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76章 老僧点破迷津处。

浮世金钗录 第176章 老僧点破迷津处。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暮色四合,并州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

沈渊站在临时搭建的粥棚前,望着眼前看不到尽头的人流,心中沉甸甸的。他们抵达并州已半月有余,灾情之严重远超想象。旱魃为虐,赤地千里,草木枯焦,饿殍遍野。即便有赵大人的荐书,并州知府也只是拨了少许粮米,杯水车薪。

“沈公子,米快没了。”陈明走过来,压低声音道。他原本白皙的面庞被晒得黝黑,嘴角因焦急而起了一圈水泡。

沈渊点点头,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落在远处一个蜷缩在母亲怀中的孩子身上。那孩子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大大的眼睛空洞无神,与记忆中小宝明亮的眼眸形成鲜明对比。

“今日先到此为止吧。”沈渊轻声道。

话音未落,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几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推开老弱妇孺,直冲粥锅而来。

“还有粥!凭什么不施了!”为首的一个疤脸汉子怒吼道,伸手就要掀翻粥锅。

陈明一个箭步上前拦住:“这位兄弟,今日的米确实已经...”

“滚开!”疤脸汉子猛地推开陈明,“你们这些假仁假义的富家公子,哪里知道饿肚子的滋味!”

场面顿时混乱起来。饥民们一拥而上,争抢所剩无几的米粥。锅翻了,粥洒了一地,几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沈渊站在原地,看着这一切,只觉得浑身冰冷。他想起临行前小宝期待的眼神,想起青峰镇百姓的送别,想起自己许下的承诺...可如今,他连这一碗粥都守不住。

“都住手!”

一声清亮的呵斥响起。林薇不知何时站到了粥棚的木台上,手中举着一面令牌:“府衙令牌在此!再敢哄抢,一律按暴民论处!”

骚动渐渐平息。饥民们看着洒在地上的粥,又看看林薇手中的令牌,眼中既有恐惧,也有不甘。

疤脸汉子啐了一口:“官府?官府要是管用,我们还会饿成这个样子?”

林薇跳下木台,走到他面前,平静地道:“这位大哥,我理解你们的苦处。但你们这样哄抢,伤的是老弱妇孺。若真想活命,明日辰时,带着能干活的人来,我们一同挖井寻水。”

汉子愣住了:“挖井?”

“对。”林薇环视众人,“施粥只能救急,找到水源才是根本。愿意出力的,每日管两顿饱饭。”

饥民们面面相觑,渐渐安静下来。疤脸汉子看了看林薇,又看了看沈渊,终于点头:“好,我就信你们一回。”

人群散去后,粥棚一片狼藉。老张头带着几个伙计默默收拾,陈明则清点着所剩无几的粮米。

“只剩三日的量了。”陈明忧心忡忡,“府衙那边说,要等京城的赈灾粮,至少还要半个月。”

沈渊望着西边如血的残阳,忽然道:“我听说城外三十里有座云台寺,寺中有位慧明长老,德高望重,或可相助。”

林薇皱眉:“你要去求援?”

沈渊点头:“寺中或有存粮,即便没有,慧明长老一句话,或许能说动城中富户开仓放粮。”

陈明道:“我与你同去。”

“不,你留下帮薇儿。”沈渊看了看开始聚集的乌云,“眼看要下雨了,挖井的事耽搁不得。我速去速回,最多两日。”

简单收拾了行装,沈渊跨上马背,向着云台寺方向疾驰而去。出城不久,豆大的雨点便砸落下来,很快连成雨幕。他顾不上避雨,只是拼命催马前行。

雨水冲刷着干裂的大地,也冲刷着他疲惫的身心。这些日子,他目睹了太多惨状:易子而食的夫妇,活活饿死在路边的老人,为了一口粮食卖儿卖女的父母...每一次,他都感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做的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这个念头如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

雨越下越大,山路变得泥泞难行。在一个岔路口,沈渊犹豫了片刻,选择了那条看似较为平坦的小路。不料走了一炷香工夫,竟发现前方山路被塌方的泥土阻断。

他只得调转马头,另寻他路。这一耽搁,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雨中难辨方向,他竟迷路了。

“该死!”沈渊狠狠捶了一下马鞍。马儿受惊,扬起前蹄,将他甩落在地。

泥水瞬间浸透了他的衣衫。他挣扎着爬起来,只觉得右脚一阵剧痛——竟是扭伤了。

雨还在下,四周漆黑一片,唯有远处隐约有灯火闪烁。沈渊咬咬牙,一瘸一拐地向着灯光方向走去。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座破旧的山神庙。庙门虚掩,里面有火光跃动。

沈渊推门而入,只见庙中生着一堆火,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僧正坐在火边打坐。老僧面容清癯,眼神澄澈如婴,仿佛能洞穿人心。

