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66章 利益交织网如织。

浮世金钗录 第66章 利益交织网如织。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寒霜初降,金陵城中的权贵们如同感知季节更替的候鸟,敏锐地嗅到了朝中风向的转变。沈家老爷沈渊获释出狱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这座繁华都市的权贵圈中漾开层层涟漪。

那些曾在沈家鼎盛时期踏破门槛的故交,在沈渊含冤入狱的半年里,纷纷避之不及,有的甚至落井下石。而今,圣上亲自下旨重审案件,沈渊不仅官复原职,更得圣上亲赐“忠贞可嘉”匾额,那些曾经的“好友”又都换了一副面孔。

“老爷,赵大人、钱大人又递了帖子来,说想登门拜访。”管家沈福捧着厚厚一叠拜帖,站在书房门外,声音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鄙夷。

沈渊站在窗前,望着庭院中那棵叶子已落尽的梧桐,半晌没有回应。铁窗生涯在他脸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四十五岁的他鬓角已染上霜白,眼神深处多了几分从前不曾有的锐利与沉郁。

“都回了罢,就说我身体尚未康复,不便见客。”他最终开口,声音平静无波。

沈福应声退下,沈渊却依然立在窗前。狱中半年,他看尽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那些曾得他提携的下属,在他落难时争先恐后地编造罪名;那些曾与他称兄道弟的同僚,在公堂上对他横加指责;就连他一手栽培的门生,也有人在狱中对他用刑逼供。

“父亲。”轻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沈渊转过身,看见女儿云裳端着一碗参汤站在门口。

半年不见,女儿瘦了许多,原本圆润的脸庞如今棱角分明,那双酷似她亡母的眼睛里,盛满了与年龄不符的沧桑。沈渊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在他入狱期间,刚满十八岁的云裳独自撑起了这个家,面对各方压力,周旋于虎狼之间。

“云裳,过来让父亲好好看看。”沈渊招手,眼中终于有了一丝温度。

云裳走上前,将参汤放在书案上,轻声道:“刚才门外来了好几辆马车,都是各家送来的补品,我已命人一一登记在册,暂且收进库房了。”

沈渊冷哼一声:“他们动作倒快。半年前我入狱时,这些人可是连一句话都不敢为我说。”

“世态炎凉,本是如此。”云裳语气平静,眼底却掠过一丝阴影,“只是有一事奇怪,贾家也派人送来了厚礼。”

“贾世清?”沈渊皱眉,“他不是刚得了吏部主事的缺吗?听说如今风头正盛,怎么会想起我这个落魄之人?”

云裳嘴角浮起一丝冷笑:“他岂是想起父亲,不过是做给旁人看的姿态罢了。他如今虽得了官,但在朝中根基尚浅,急需拉拢一些有名望的老臣以壮声势。”

沈渊仔细端详女儿,忽然意识到,那个半年前还在他膝下撒娇的小女儿,如今已成了一个能够洞察局势、冷静分析利害的当家人。这变化既让他欣慰,又让他心疼。

父女二人正说话间,忽听前院传来一阵喧哗。不一会儿,沈福匆匆来报:“老爷,小姐,宋公子来了,还带了一位太医,说是奉了太后懿旨,特来为老爷诊脉。”

沈渊与云裳对视一眼,均感意外。宋青书是宋国公的嫡孙,半年来为沈渊的案子四处奔走,甚至不顾家族反对,是少数在沈家落难时不离不弃的人。但太后特意派太医前来,这其中的意味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快请。”沈渊整了整衣冠,云裳则悄悄退到屏风后。

宋青书步履轻快地走进书房,他身后跟着一位鬓发皆白的老太医。数月不见,宋青书似乎清瘦了些,但眉眼间的英气与坚定却更胜往昔。

“世伯安好,”宋青书恭敬行礼,“太后听闻世伯出狱,特命陈太医前来为世伯诊脉调养。”

沈渊连忙还礼:“有劳宋公子,更感激太后娘娘挂念。”

陈太医为沈渊诊脉之际,宋青书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屏风方向,那里有一片淡青色的衣角悄然飘动。他眼中闪过一丝温柔,随即又迅速收敛。

