丝应酬后的疲惫;周末清晨,他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汗水浸湿了运动服,身边只有私人教练,没有所谓的“红颜知己”;年底的慈善晚宴上,他默默捐出1000万,却拒绝了媒体的采访,只留下一句“做实事就好”。画面最终定格在陆氏能源的氢能源研发中心奠基仪式上——未来三年,他会将重心完全放在清洁能源技术突破上,没有不良嗜好,没有复杂的私人关系。
“陆总客气了。”林晚收回手,礼貌回应,“陆氏能源在光伏扶贫和储能技术上的布局,才是真正的行业标杆,既兼顾商业价值,又践行社会责任,值得我们学习。”
陆哲笑了笑,眼神里的欣赏更浓:“林总不仅投资眼光独到,做慈善也很有格局。‘晚晴慈善基金’聚焦贫困女生助学和环保,精准又温暖,我们公司的公益部门最近还在研究您的项目模式,想借鉴经验。不知道有没有荣幸请您喝杯咖啡?正好聊聊新能源技术与公益项目的结合点,或许能找到合作的契机。”
林晚低头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距离下一场“企业家圆桌论坛”还有半小时,时间充裕。她抬眼点头:“当然可以,那边的VIP休息区比较安静,适合聊天。”
两人并肩走向会议厅旁的VIP休息区,沿途遇到几位想搭话的企业家,陆哲都只是点头示意,没有停下脚步,显然是真心想和林晚深入交流。休息区的沙发是米白色的真皮材质,搭配深色木质茶几,角落里的落地灯洒下暖黄的光线,营造出舒适的氛围。服务员很快送来咖啡和茶点,陆哲等服务员离开后,率先开口:“我听说新能科技正在研发家用储能设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