“打扰大师清修。”沈渊拱手道。

老僧缓缓睁眼,目光在沈渊身上停留片刻,微笑道:“施主请坐。夜雨难行,能在此相遇,也是缘分。”

沈渊在火堆旁坐下,这才觉得浑身冰冷。他脱下湿透的外袍,露出里面依旧干燥的行囊——那是林薇特意用油布为他缝制的。

“施主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老僧问,声音平和舒缓,如春风拂过湖面。

沈渊如实相告:“从并州城来,欲往云台寺求见慧明长老,为灾民求助。”

老僧点点头,从身旁的布袋中取出一个瓦罐,架在火上。不多时,罐中飘出米粥的香气。

“荒山野庙,只有清粥一碗,施主若不嫌弃,可暖暖身子。”老僧盛了一碗粥递给沈渊。

沈渊接过粥碗,忽然想起粥棚前那些饥渴的眼神,手中的碗顿时重如千钧。

“大师...”他声音沙哑,“我这一碗粥,或许就能救一条性命。那些灾民...”

老僧平静地看着他:“施主喝下这碗粥,明日才有力气继续赶路,救更多的人。若今夜冻饿而死,明日又该如何?”

沈渊怔住,默默喝下粥。热粥下肚,果然觉得暖和了许多。

“大师可是云台寺的僧人?”他问。

老僧摇头:“老衲云游四方,居无定所。今日路过,恰逢大雨,便在此歇脚。”

沈渊有些失望,但还是道:“听大师谈吐,必是得道高僧。在下有疑惑,不知大师可否指点迷津?”

“施主请讲。”

沈渊整理了一下思绪,将这些日子的经历和盘托出:从家道中落踏上赎罪之路,到青峰镇施粥济贫,再到并州赈灾的种种艰难。

“...我本以为,行善积德,便可赎清罪孽。可如今眼见灾民受苦,我却无能为力,这才明白,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他痛苦地闭上眼,“有时夜深人静,我不禁自问:我做的这些,究竟是为了赎罪,还是为了自我安慰?若真为了救人,为何见灾民哄抢粥粮时,我会感到愤怒?若真放下了执念,为何夜深人静时,往事依然如毒蛇啃噬内心?”

他一口气说完,胸中块垒却未减分毫,反而更加沉重。

老僧静静地听着,火光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明暗交错。待沈渊说完,他轻轻拨了拨火堆,火星噼啪作响。

“施主可知道这是什么?”老僧从怀中取出一面铜镜,递给沈渊。

沈渊接过铜镜,只见镜面布满污渍,模糊不清,只能勉强照出人影。

“这是一面脏了的镜子。”沈渊道。

老僧点头:“人心如镜,本可照见万物。但尘埃落上,便模糊不清。施主如今,便是这面沾满尘埃的镜子。”

沈渊若有所思。

老僧继续道:“施主说行善是为了赎罪,可曾想过,执着于赎罪本身,也是一种执念?就像执着于擦净镜面,反而手上的污垢又沾了上去。”

沈渊浑身一震:“大师的意思是...我错了?”

“非对错之分,只是迷悟之别。”老僧缓缓道,“施主可知三轮体空?”

沈渊摇头。

“布施之时,若能了知:施者、受者、所施之物,三者皆空,方可称真布施。”老僧的目光如烛照暗室,“施主布施,却执着于自己是施者,灾民是受者,米粥是所施之物,这便是住了相,生了分别心。”

沈渊喃喃道:“不住相...不生分别心...”

“正是。”老僧拾起一根树枝,在灰烬上画了一个圆,“施主看,这是一个圆。若执着于自己是圆心,他人是圆周,便永远困在这个圆中。若能放下这个,便能明白,天地万物,本是一体。”

他顿了顿,又道:“施主为过往罪孽所苦,为当下无力所困,皆是因这个字太重。放下我执,方能得大自在。”

沈渊怔怔地看着火堆,心中翻江倒海。老僧的话如惊雷,劈开他心中重重迷雾。

“可是...那些因我而受苦的人...”

“因果不虚,报应不爽。”老僧平静地道,“但施主可知,真正的忏悔不是自我惩罚,而是明心见性,永不复起。就像明白了火会灼手,便不会再碰,而非一次次将手伸入火中,证明自己知错。”

沈渊如醍醐灌顶,这些日子以来的困惑、自责、无力感,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

他总是在想:我该如何赎罪?我救的人够不够多?我的痛苦够不够深?却从未想过,真正的解脱来自于放下这个“我”,放下对过去的执着,对未来的焦虑,对救赎的渴望。

“大师...”他声音哽咽,“我明白了。”

老僧微笑点头,从行囊中取出一本薄薄的经书:“这本《金刚经》,赠予施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望施主细参。”

