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念念的公益律师团,获国际奖
联合国总部的宴会厅里,水晶灯像挂在天花板上的银河,无数切割面折射出暖金色的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各国代表身着笔挺的正装,手里端着香槟杯,三三两两地站在角落低声交谈,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槟气泡味和高级香水的气息。舞台中央的超大LED屏上,正循环播放着一段短视频——非洲难民营里,曾经破旧的帐篷旁,如今立起了亮堂堂的光伏教室,孩子们抱着崭新的书本,坐得笔直,朗朗的读书声穿过屏幕都能让人感受到朝气;画面一转,几位皮肤黝黑的妇女手里拿着泛黄的维权成功证明,脸上的皱纹里都藏着久违的笑容,眼眶红红的,却笑得格外灿烂。
当视频最后定格在“星火公益律师团”的蓝色徽章上时,主持人踩着高跟鞋快步走上台,麦克风里传来她清亮又有穿透力的声音:“接下来,我们将颁发本届‘全球青少年公益奖’!经过全球评委团的一致投票,获奖团队是——来自中国的‘星火公益律师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上台!”
“哗——”全场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聚光灯像追光一样,精准地聚焦在舞台侧方的入口处。一群穿着统一蓝色马甲的年轻人,迈着整齐的步伐快步走上台,马甲背后印着白色的“星火”二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为首的少女扎着高高的马尾,额前的碎发被打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几分未脱的青涩,却眼神坚定,嘴角扬着自信的笑容,正是念念。她手里紧紧攥着一枚小小的团队徽章,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胸腔里的心脏“咚咚”地跳着,既紧张又激动,眼里闪着亮晶晶的光,像藏了两颗小星星。
谁也没想到,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公益律师团,会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硬生生帮100名非洲难民打赢了那场看似毫无胜算的维权官司。
故事要从一年前说起。当时念念刚考上国内顶尖大学的国际法专业,趁着暑假,跟着姐姐林晚去非洲考察光伏公益项目。车子行驶在肯尼亚难民营的土路上,坑坑洼洼的路面把车身颠得不停摇晃,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偶尔能看到几顶破旧的帐篷,在风中摇摇欲坠。
刚走进难民营,念念就被眼前的一幕揪紧了心。十几名妇女围在一顶破帐篷外,肩膀一抽一抽地哭泣,她们的衣服沾满了泥土和污渍,有的手臂上还带着青紫的伤痕。几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孩子躲在母亲身后,睁着大大的眼睛,怯生生地看着来人,眼神里满是恐惧和迷茫。不远处,几台破旧的抽水机孤零零地立着,显然早就停了,旁边的农田干裂着一道道一指宽的缝,地里的庄稼蔫头耷脑,早就枯死了。
“怎么回事?”念念拉着身边的光伏站工作人员阿明,轻声问道。
阿明叹了口气,语气沉重地说:“这些妇女的土地,被当地一个势力很大的商人强行占了,用来建非法工厂。她们的丈夫们不服气,去理论的时候被打伤了,现在还躺在帐篷里动弹不得。没有土地种庄稼,抽水机也被他们弄坏了,孩子们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只能靠救济粮勉强活着。”
正说着,一位名叫玛莎的妇女慢慢走过来,她的脸上布满了泪痕,双手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处还有未愈合的伤口,触目惊心。她拉住念念的手,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姑娘,我们找过警察,找过政府,可没人愿意帮我们……那个商人有钱有势,他们都怕他。我们实在走投无路了,你能不能帮帮我们?”
玛莎的手冰凉冰凉的,力气却很大,紧紧地攥着念念的手,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念念的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眼泪差点掉下来。她从小就跟着林晚参与各种公益项目,见多了需要帮助的人,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无力的绝望。她学的是国际法,每天在书本里钻研的就是“正义”“公平”,可此刻,面对这些被欺负得毫无还手之力的难民,她突然觉得,那些书本上的文字,应该变成保护弱者的武器。
一个念头在她心里生根发芽,越来越清晰:“我要帮他们维权!用法律的武器,把属于他们的土地夺回来!”
回到国内,念念立刻在大学里发起了组建公益律师团的号召。她在校园论坛上写下了自己在非洲的所见所闻,配上难民营妇女哭泣的照片(经过同意后拍摄),最后写道:“我们学法律,不是为了毕业后赚大钱,而是为了让正义不缺席。现在,有一群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有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去非洲做公益维权?”
帖子一发出去,短短一天时间,就收到了几十条报名信息。有学国际法的同学,有精通英语和斯瓦希里语的翻译专业学生,有擅长整理资料的文科生素材,还有会拍摄剪辑的传媒学生。大家虽然来自不同专业,却抱着同一个信念——用自己的知识,给弱者带去站起来的力量。就这样,“星火公益律师团”正式成立了,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年轻人,凑成了一支看似“不靠谱”的临时团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