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质疑者再找茬,被数据打脸
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的大厅里,暖黄色的灯光洒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映得四周的落地玻璃窗亮堂堂的。全球光伏联盟首届技术论坛正开得火热,台下密密麻麻坐满了人——前排是西装革履的各国能源官员,手里捧着厚厚的笔记本,时不时低头记两笔;中间几排是光伏企业的高管,有人凑在一起小声讨论技术细节,有人举着手机拍摄台上的演示画面;最后几排却坐着些脸色不太轻松的人,他们大多穿着深色西装,胸前的名牌印着“某石油集团”“某天然气公司”的字样,显然是传统能源领域的代表,有人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来“挑刺”的。
舞台侧方的展示区里,星辰科技的柔性光伏板被做成了可折叠的样式,工作人员轻轻一拉,就能展开成一张一米宽的面板,引得不少人驻足观看;旁边陆氏能源的抗寒组件旁,放着个透明的展示盒,里面装着在零下50度环境下测试过的零件,表面连一点脆裂的痕迹都没有。原本气氛还算融洽,时不时有人凑过去摸一摸组件、问两句技术参数,直到一个穿着深灰色西装的男人突然“唰”地站起来,打破了这份平静。
“我有个疑问,想跟林主席探讨一下!”男人的声音洪亮,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傲慢,说话时还特意挺了挺胸,胸前的名牌在灯光下格外显眼——“汉森,某石油集团欧洲区总裁”。他扫了眼台下,目光最后落在主席台上的林晚身上,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林主席今天一直在说光伏是未来能源的方向,但据我所知,光伏的建设成本比石油高太多了!就拿我们集团来说,建一座光伏站的钱,足够我们挖三口油井,还能剩下钱买设备;而且光伏靠天吃饭,晴天能发电,遇上阴雨天、暴风雪就歇菜,后期维护成本也不低,这样的能源,怎么跟稳定又便宜的石油比?”
这话一出,台下瞬间安静了几分,连原本嗡嗡的议论声都停了。有几个坐在汉森附近的石油企业代表,立刻跟着点头附和,其中一个还故意清了清嗓子,像是在给汉森撑腰;还有人拿出手机,假装低头记录,实则用眼角余光偷瞄林晚,等着看她怎么应对这场“突袭”。
坐在后排的玛丽婶子,气得攥紧了拳头,指节都泛白了,她凑到旁边的肯尼亚代表耳边,压低声音却满是火气地说:“这人根本不懂实际情况!我们索马里的光伏站,发一度电的成本比买柴油便宜多了,要是靠石油,我们村现在还得摸黑过日子呢!”肯尼亚代表赶紧拍了拍她的手,小声劝:“别着急,听林主席怎么说,她肯定有办法。”
林晚倒没显得生气,反而从桌上拿起平板,对着台下温和地笑了笑,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汉森先生提出的疑问,其实很多人在接触光伏初期都会有。不过‘光伏成本高’这个说法,放在现在已经有点滞后了——今天既然大家都在,我就用几组真实数据,跟大家好好聊聊光伏成本的变化。”
她说着,抬手示意工作人员切换大屏幕。原本展示技术原理的画面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清晰的柱状对比图,蓝色柱子代表光伏度电成本,红色柱子代表石油度电成本,两条曲线从左到右的变化一目了然。“大家看这张图,”林晚的手指在平板上轻轻点了点,屏幕上的光标跟着移动到2018年的数据上,“2018年的时候,全球光伏度电成本大概是0.5美元,而石油度电成本是0.4美元,那时候说光伏成本高,确实没毛病。但这几年,随着技术突破,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到2023年,我们通过优化光伏组件材料、改进安装技术,把度电成本直接降了50%,现在全球平均光伏度电成本只有0.25美元。”
她顿了顿,光标又移到石油数据上,语气客观:“而石油呢?受国际局势、运输成本、开采难度增加的影响,这几年度电成本一直在涨,现在已经涨到了0.3美元。也就是说,现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光伏发一度电的成本,已经比石油便宜了0.05美元。别小看这0.05美元,一座100兆瓦的光伏站一年发的电,能比用油省出几百万美元。”
台下立刻响起一阵“哦”的惊叹声,不少代表纷纷前倾身体,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仔细看,还有人拿出手机对着屏幕拍照。汉森皱了皱眉,脸上的傲慢淡了几分,但还是不甘心地追问:“可林主席只说了度电成本,建光伏站的初期投入还是很高吧?比如买组件、建支架、铺电缆,这些加起来,比打一口油井贵多了。”
“初期投入也在降,而且降得不少。”林晚没等他说完,就调出了另一组数据,屏幕上出现了非洲索马里光伏项目的前后对比表,“以我们在索马里建的10兆瓦光伏站为例,三年前建第一座的时候,用的是传统支架和组件,光是材料采购和安装费用就花了1.2亿美元。但去年我们建第二座的时候,用了陆氏能源研发的新型轻量化支架,还有星辰的柔性光伏组件——支架重量减轻了30%,运输成本降了25%;柔性组件可以卷起来运输,还能直接贴在简易屋顶上,安装效率提高了40%。最后算下来,总成本只花了6000万美元,还不到之前的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