沈渊双手接过经书,郑重道谢。

雨渐渐停了,东方露出鱼肚白。老僧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僧袍:“天亮了,老衲该上路了。”

“还未请教大师法号?”沈渊急忙问。

老僧笑了笑:“名字不过是个符号,何必执着?”说着,他已踏步出庙,身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中。

沈渊站在原地,手中紧握着那本《金刚经》,心中百感交集。

庙外,雨后的山林格外清新。树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鸟儿在枝头欢唱,远山如洗,碧空如镜。

沈渊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他检查了一下脚伤,发现已经好了大半,便收拾行装,继续向云台寺方向走去。

这一次,他不再焦急,只是平静地走着,感受着脚下的土地,耳边的风声,心中的清明。

午后,他终于抵达云台寺。寺中僧人听说他的来意,直接引他去见慧明长老。

慧明长老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听闻沈渊的来意后,沉吟片刻,道:“寺中存粮不多,但老衲可修书几封,说动城中富户开仓放粮。”

沈渊大喜过望:“多谢长老!”

慧明长老看着他,忽然道:“施主眉宇间的郁结,似乎散去了不少。”

沈渊便将昨夜遇老僧的事说了。

慧明长老听后,抚须微笑:“那位老僧,可是须发皆白,眼神澄澈如婴?”

沈渊惊讶:“长老认得他?”

“若老衲所料不差,那应是云游四海的空空大师。”慧明长老道,“他能点化施主,是施主的造化。”

在云台寺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沈渊带着慧明长老的书信下山。回程的路似乎格外顺畅,不到傍晚,他就看到了并州城的轮廓。

城外的粥棚前,他看到了令人惊喜的一幕:几口新挖的水井已经出水,饥民们正有序地排队取水;林薇在教几个妇人识别可食用的野菜;陈明则带着一群汉子在搭建更多的棚屋。

“沈公子回来了!”有人发现了他,欢呼起来。

林薇快步走来,眼中满是关切:“你的脚怎么了?”

沈渊这才发现,自己走路还有些跛。他摇摇头:“无碍。你们...做得很好。”

林薇笑了笑:“是你的主意启发了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晚,沈渊将慧明长老的书信送到府衙,并州知府见是慧明长老亲笔,不敢怠慢,当即派人请来城中几位富户。

令沈渊意外的是,陈明找来的那几个绸缎庄老板也都在场。更令他惊讶的是,疤脸汉子竟代表灾民前来,言辞恳切地陈述灾情。

“...我们不是要白拿白要,只要给条活路,我们愿意出力干活!”疤脸汉子说得激动,额上青筋暴起。

富户们面面相觑,最终,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站起身:“既然慧明长老开口,我等自当尽力。不过...”他看向疤脸汉子,“你们须得保证,绝不再有哄抢之事。”

疤脸汉子拍胸脯道:“老先生放心,谁再敢闹事,我王老五第一个不答应!”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富户们同意开仓放粮,但要求灾民以工代赈,帮忙修缮城墙、开挖水渠。

回粥棚的路上,月色如水。沈渊和林薇并肩而行,许久没有说话。

“你似乎...不一样了。”林薇忽然道。

沈渊微微一笑:“怎么不一样?”

“说不上来。”林薇仔细打量他,“好像...轻松了许多,也坚定了许多。”

沈渊仰头望月,轻声道:“我只是明白了,赎罪不是背着沉重的包袱走路,而是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他将遇见空空大师的事细细道来。林薇听得入神,末了,感慨道:“这位空空大师,当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是啊。”沈渊从怀中取出那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如今才略懂其中深意。”

二人走到粥棚前,看见陈明正借着月光读书。见他们回来,陈明放下书,笑道:“事情办成了?”

沈渊点头,将经过简单说了。

陈明听后,沉默片刻,忽然道:“其实...我父亲临终前,曾说过类似的话。”

沈渊和林薇都愣住了。

“他说...”陈明的声音有些哽咽,“害我陈家者,非你沈渊一人,而是这世道的贪婪与冷漠。若有一日,你能醒悟,望我不要执着于仇恨。”

沈渊心中震动,久久无言。

陈明抹了把脸,笑道:“说起来,这些日子虽然辛苦,却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充实的时候。看着那些灾民有了活路,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月光下,三个年轻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粥棚里,最后一锅粥正在火上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米香四溢。

远处,新挖的水井旁,几个孩子在水边嬉戏,笑声清脆悦耳。

沈渊看着这一切,忽然明白了空空大师的话。

天地万物,本是一体。他在帮助灾民的同时,何尝不是在帮助自己?他在施与的同时,何尝不是在接受?

放下我执,方能得大自在。

夜风拂过,带来远山的草木清香。沈渊深深呼吸,觉得胸中块垒尽消,前所未有的清明。

明天的路还很长,但他知道,这一次,他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而那个方向,不在远方,就在脚下,就在心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