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的提议,对正处于绝境中的秦渊而言,无异于久旱甘霖。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沉声应道:“好!交易达成。我会尽我所能为你提供庇护,并共享我们所知的信息。现在,请带我们去看数据库。”
形势比人强,与其困死在这片星云,不如抓住这突如其来的机遇。至于这机遇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风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艾拉似乎对秦渊的果断有些意外,但很快点了点头。她略显虚弱地从维生舱中完全站起,适应了一下万古未曾活动的身体,然后引领着秦渊和夜枭走向主控室一侧的光滑墙壁。
她将手掌按在墙面上一个不起眼的区域,低声吟诵了几个奇异的音节。墙壁无声地滑开,露出后面一个更加紧凑、布满了无数不断流动、闪烁着幽蓝色数据流的晶体柱的房间。这里便是“星梭”号的数据库核心。
“由于能量和权限限制,我只能向你们开放‘应用科技:星舰工程’分支下的部分非核心数据,包括材料学、能量传导、护盾理论、基础空间导航以及一些通用的维修技术。”艾拉解释道,手指在空气中虚点,调出一个复杂的光幕菜单,“更深层的武器系统、生物科技以及……关于‘火种’本身的数据,需要更高的权限和能源支持。”
即便如此,当那浩瀚如烟的信息流通过某种无形的连接,经由【代价核心】的转译和筛选,呈现在秦渊意识中时,他依旧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星灵族的科技体系与修真文明截然不同,它们更侧重于对物质和能量本质的理解与精确运用,充满了严谨的数学逻辑和物理法则之美,与修真体系注重感悟天地、锤炼自身的模糊哲学形成鲜明对比。
【检测到大量异种科技信息……正在建立临时解析模块……比对现有修真知识体系(炼器、阵法、符箓)……尝试进行概念转换与融合推演……】【代价核心】的运转速度明显加快,甚至发出微弱的嗡鸣,显然处理这些异文明知识对它而言也是巨大的负荷。
秦渊立刻将石锤和“顽石号”上几名懂技术的遗民工程师也叫了过来(通过小心翼翼的太空行走)。当这些技术人员看到数据库中心那超乎想象的科技造物时,一个个激动得浑身发抖,如同朝圣。
时间紧迫,计划立刻制定。
由艾拉作为总指导,提供理论支持和“星梭”号上储备的一些秦渊闻所未闻的稀有材料(一种可以自我修复的活性金属,一种能高效传导灵力的晶态导管等)。由【代价核心】负责核心的数据解析、推演和两种技术体系的融合适配。由秦渊主导,以其《诸煞戍土诀》对大地金属的感知力和金丹期的修为,进行一些需要灵力辅助的精加工和能量灌注。由遗民工程师和夜枭、石锤等人负责具体的拆卸、安装和体力工作。
修复工作首先从最关键的引擎和护盾开始。
“顽石号”的主引擎内部多处熔毁,结构损伤严重。按照原来的技术,几乎需要整体更换,但这里根本没有备用引擎。
艾拉提供的方案是:利用一种星灵族特有的“纳米级能量锻铸”技术,结合“星梭”号库存的少量“记忆熵合金”,对受损的引擎核心进行原位修复。
【代价核心】则快速推演出如何用修真法阵替代部分缺失的能量引导部件,并用土系灵力加固受损的舱壁结构。
过程极其艰难。星灵族的工具先进但操作理念完全不同,很多时候需要秦渊用炼器的手法去完成精细的能量焊接,或者由【代价核心】临时计算出一个替代方案。
有一次,在尝试激活修复后的引擎能量回路时,因为一个符文镌刻的角度偏差了零点一度,导致能量逆流,险些引发爆炸!幸亏夜枭反应极快,一道寂灭指力精准地点在能量失控的节点,强行湮灭了那团暴走的能量,但也在引擎舱壁上留下了一个焦黑的指洞。
众人惊出一身冷汗。
护盾发生器的修复同样曲折。原来的发生器完全烧毁。艾拉提供了一种小型化、高效率的“偏转力场生成器”的设计图,但其能量需求模式与“顽石号”的灵力炉不匹配。
【代价核心】不得不耗费大量算力,重新设计了一个能量转换接口,将灵力的澎湃但略显粗糙的输出,转化为适合力场生成器使用的、高度稳定精确的能量流。这期间又经历了数次能量过载和接口烧毁的风险。
秦渊更是几乎不眠不休,他不仅要协调各方,还要亲自上阵。用戍土煞气融化材料,用神识精准刻画融合了阵法与星灵回路的符文,一次次耗尽灵力,又一次次靠着金丹和意志力支撑起来。
数日时间就在这种高度紧张和忙碌中飞快流逝。
渐渐地,“顽石号”的内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原本破损的管线被一种柔韧的、闪烁着微光的生物复合导管替代,能量传输效率更高,且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关键部位的装甲板内侧被加装了一层薄薄的“记忆熵合金”,在受到冲击后能缓慢恢复原状。主引擎不仅被修复,其输出功率和稳定性甚至比损坏前提升了足足两成!澎湃的蓝色尾焰变得更加凝聚和炽热。全新的“偏转力场生成器”被安装到位,其提供的护盾强度据艾拉预估,比原来的老旧护盾高出30%以上,并且能量利用率更佳。最令人惊喜的是,利用“星梭”号上最后一点战略储备材料和一个废弃的辅助推进器基座,【代价核心】和艾拉联手,居然真的捣鼓出了一套小型短距离空间跃迁引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