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联合国邀林晚主讲公益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会堂的水晶灯,把整个大厅照得跟白天一样亮堂,可林晚攥着演讲稿的手心,还是一层薄薄的汗。她低头瞥了眼手里的纸,上面打印的字都快被指节捏出印子了,余光里,台下坐着的人一个比一个来头大——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好几个国家的副总统,还有全球顶级公益组织的头儿,她甚至在人群里看到了马里光伏项目里那个总爱追着光伏板问“这东西咋能晒出电”的老村长,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三天前,她刚从印度处理完“肌健灵”仿药的烂摊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驻华代表就亲自跑到星辰科技总部,把一封烫金的邀请函往她桌上一放,那架势跟送圣旨似的:“林总,您在非洲搞的光伏教室、康泰那支救了几百个孩子的药,还有星辰到处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跟这次大会‘科技赋能公益’的主题严丝合缝,您可得来给全球公益人指条明路!”
当时林晚盯着邀请函上联合国那枚蓝底白纹的徽章,脑子嗡嗡响。她想起马里那个小村子,孩子们围着太阳能板又蹦又跳,黑黢黢的小手在光伏板上摸来摸去;想起小宇妈妈抱着病历本跪在康泰办公室门口,求她救救孩子时那双哭肿的眼睛;想起念念拉着莱拉逛图书馆,指着书架骄傲地说“这是我妈妈捐的”,莱拉眼里那股“我以后也要帮人”的光……这些碎片突然在脑子里拼成了“科技 公益”这几个字,烫得她心口发颤。
“林总,该您上场了。”工作人员的声音把她从回忆里拽出来,林晚深吸一口气,撩了撩耳边被风吹乱的碎发,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一步一步往演讲台挪。皮鞋跟敲在大理石地面上,“嗒、嗒、嗒”的声音在安静的大会堂里格外清楚,每一下都像敲在她心尖上。
站到麦克风前,她先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个躬,抬起头时,声音比预想中稳多了:“各位阁下,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林晚,是中国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个公益路上的‘摸爬滚打选手’。今天站在这儿,我不想讲啥大道理,就想掰扯几个实打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非洲马里的一个穷村子。”林晚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遍整个大会堂,“那村子穷得叮当响,别说电了,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我们头回去的时候,扛了几台光伏板,心想给学校通上电,让娃们能在亮堂地方读书。结果呢?村民们趁我们不注意,把光伏板全拆下来,装到村里那口老井上头——因为在他们眼里,先让井里冒出干净水,比读书要紧多了。”
台下有人忍不住轻轻笑了声,很快又安静下来。林晚往前凑了凑话筒,继续说:“这事把我打醒了,公益不是‘我觉得你需要啥’,是‘你到底需要啥’。后来我们赶紧调方案,把光伏技术往当地人的日子里嵌:白天用光伏板抽水、供电,晚上给学校通上电,让娃们能在电灯底下写作业。现在你们猜怎么着?那村子不光喝上了干净水,还靠光伏抽水种上了灌溉庄稼,村民们兜里开始有闲钱了,连带着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
她从文件夹里抽出张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画面里,马里的孩子们围着光伏抽水机,黑脸蛋上沾着泥,却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有个小丫头正把耳朵贴在光伏板上,好像想听听“太阳是咋变成电的”。“这就是我理解的科技 公益第一点:精准。得用科技把需求摸透,再把公益项目跟当地人的日子焊死,这样才能生根发芽,不然就是瞎忙活。”
“第二个故事,跟一瓶药有关。”林晚的语气沉了沉,“我们公司旗下康泰医疗,花了五年时间、三十多亿,才搞出那支治儿童罕见病的‘CT-003’。结果药刚上市,印度有家叫‘南亚普惠’的公司,直接仿了个‘肌健灵’,把有效成分稀释到三成,还往里面掺有害辅料,差点把孟加拉一个叫阿贾伊的孩子害死。”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好几个人皱着眉摇头。林晚抬手压了压,继续说:“当时我们气得肺都要炸了,直接跑到印度法院维权。打赢官司后,有人劝我‘见好就收’,但我偏不——我们在印度、孟加拉设了免费救助点,那些买了仿药的穷人家,我们免费给正版药。有人说我傻,放着钱不赚倒贴钱。可我寻思,公益不能光看眼前那点账,得算长远的。”
她调出康泰的救助数据,大屏幕上跳出一行行小字:“这半年,我们救助了237个贫困患儿,189个孩子肌力明显好转,能重新走路、上学。更绝的是,现在越来越多药企开始盯着罕见病药,因为他们看见,只要把药做靠谱,社会真能给正向反馈。这就是科技 公益第二点:可持续。用商业的逻辑反哺公益,让公益项目自己能‘造血’,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说到这儿,林晚的目光扫过台下,正好对上马里老村长那双浑浊的眼睛,老村长使劲儿点头,嘴唇翕动着,好像在说“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她心里一暖,接着讲第三个故事:“这故事主角是我女儿念念,她在江城实验小学上学,学校里有座我捐的图书馆。有天她带从非洲来的同学莱拉逛图书馆,莱拉摸着那些花花绿绿的书,突然跟念念说‘我以后也要做公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