“沈大人忧思过度,肝气郁结,加之狱中湿寒入体,需好生调养才是。”陈太医诊脉后开了方子,又低声道,“太后让老臣带句话给沈大人:风雨已过,当珍重自身。”

沈渊心中一震,明白这是太后在暗示他不必再担忧朝中敌对势力的打压,连忙朝皇宫方向拱手:“臣叩谢太后恩典。”

送走陈太医,宋青书却没有立即离开。沈渊看出他有话要说,便屏退左右,只留云裳在旁。

“世伯,”宋青书神色凝重,“今日朝中出了件事,与半年前陷害您的案子有关。都察院御史王文达今早被革职查办,罪名是收受贿赂、构陷忠良。”

沈渊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王文达?他可是贾贵妃的表兄。”

“正是。”宋青书点头,“此事来得突然,但据我得到的消息,是皇上亲自下的旨意。更奇怪的是,贾家对此毫无反应,仿佛早有预料。”

云裳从屏风后走出,眉间微蹙:“王文达倒台,贾家却按兵不动,这不合常理。除非...他们已找到了更大的靠山,或者,达成了某种交易。”

宋青书欣赏地看了云裳一眼:“云裳妹妹猜得不错。我听说,贾世清近日与九王爷走得很近。”

沈渊面色一沉:“九王爷?他不是一向不理朝政,只爱吟诗作画吗?”

“表面如此罢了。”宋青书压低声音,“皇上近来龙体欠安,又未立太子,几位王爷都暗中动作。九王爷虽表现得与世无争,但他手握京畿卫戍兵权,岂是真正不同政事之人?”

书房内一时寂静。沈渊终于明白,他的案子之所以能够翻案,并非只是因为宋青书等人搜集的证据有力,更是因为朝中势力重新洗牌,有人需要借他的案子打击对手。

“所以,我不过是一枚棋子?”沈渊苦笑,眼中闪过一抹痛色。

宋青书连忙道:“世伯切莫如此想。您的案子能够平反,根本原因还是冤情属实。只是朝中局势变幻,各方势力博弈,才使得翻案时机成熟。”

云裳轻声道:“父亲,既已看清局势,我们更应谨慎行事。如今沈家虽得清白,但处境实则更加微妙。各方都在观望,看我们下一步会倒向哪边。”

沈渊长叹一声,疲惫地闭上眼睛。为官二十余载,他何尝不知如今沈家正处在风口浪尖?只是经历了半年的牢狱之灾,他已看清了太多虚伪与背叛,对朝堂争斗心生厌倦。

送走宋青书后,沈渊独自在书房沉思。云裳则回到自己的院落,却发现妹妹云柔正在等她。

十七岁的云柔与姐姐性格迥异,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即使在父亲入狱的艰难日子里,云裳也将她保护得很好,不让她直面那些残酷的现实。

“姐姐,我听说宋公子来了?”云柔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彩,“他是不是又来向父亲提亲的?”

云裳勉强笑了笑:“别胡说,宋公子是为正事而来。”

云柔撅起嘴:“姐姐总是这样,明明宋公子对你有意,这半年来他为父亲的事奔走,不也都是为了你吗?为何你总是避而不谈?”

云裳没有回答,只是走到窗前,望着院中几株在寒风中摇曳的菊花。她何尝不知宋青书的心意?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是宋青书给了她支持和希望。但正因如此,她更不能在沈家前景未明之时,轻易许下承诺。她不愿让人以为,宋青书为沈家奔走是别有用心,更不愿沈家的困境成为她婚姻的背景。

“姐姐,”云柔走到她身边,轻声说,“你知道吗,昨天王侍郎家的千金派人送来请柬,邀我参加下月初的诗会。这半年来,王家从未来往,如今倒想起我来了。”

云裳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你回绝了吧,就说父亲刚回家,需我们姐妹在身边照料。”

云柔点点头,又小声道:“还有件事...今天上午,我在锦绣阁遇见了贾世清贾公子。”

云裳猛然转身:“他跟你说话了?”

