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晚星国际成跨国集团!市值破千亿
五月二十一下午2点,纽约曼哈顿的阳光带着初夏的炽烈,斜斜地洒在华尔街11号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上。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石柱上的浮雕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而楼内的交易大厅里,却涌动着滚烫的热意——电子屏的冷蓝光与人群的热切目光交织,键盘敲击声、交谈声、惊叹声揉成一片沸腾的声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历史性时刻”的紧张与兴奋。
巨大的纳斯达克主屏占据了交易大厅北侧整面墙,高12米、宽20米的屏幕上,左侧以毫秒级速度滚动着道琼斯、标普500等全球主要股指的实时数据,绿色的涨势线条像活过来的藤蔓般向上攀爬;右侧则牢牢定格在“晚星国际(WX International)”的企业标识上——靛蓝色的字体衬着银色的立体地球轮廓,地球表面的经纬线泛着细腻的金属光泽,每一道线条都对应着晚星国际的全球业务布局。标识下方的股价数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跳动:998.7亿美元、999.2亿美元、999.9亿美元……每一次跳动都引来人群中一阵细碎的抽气声,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在那串即将突破千亿的数字上。
林晚站在交易大厅的核心区域,身着一身意大利定制的黑色羊毛西装套裙,面料挺括却不失柔软,裙摆垂落至膝盖下方,恰好露出脚踝处的银色细高跟。内搭的白色真丝衬衫领口微敞,别着一枚由匠人手工打造的银色“晚星”徽章——徽章中央是缩小版的地球标识,边缘缠绕着细如发丝的文化卷轴、旅游路线图与环保叶片图案,分别对应三大核心板块,在灯光下转动时,能折射出细碎的星光。她的长发被精心挽成低髻,几缕浅棕色的碎发垂在耳畔,既保留了企业家的干练,又添了几分从容不迫的柔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袖口的珍珠纽扣,那是陆哲早上特意帮她扣上的,说“细节里藏着气场”,此刻掌心的温度透过纽扣传来,让她在喧嚣中多了份踏实的底气。
身边的宋明穿着一身深灰色条纹西装,领带是与晚星标识同色系的靛蓝色,胸前口袋里露出半截烫金封面的《晚星国际全球资产整合报告》。封面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跨国集团战略落地”八个字采用浮雕设计,指尖划过能清晰感受到凸起的质感。他的指节因为紧张而微微泛白,却仍死死攥着报告边缘,眼神里的兴奋几乎要溢出来——为了这一天,整个团队熬了整整八个月:从梳理全球28个国家的资产权属,到与当地政府谈判业务许可,再到协调三大板块的协同机制,无数个深夜的会议室里,咖啡杯堆成小山,白板上的方案改了一版又一版,连打印机都因超负荷运转换过三次硒鼓。
“叮——”下午2点整,开市的铜钟声准时响起,清脆而厚重的声响穿透了交易大厅的喧嚣,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千亿市值”的大门。主屏上的股价数字猛地一跳,稳稳停在了1002.3亿美元的位置,下方的“市值”一栏随之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更新为“1002.3亿”,紧随其后的“破千亿”标识像一束燃烧的火焰,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氛围。
“破了!真的破千亿了!”人群中,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的分析师激动地挥了挥手里的平板,平板屏幕上还停留在晚星国际的财务报表页面。原本围在主屏前的记者们纷纷挤上前,闪光灯在大厅里连成一片流动的星河,快门声此起彼伏。《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莎拉挤到林晚面前,话筒几乎要碰到她的衬衫领口,语速飞快地提问:“林总,晚星国际仅用三年时间,就从中国本土的影视公司成长为千亿市值的跨国集团,您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文化企业的全球化路径已经成熟?”
林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转头,目光扫过身边忙碌的团队:负责文化板块的总监周然正和迪士尼的亚太区总裁热烈交谈,手里展开的《丝路宇宙》剧集合作方案上,贴着精致的场景概念图——唐代长安的集市与现代纽约的唐人街在画面中交叠,旁边标注着“跨时空文化共鸣”的核心创意;负责旅游板块的经理李薇正用激光笔指向3D沙盘,向东南亚文旅联盟的代表展示“零碳文旅专线”的路线——从泰国清迈的古城出发,途经老挝的琅勃拉邦,最终抵达中国云南的丽江,全程采用新能源大巴,沿途的休息站都配备了星辰科技的光伏充电设备,沙盘上的LED灯还模拟出白天的日照与夜晚的星光;负责环保板块的工程师陈默则在调试一块实时数据屏,屏幕上显示着肯尼亚“光伏 水资源净化”项目的运行数据:日均发电量1200千瓦时,净化水量50吨,惠及当地3个村庄共2000人,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绿色的“正常运行”标识稳稳亮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