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剑桥飞踢!权威专家力挺
伦敦希思罗机场的商务舱休息室里,落地窗外的雨丝斜斜划过玻璃,将停机坪上的飞机晕成模糊的银灰色轮廓。林晚靠在皮质沙发上,指尖反复划过手机屏幕里《柳叶刀》那篇匿名文章的标题,指甲边缘因用力而泛白,连带着指节都有些发僵。她刚结束叙利亚难民营的行程,黑色大衣的衣角还沾着未抖净的黄沙,眼底的红血丝像细密的蛛网,藏在精致的眼线下面,却遮不住连日奔波的疲惫——可此刻,疲惫早已被心底翻涌的怒火压了下去。
“拿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生命当筹码造谣,简直是丧心病狂。”她把手机重重放在茶几上,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茶几上摊着CT-003的临床数据报告,封面上“有效率85%”的字样被她用荧光笔标得醒目,旁边还夹着一张乐乐的照片——照片里的小男孩刚能站稳,扶着康复师的手,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脚下还放着他画的“会发光的药”。
坐在对面的陆哲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热试图缓解她的紧绷:“别急,我们现在就订最快的机票去剑桥。霍普金斯教授一直关注CT-003,他肯定能看清真相。”他一边说着,一边点开手机里的订票软件,指尖飞快滑动,“最早一班去剑桥的航班还有两小时,我们现在出发还来得及。”
林晚点点头,起身时顺手将乐乐的照片塞进大衣内袋——这张照片是她的底气,也是她必须打赢这场舆论战的理由。休息室里的广播正播报着航班延误信息,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焦香和淡淡的消毒水味,偶尔有旅客拖着行李箱走过,轮子划过地板的声音“咕噜咕噜”响,却丝毫扰不乱林晚此刻的决心。她抓起茶几上的文件袋,快步跟着陆哲走向登机口,黑色大衣的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像一面蓄势待发的旗帜。
十二小时后,剑桥大学的晨雾还未散尽。飞机降落在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林晚和陆哲驱车赶往剑桥市区,沿途的风景从现代化的公路逐渐变成充满复古韵味的街道——红砖砌成的房屋错落有致,门口挂着铜制的门牌,爬满常春藤的围墙里偶尔传出教堂的钟声,悠远而宁静。车停在生物楼前时,晨曦刚好穿透晨雾,给哥特式尖顶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古老的砖石墙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百年的学术底蕴。
林晚推开车门,寒风带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让她忍不住裹紧了大衣。她沿着石阶走上生物楼的入口,木质楼梯在脚下发出“吱呀”的轻响,每一步都像踩在时光的节点上。三楼实验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基因测序仪“滴滴”的运行声,还夹杂着试剂瓶碰撞的清脆声响。门口的黄铜门牌上,“基因伦理与精准医疗研究中心”的字样被无数次触摸磨得发亮,边角处还留着经年累月的包浆。
“林!你怎么突然来了?”霍普金斯教授的声音从实验室深处传来,带着一丝惊讶。林晚推开门,只见老教授正戴着蓝色的无菌手套,俯身盯着面前的基因测序仪,屏幕上跳动的碱基序列像一串蓝色的密码。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白大褂,胸前的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衣角还沾着点点淡黄色的试剂渍,银白的头发用一根皮筋随意束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额前,透着几分不修边幅的专注。
“教授,我必须亲自来见您。”林晚快步走到实验台前,将文件袋里的CT-003临床数据报告和打印出来的《柳叶刀》文章递过去,声音里带着恳切,“《柳叶刀》上这篇匿名文章,说我们的CT-003会导致基因污染,还捏造了病例,现在医院都停采了,好多患儿等着用药……”
霍普金斯教授接过文件,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目光先落在数据报告上——他的手指轻轻拂过“100例临床试验,85%患儿肌力恢复”的字样,眼神里带着熟悉的认可;可当他翻到那篇匿名文章时,原本平和的脸色瞬间变了,眉头像被无形的手拧成了麻花,嘴角也紧紧抿了起来。他盯着文章里“3例儿童发育畸形”的描述,手指在纸面上重重戳了戳,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这简直是胡扯!CT-003的基因编辑靶点是**N1基因的特定位点,精准度高达99.8%,我去年在日内瓦国际基因会议上,亲自验证过你们的测序数据,怎么可能出现基因污染?”
他越说越激动,猛地一拍实验台,桌上的玻璃咖啡杯被震得“哐当”晃了一下,褐色的咖啡差点溢出来。“这些所谓的‘病例’,连患儿的就诊医院、病历编号都没有,甚至连基因测序的原始数据都没有,纯属凭空捏造!造谣者懂个屁的基因治疗!”他抓起旁边的老式座机,手指用力按下一串熟记于心的号码,听筒里传来忙音时,他的眉头皱得更紧,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威尔逊!你现在立刻来我实验室!还有陈岚,让她把MIT那边的基因伦理报告也带过来!欧洲基因学会那几个老家伙,不管在忙什么,都叫他们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