“他远远地行了个礼,没说什么。”云柔有些困惑,“只是我觉得奇怪,他如今已是朝廷命官,为何对我这般客气?”

云裳心中警铃大作。贾世清与沈家本是世交,两人自幼相识,甚至曾有过口头婚约。但沈家落难后,贾家立刻疏远,贾世清更是迅速与吏部尚书的千金定亲,唯恐被沈家牵连。如今沈家刚有起色,他又开始接近,这其中必有蹊跷。

第二天一早,云裳便亲身感受到了这世态的炎凉。

她本要去银楼取一件先前定制的首饰,刚出门不久,马车就被堵在了街口。丫鬟翠儿下车查看后回报:“小姐,是前面李尚书家的车驾,他们的马车坏了,堵住了路。”

云裳微微蹙眉。李家与沈家素有往来,李尚书之子李茂更是沈渊的门生。但在沈渊入狱后,李尚书却是第一个上疏弹劾的。

“我们绕路吧。”云裳不愿与李家的人碰面。

然而已经迟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车外响起:“车内可是沈家小姐?”

云裳无奈,只得掀开车帘一角,见李茂正站在车外,满脸堆笑。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学会了他父亲那套见风使舵的本事。

“李公子有事?”云裳语气冷淡。

李茂仿佛完全忘记了半年来两家之间的龃龉,热情道:“真是巧遇!家母前日还提起,说多时不见沈伯父和两位小姐,欲过府拜访。正巧下月初三家母做寿,特命我亲自送请帖至府上,既然在此遇见小姐,不如...”

“李尚书夫人做寿,沈家不敢高攀。”云裳直接打断他,“家父身体未愈,需静养,我们姐妹也需在旁照料,恐怕无法前去祝寿,还请李公子见谅。”

李茂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但很快又恢复如常:“理解,理解。那改日我再登门拜访沈伯父。”

云裳微微颔首,吩咐车夫调转方向。放下车帘的刹那,她看见李茂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转为一种复杂的表情,既有恼怒,又有担忧。

“小姐,您这样直接回绝,会不会得罪李尚书?”翠儿小声问。

云裳冷笑:“沈家落难时,他们可曾想过会得罪我们?如今见父亲官复原职,又得了太后青眼,便想来重修旧好。这般趋炎附势之辈,何必给他们留情面。”

马车行至银楼,云裳刚下车,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云裳妹妹?”

她转身,看见贾世清站在不远处,身着官服,似是刚下朝回府。半年不见,他变了许多,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少年,眉宇间多了几分官场的世故与傲慢,但在看向她的瞬间,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贾大人。”云裳淡淡施礼,刻意用了官称,拉开距离。

贾世清苦笑:“何必如此生分?我们自幼相识,便是不能...也不必如此。”

云裳抬眼看他,目光清冷:“贾大人如今是吏部红人,沈家刚刚脱难,不敢高攀。”

贾世清面色微变,上前一步低声道:“云裳,我知道你怨我。但当时情况复杂,家父严令我与沈家划清界限,我...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贾大人的苦衷,云裳明白。”云裳语气平静,“所以更不该让贾大人为难。”

她转身欲进银楼,贾世清却急道:“等等!我听说王文达被查办,他背后牵扯甚广,你...提醒沈伯父小心些,近日朝中恐有变故。”

云裳脚步一顿,没有回头,只是淡淡说了声“多谢”,便走进了银楼。

贾世清站在街头,望着她的背影,眼中满是懊悔与不甘。半年前,在家族压力下,他放弃了与云裳的婚约,转而与吏部尚书之女定亲。本以为沈家再无翻身之日,谁知不过半年光景,沈渊不仅冤情得雪,更得太后赏识,而云裳也从一个温婉少女,蜕变成这般冷艳决绝的模样。

银楼内,掌柜的见到云裳,远远便迎了上来,态度恭敬得近乎谄媚:“沈小姐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您定制的簪子早已做好,特意用了最好的翡翠,工艺也是请了京城最好的师傅。”

