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全球光伏联盟成立,联合国站台
江城国际会展中心的水晶厅,在秋分这天活像个被撒了金粉的大玻璃缸。凌晨五点,保洁阿姨擦最后一遍玻璃穹顶时,就见东边的天一点点亮起来,先是鱼肚白,再是橘红,最后把整面穹顶映得透亮,连带着底下50面各国国旗的金边都跟着晃眼。施工队连夜搭的“星能-Ⅳ”光伏艺术装置,银蓝色的板面在晨光里泛着水纹似的光,旁边几盆从云南空运来的绿萝,叶子上还挂着露水,跟这科技感十足的装置凑一块,居然没半点违和——就跟自然和工业握手了似的。
林晚是七点到的场馆。她今儿没穿那些花里胡哨的高定,选了身墨绿色丝绒西装,袖口故意没熨平,留着点生活气。高跟鞋踩在抛光大理石地面上,“嗒嗒”的声响在空荡的大厅里荡开。走到光伏装置前,她伸手摸了摸板面,指尖传来细微的震动,这是“星能-Ⅳ”在吸收晨光的信号。身后跟着的助理小张,怀里抱着个保温杯,里面是大姑五点起来炖的银耳羹,“林总,您昨儿只睡了四个小时,多少垫补点。”
“知道了。”林晚没回头,眼睛还黏在光伏板的接线处——那是肯尼亚工程师奥马尔改良的防沙接口,去年他带着团队在撒哈拉边缘调试设备时,为了这接口在沙尘暴里蹲了三天三夜。这些细节,她都记在心里。
八点刚过,各国代表就跟潮水似的涌进来了。埃塞俄比亚的能源部长穿着件绣着狮子的传统坎肩,一看见林晚就冲上来握手,“林总!我们那旮旯的太阳,总算能变成真金白银了!”他手里还攥着个牛皮本,扉页画着个简易光伏板,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给孩子的光”——那是他老家村子里的老师画的,孩子们现在还在煤油灯下读书。
林晚接过本子翻了翻,眼眶有点热,“部长您放心,联盟的第一个示范村,就优先给您老家安排。”
正说着,人群里传来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埃里克穿着身笔挺的意大利西装,站在欧盟代表团的末尾,脸上挂着他那套标准的“商业微笑”,可眼神却跟被钉在林晚身上似的。他身边的助理偷偷递给他瓶水,他接都没接,就那么僵着——谁都知道,半年前他还放话说“中国光伏技术只配给极光能源提鞋”,现在却跟个跟班似的杵在这儿。
十点整,主持人拿着话筒往台上一站,水晶厅里的嘈杂声“唰”地没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马库斯署长慢悠悠走上台,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可开口却是口地道的德州口音,“乡亲们(他特意学的中文开场白),今天这日子,可得记在小本本上!全球光伏可持续发展联盟成立,这不是哪个公司关起门来做的梦,是全世界想好好活着的人,凑一块干的大事!”
台下哄堂大笑,马库斯自己也乐了,他推了推眼镜继续说:“要说这带头的人,就得提林晚女士。人家用‘星能’技术证明了,清洁能源不是实验室里的花架子,是能让叙利亚难民营的孩子在亮堂教室里读书、能让非洲牧民手机随时充电的实惠玩意儿!联合国今天就把‘全球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颁给她,这奖,她受得起!”
当林晚从马库斯手里接过水晶奖杯时,全场的掌声差点把穹顶掀了。奖杯底座刻着“为地球充能”,顶上嵌着块迷你光伏板,一按开关,板面上就亮起“STAR ENERGY”的字样。林晚举着奖杯冲台下晃了晃,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大厅:“谢谢大家抬爱!这联盟说白了就是个‘共享俱乐部’——星辰科技把‘星能’的底层专利全拿出来共享,咱们一起在非洲、中东、南美建1000个光伏示范村。说白了,就是让太阳的光,照到每一个犄角旮旯里去!”
她这话音刚落,埃里克跟装了弹簧似的就蹦上来了,脸上的笑都快僵成石膏了:“林总!恭喜恭喜!早知道您格局这么大,我们极光能源当初就该……”
“埃里克先生,”林晚打断他,语气淡淡的,可眼神里的距离感跟铜墙铁壁似的,“联盟章程写得明白,只收真心想干事的。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
埃里克的手僵在半空,脸跟调色盘似的变了好几回。他看着林晚转身跟巴西能源部长聊得热火朝天,那部长手里还拿着个圣保罗贫民窟的光伏改造方案,俩人你一言我一语,跟说相声似的热闹。埃里克心里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当初要是不搞那些抄袭、造谣的破事,这会儿自己说不定也能站在核心圈里,哪用得着在这儿当背景板?
晚宴设在会展中心的露台,江风一吹,把白天的热乎气全吹跑了。埃里克端着杯红酒在人群里晃悠,想再凑上去跟林晚说句话,结果被她的安保人员客客气气地拦在了外圈。“霍夫曼先生,这边请。”安保小哥笑得没毛病,可那架势就是不让进。
旁边德国能源集团的代表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声嘀咕:“霍夫曼先生,时代变了。能源这事儿,靠霸权行不通了,得靠合作,靠真心实意给老百姓办事。你看人家林总,叙利亚的光伏教室都亮灯了,莱拉那孩子都学会说中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