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晚晴基金十年计划!长期公益
五月初十上午11点,沪市国际会议中心的“公益厅”正被一场温柔的阳光包裹。穹顶的弧形玻璃将天光滤成暖金色,像一层薄纱铺在场地中央的白色舞台上,连舞台边缘的金属支架都泛着柔和的光。舞台背景板没有半分商业场合的浮夸,只以纯净的米白色为底,用厚重的黑色宋体字印着“晚晴基金·十年公益计划发布会”,下方缀着一行比指甲盖还小的灰色小字——“让每个角落都有温暖”,简单却像一股暖流,刚入厅就能撞进人心里。
两侧的展示架是浅木色的,透着自然的纹理,上面整齐码放着晚晴基金过去五年的“公益记忆”。最左边的一格,放着甘肃定西乡村小学孩子们的成绩单,泛黄的纸页上,红色的“95分”“88分”旁边,还画着歪歪扭扭的小太阳;旁边压着一张罕见病患儿小宇的康复照——照片里的男孩穿着蓝色条纹病号服,正扶着栏杆慢慢走,脸上的笑容比身后的窗户还亮。每张照片下方都贴着一张浅粉色便签,是志愿者手写的备注:“2023年冬,定西小学的孩子们第一次用上暖气,早读声比平时大了三倍”“小宇用CT-001第三个月,终于能自己吃饭了”,字迹或工整或潦草,却都带着滚烫的温度。
台下的嘉宾早已坐满,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百合香——是舞台两侧花瓶里的鲜切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代表安娜女士坐在第一排中间,一身米白色亚麻套装,袖口挽着,手里捧着一本深蓝色封面的晚晴基金年度报告,书页边缘已经折了好几道印子,显然是提前认真读过;国内二十家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坐在左侧,每人胸前都别着一枚圆形的蓝色徽章,上面刻着“晚晴伙伴”四个字,徽章的金属边缘有些磨损,看得出来是常年佩戴的旧物;右侧则坐着三十组公益受益家庭,最前排的甘肃乡村教师王建国夫妇,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怀里小心翼翼抱着一卷画纸,是他们班上孩子集体画的“未来学校”——画里的教学楼有大大的窗户,屋顶上还画着太阳形状的“发电板”;小宇和妈妈坐在他们旁边,小宇穿着崭新的蓝色校服,校服领口别着一朵纸折的向日葵,手里攥着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他熬了三个晚上做的手工贺卡,贺卡封面画着一个穿连衣裙的阿姨,旁边用拼音写着“Xie Xie Lin A Yi”。
还有从非洲肯尼亚远道而来的光伏公益电站代表奥马尔,他穿着一身枣红色的传统长袍,胸前挂着一条银链,链坠是一张小小的照片——照片里,肯尼亚偏远村庄的茅草屋前,几个孩子正围着亮起来的灯泡拍手,背景里能看到几排蓝色的光伏板。他时不时低头摸一摸链坠,眼神里满是期待。
上午11点整,舒缓的公益主题曲渐渐停了,主持人穿着浅灰色西装走上舞台,手里没拿稿子,声音温和却有穿透力:“今天,我们不谈商业,不聊数据,只说‘温暖’和‘长久’。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晚晴基金创始人、星辰科技董事长林晚女士,为我们发布‘晚晴十年公益计划’!”
掌声像潮水般涌来,前排的小宇甚至踮着脚拍起了手,妈妈连忙扶住他的肩膀,眼里含着笑。舞台侧面的门被轻轻推开,林晚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浅灰色的棉麻连衣裙,裙子的质感柔软,走动时裙摆会轻轻晃动,裙摆下摆用淡蓝色的丝线绣着一圈细小的向日葵——去年秋天她去定西小学,孩子们把自己折的纸向日葵塞给她,说“向日葵跟着太阳转,就像我们跟着希望走”,后来她特意让设计师把这个图案绣在了裙子上。她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蓝色封面计划书,封面左上角印着晚晴基金的logo——一颗弯弯的月亮,下面牵着几颗小星星,封面边缘还能看到细微的指纹印,显然是被反复翻看的。
她走上舞台时,没有先站到话筒前,而是先朝着台下的受益家庭笑了笑,目光扫到小宇时,还轻轻挥了挥手。小宇立刻红了脸,也用力挥了挥手里的信封,妈妈在旁边小声提醒:“别乱动,等会儿再给林阿姨。”林晚这才走到话筒前,指尖轻轻碰了碰话筒,确认声音清晰后,才缓缓开口: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先讲计划,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冬天的故事。”她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像温水一样熨帖人心,“去年12月,我去甘肃定西的一所乡村小学,车子开了三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到学校时刚好是早读时间。我站在教室窗外,看到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蓝色校服,有的缩着脖子,有的把手揣在袖口里,却还是大声地读课文,呼出的白气在窗户上结成了霜。校长王老师跟我说,‘孩子们最大的愿望,不是新书包,是有一间能晒太阳的图书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说到这里,林晚顿了顿,目光看向台下的王建国夫妇,王老师连忙红着眼眶点头。“那天离开时,我摸了摸一个小女孩的手,冻得像冰块一样。我就想,公益不是我今天捐一笔钱,让他们买件棉袄就结束了;也不是建一所学校,拍张照片就忘了。它应该像种一棵树,要慢慢浇水、施肥,看着它发芽、长叶,最后长成能给人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