云裳微微点头,接过锦盒查看。那是一只碧玉簪,簪头雕成云纹,正是她半年前定制的。那时父亲还未入狱,她还是那个不知愁绪的沈家大小姐。

“手工尚可。”她淡淡评价,命翠儿付账。

掌柜的连连摆手:“沈小姐光顾是小店的荣幸,怎敢收钱?只盼小姐日后多来关照。”

云裳面色一沉:“沈家从不白取人物,该多少便是多少。”

掌柜的见她神色不悦,不敢再推辞,只得收了钱,却又额外包了好几件时新首饰硬塞给翠儿:“这些是小店孝敬小姐的,不成敬意,万望笑纳。”

走出银楼,云裳只觉胸中憋闷。这半年来,她看尽了世人的白眼,如今又见够了这些谄媚的嘴脸。人心如此浅薄,只认权势,不认情理。

回到沈府,还未进门,就听见院内传来阵阵笑语。管家沈福快步迎上,低声道:“小姐,二爷一家来了。”

云裳眉头微蹙。二叔沈泓是父亲的庶出弟弟,一向与长房不睦。父亲入狱后,他不仅未曾援手,反而迫不及待地分割家产,占去了沈家在城西的两处铺面。如今听闻父亲出狱,竟还有脸上门。

步入花厅,果然见沈泓与妻子王氏坐在客座,他们的儿子沈明杰则站在一旁。沈渊坐在主位,面色平淡,看不出喜怒。

“云裳回来了。”沈泓笑着招呼,仿佛从未与沈家生分,“正与你父亲说起,明日宗族祭祀之事。你父亲刚回家,身体还未康复,我愿代为主持。”

云裳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行礼:“有二叔操心,自是再好不过。只是父亲既已回家,宗族大事岂有不让家主主持之理?即便父亲身体不适,也有族中长老相助,不敢劳烦二叔。”

沈泓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他妻子王氏忙接口道:“云裳考虑得是。只是你二叔也是一片好意,毕竟这半年来,族中事务多是由他打理。”

这话中的暗示再明显不过:沈家落难期间,是沈泓支撑着家族,如今沈渊回来了,也不该独揽大权。

沈渊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半年来,有劳二弟费心。既然我已回家,自然不敢再让二弟劳累。明日祭祀,我会亲自主持。”

沈泓面色变了变,强笑道:“大哥说得是。”

一直沉默的沈明杰忽然开口:“伯父,听说您官复原职,还得了太后赏赐,不知何时重返朝堂?侄儿有几个朋友,想通过伯父引荐...”

“明杰!”沈泓厉声喝止儿子,但眼中却闪着同样的期待。

云裳冷眼看着这一幕,心中明镜似的。二叔一家今日上门,无非是见父亲重得圣心,想借此谋利。半年来对沈家不闻不问,如今却想来分一杯羹,天下哪有这般好事?

送走二叔一家后,沈渊疲惫地揉了揉额角:“想不到亲生兄弟,也是如此势利。”

云裳轻声安慰:“父亲不必伤心,经此一事,看清人心真假,未尝不是幸事。”

父女二人正说着,门外忽然传来喧哗声。不一会儿,沈福急匆匆来报:“老爷,门外来了好多百姓,说是感谢老爷为民请命,揭露了王文达等人的罪行。”

沈渊与云裳对视一眼,均感意外。二人来到大门前,果然见门外聚集了数十名平民百姓,有的提着鸡蛋,有的拿着布匹,见沈渊出来,纷纷跪地叩拜。

一位白发老者颤巍巍上前:“沈青天,多谢您为民除害!那王文达与奸商勾结,强占我儿店铺,逼得我儿投河自尽。若非沈青天舍命揭露他们的罪行,小老儿此生难报此仇啊!”

