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堂外那短暂一瞥带来的心潮起伏,被秦渊以极大的意志力强行压下。无论柳依依是否察觉异常,无论天剑门目的为何,无论外界暗流如何涌动,提升自身实力永远是应对一切变局的基础。而眼下,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尽快掌握阵峰传承,并破解那古阵盘与玉佩之谜。
洞府石门紧闭,隔绝内外。秦渊盘坐于蒲团之上,身前悬浮着三枚青色玉简,正是墨居长老所赐的《阵道初解》、《基础符文释义》、《玄天阵录·卷一》。他没有急于去啃那些高深的空间阵法理论,而是沉下心来,命令【代价核心】辅助,从最基础的符文结构、灵力流转原理、材料特性匹配开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度学习。
玄天宗以阵法立宗,万年底蕴沉淀下来的基础体系,其严谨、博大、精深,远非外界流传的那些阵法知识可比。许多秦渊过去凭借经验或取巧布置的阵法,此刻对照正统理论,才发现其中存在不少冗余、浪费甚至隐患之处。
【代价核心】超频运转,冰冷的光芒在意识深处闪烁,如同最精密的织机,将玉简中浩如烟海的信息分门别类、去芜存菁、构建模型、模拟推演。无数基础符文的结构、特性、能量传导效率、相互组合的影响……被拆解、分析、优化,再以秦渊最易理解的方式灌注到他的识海。
这种学习方式效率高得可怕。寻常弟子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消化理解的基础知识,秦渊在【代价核心】的辅助下,只用了短短七八日便已融会贯通,并且根基打得无比牢固。他甚至能举一反三,对某些经典基础阵法的布置提出了数种优化方案,虽然只是微小的改进,却显露出他对阵法本质的理解正在飞速深化。
有了扎实到极致的基础,他开始涉猎更复杂的复合阵法。《玄天阵录·卷一》中记载的数十种复合阵法,攻防困幻,各有妙用。秦渊沉浸其中,常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的学习方式极为特殊。并非一味死记硬背阵图,而是更注重理解其核心原理与能量节点架构。【代价核心】会在他识海中构建出完整的阵法模型,模拟各种条件下的运行状态,甚至主动进行压力测试,寻找最优布阵方案和潜在弱点。
同时,他尝试将《诸煞戍土诀》的特性融入阵法感悟。戍土之力,厚重载物,承载亦感知。当他将一丝戊土灵韵融入神识,去感知推演阵法节点时,竟能更加清晰地“触摸”到灵力在大地脉络及阵法体系中流转的细微轨迹,对一些需要借助地脉之力的阵法,理解起来尤为事半功倍。
这种融合了超强算力、大地感知与自身悟性的独特学习模式,效果惊人。
很快,便到了月度考核之日。
考核地点就在那座简朴的青瓦大殿。这次来的弟子比秦渊初来时见过的稍多几个,但也仅有二十余人,个个面色沉凝,如临大敌。
墨居长老依旧坐在主位蒲团上,眼眸半开半阖,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他袖袍一挥,数道灵光没入在场每位弟子身份令牌中。
“老规矩,三日之内,解析令牌内三道阵法难题,提交解答思路与优化方案。逾期或未完成者,下月资源减半。”
声音平淡,却自带威严。
众弟子纷纷寻了角落坐下,神识沉入令牌,很快,不少人眉头便紧紧锁起,甚至有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这次的题目,似乎格外艰深。
秦渊也寻了一处僻静角落,神识探入令牌。
三道题目:其一,优化一个常见的“三才聚灵阵”,在维持原有聚灵效果基础上,提升其三成防御强度;其二,解析一个残缺的古防御阵图,补全其核心缺失部分,并说明原理;其三,设计一个小型复合阵法,要求兼具隐匿、预警、及一次性的强力土系反击功能,并列出所需主要材料及其替代方案。
题目难度极高,涉及推演、修复、创新等多个方面,远超基础考核范畴。
秦渊深吸一口气,并未立刻动手,而是先命令【代价核心】建立模型,整体分析三道题目的最优解决路径。
旋即,他沉浸其中。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动,勾勒出无形的符文轨迹;时而闭目凝神,以戊土灵感知模拟地脉与阵法的共鸣;时而又迅速取出玉简记录下灵感碎片。
第一题,【代价核心】提供了十七种优化方案,秦渊结合戊土特性,选择了一种最能引动地脉之气加固防御的方案,思路清奇却完全可行。
第二题,那残缺阵图古老晦涩,许多符文结构与现行体系迥异。秦渊心中一动,将其与那半截古阵盘上的部分符文进行比对,虽不尽相同,却隐隐有某种脉络可循。他并未直接照搬,而是根据现有阵法体系逆推其能量流转逻辑,耗时最久,终于补全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核心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基于能量守恒与符文共鸣的推导过程。
第三题,他巧妙地将一个简易的“戊土遁甲阵”与“惊神刺”符文结合,再利用几个常见的水镜迷踪符文进行波动隐匿与预警,设计出了一个性价比极高、且威力不俗的复合阵法,所列材料也都是常见之物,替代方案也考虑周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