沈渊忙扶起老人,眼眶微热。半年来,他在狱中写下血书,揭露王文达等人勾结权贵、欺压百姓的罪行,本已不抱希望,谁知这份血书最终还是到了皇上手中,使得冤情得雪,恶人伏法。

“老人家请起,沈某不敢当。”沈渊声音有些哽咽,“沈某不过是尽了为人臣子的本分。”

送走百姓后,沈渊站在门前许久不动。云裳轻声道:“父亲,外面风大,进屋吧。”

沈渊转身,眼中已恢复了往日的锐利:“云裳,你说得对,经此一事,看清人心真假,确是幸事。至少让我知道,这世上不仅有趋炎附势之徒,也有知恩图报的百姓。”

次日,沈家宗祠内香烟缭绕,沈渊主持祭祀大典。族中众人齐聚,态度与半年前天差地别。那时沈渊刚入狱,族老们纷纷提议将沈渊一脉从族谱中除名,以免牵连全族。如今却个个笑脸相迎,仿佛从未有过二心。

祭祀完毕,沈渊当众宣布:“沈某蒙冤期间,承蒙宗亲关照。为免日后再生枝节,今日特请族老见证,我将家产重新厘清,分与二弟一半。”

举座哗然。沈泓又惊又喜,忙推辞道:“大哥这是何意?家产乃父亲传于长房,小弟不敢觊觎。”

沈渊摆手道:“二弟不必推辞。经此一事,我已看淡许多。家产均分,日后各自经营,也好免去许多是非。”

云裳站在父亲身后,明白这是父亲的明智之举。以家产换取家族和睦,断绝二叔一家的贪念,也免去了日后可能的内斗。

祭祀结束后,宋青书匆匆赶来,面色凝重:“世伯,出事了。今早王文达在狱中自尽,留下一封血书,指控贾贵妃之父贾太师与九王爷勾结,意图不轨。”

沈渊手中的茶盏险些落地:“什么?”

“皇上大怒,已下令彻查。朝中人心惶惶,与贾家和九王爷有过往来的人都惶恐不安。”宋青书低声道,“听说贾世清已被停职查办。”

云裳心中一震,想起昨日贾世清在银楼外的警告,原来他早已感知风雨欲来。

宋青书继续道:“更麻烦的是,王文达的血书中提到,半年前陷害世伯的案子,也是受贾太师指使。”

沈渊面色凝重:“如此说来,我竟成了他们党争的棋子?”

“正是。”宋青书点头,“如今贾家与九王爷一派失势,皇上为平衡朝局,必会重用与他们对立的势力。世伯作为此案的受害者,又得太后赏识,恐将被推向风口浪尖。”

果然,不过两日,圣旨下达,沈渊不仅官复原职,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奉命协理王文达一案。一时间,沈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拜谒的官员络绎不绝。

这日傍晚,云裳独自在花园中散步,却见宋青书站在亭中,似已等候多时。

“云裳妹妹,”他轻声唤道,“我今日来,是有事相商。”

云裳走近亭中,见他手中拿着一卷画轴。

“这是...”云裳疑惑。

宋青书展开画轴,那是一幅梅花图,枝干苍劲,红梅似火。画上题着一首诗:“寒梅傲雪独自开,不待春风送暖来。世间冷暖皆尝遍,唯有真心永不改。”

诗的落款是“青书心迹”。

云裳抬头,对上宋青书真诚的目光:“宋公子,你这是...”

“云裳,”宋青书轻声唤她的名字,不再加“妹妹”二字,“半年来,我为你父亲奔走,确是因为倾慕于你,但更是因为敬佩沈伯父的为人,坚信他是被冤枉的。如今沈家困境稍解,我欲正式向沈伯父提亲,不知你意下如何?”

云裳望着眼前这个在她最艰难时给予支持的青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然而想到沈家如今微妙处境,她又犹豫了。

“宋公子厚爱,云裳感激不尽。只是如今沈家看似风光,实则如履薄冰。此时议亲,恐引人非议,说沈家借联姻巩固地位。”云裳低声道。

宋青书急切道:“我不在乎旁人怎么说!”

“但我在乎。”云裳抬眼看他,目光清澈,“我不愿让人以为,你为我父亲奔走是别有用心,更不愿沈家的困境成为我们婚姻的背景。”

宋青书还要再说什么,云裳却已转身离去。走到回廊拐角,她回头望去,见宋青书仍站在亭中,身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孤独。

几日后,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贾世清的未婚妻——吏部尚书之女解除婚约,贾家彻底失势。与此同时,沈渊在朝中地位日益稳固,成为新兴的清流领袖。

这日,沈府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贾世清。

不过数日不见,他仿佛变了个人,官服换成了普通布衣,眼中的傲慢尽去,只余下疲惫与落魄。

“云裳,我是来辞行的。”他苦笑道,“家父被削职为民,贾家即将离开京城,回归故里。”

云裳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曾几何时,这个人是她青梅竹马的玩伴,是众人眼中的佳婿人选。然而权势更迭,命运弄人,转眼间他已从云端跌落。

“离了京城是非地,未必不是好事。”云裳轻声道。

贾世清深深看着她:“云裳,我最后问你一次,若我当日不曾背弃婚约,今日结局是否会不同?”

云裳摇头:“世事没有如果。即便你当日不曾背弃,以今日局面,我们依然难成眷属。贾家与沈家,早已走上不同的道路。”

贾世清长叹一声,拱手告别。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云裳心中没有快意,只有淡淡的悲凉。在这权力交织的网中,每个人都是棋子,今日得意者,明日或许就会失意;今日落魄者,来日未必不能翻身。

晚膳时分,沈渊对云裳道:“今日宋国公夫人来访,提及宋青书与你的婚事。”

云裳手中筷子一顿:“父亲如何回应?”

“我说,全凭你自己做主。”沈渊看着女儿,眼中满是慈爱,“为父历经此劫,已看透许多。家族兴衰、权势更迭,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愿你寻得真心人,平安喜乐度过一生。”

云裳眼中泛起泪光。半年来,她第一次听到父亲说出如此温情的话。

“父亲,女儿想再等些时日。”云裳轻声道,“待朝局稳定,沈家真正安顿下来,再议婚事不迟。”

沈渊点头:“如此也好。”

次日,云裳受永安郡主之邀,前往王府赏梅。王府花园中,红梅似火,暗香浮动。贵女们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半年前对云裳避之不及的千金们,如今又都亲热地围上来,仿佛她们一直是知交好友。

“云裳姐姐这簪子真别致,可是新得的?”

“听说沈大人深得皇上信任,真是可喜可贺。”

“云裳姐姐近日可有什么诗作?我们都盼着一睹为快呢。”

云裳面带微笑,应对得体,心中却一片清明。她知道,这些亲热与恭维,不过是因沈家重新得势。若有朝一日沈家再次落难,这些人又会立刻变脸。

赏梅过半,永安郡主单独邀云裳至暖阁说话。

“云裳,我知你不喜应酬,今日邀你来,实是有事相告。”郡主屏退左右,低声道,“你可知九王爷虽失势,但其党羽未清?他们暗中联络,欲找机会反扑。你父亲作为新政红人,恐成为他们的目标。”

云裳心中一惊:“多谢郡主提醒。”

郡主握住她的手:“我与你说这些,不只是因为你我交情,更是因为我敬重沈大人的为人。朝中如沈大人这般清廉正直的官员不多了,万望小心。”

回府途中,云裳心事重重。马车行至街市,忽见人群骚动。翠儿下车打听后回报:“小姐,是宋公子在前面处理一桩纠纷。一个恶霸当街欺辱小贩,宋公子正巧路过,出手制止。”

云裳掀开车帘,见宋青书站在人群中,义正辞严地训斥那个衣着华贵的恶霸。周围百姓纷纷叫好。那一刻,他不再是国公府的贵公子,而是一个心怀正义的普通青年。

宋青书抬头,与云裳目光相遇。他微微一笑,朝她点头示意,随后继续处理纠纷。云裳放下车帘,心中已有了决定。

当晚,她来到父亲书房:“父亲,女儿想通了。若宋家再来提亲,女儿愿意。”

沈渊欣慰地点头:“好,为父明日就回复宋家。”

走出书房,云裳仰头望向夜空。月明星稀,寒风刺骨,但她心中却一片宁静。在这利益交织的世间,她终于找到了不为权势、不因境遇而改变的真情。无论前路如何艰难,只要有这份真情在,她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然而云裳不知道的是,此时宋青书正站在沈府门外,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面色凝重。信上只有短短一行字:“九王爷余党欲对沈家不利,小心内贼。”

夜色深沉,利益交织的网,正在暗处悄悄收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