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66章 青衫泪湿忆前尘。

浮世金钗录 第166章 青衫泪湿忆前尘。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那阵恍然的松动,并未能持续太久。

白日里,借着扫地的劳作,借着那“风动幡动”的片刻清明,她仿佛真的触摸到了一丝解脱的可能。心头的巨石像是被撬开了一道缝隙,透入些许微光,连带着呼吸都顺畅了许多。晚斋时,她甚至比平日多喝了半碗清粥,那寡淡无味的米汤滑过喉咙,竟也品出了一丝难得的甘甜。

慧明法师在斋堂远远看了她一眼,目光依旧平和,并无赞许,也无提醒,仿佛日间庭院里那场近乎当头棒喝的机锋,只是她的一场幻觉。

然而,入夜后的云深寺,是另一重天地。

当最后一声暮鼓的余韵彻底消散在山谷的幽暗里,当僧侣们沉重的关门声次第响起,最终归于一片死寂,白日里被经文、劳作和那点微光暂时压制下去的一切,便如同蛰伏的兽,悄无声息地苏醒,开始啃噬她并不牢固的心防。

寮房狭小,一桌一榻而已。窗棂破旧,糊着的桑皮纸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细微的、呜咽般的声响。油灯如豆,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榻前尺许之地,光影在墙壁上跳跃晃动,映出她孤零零的身影,扭曲,拉长,像个被困住的魂灵。

她褪下那身青灰色的僧袍,小心折好,放在床头。里面穿着的,还是她自己的旧衣,一件月白色软绸中衣,领口袖边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只是如今也已洗得发白,边缘有些磨损了。这是她从侯府带出来的,为数不多的旧物之一。指尖抚过那细腻的、虽已陈旧却依旧能辨别出上好质地的绸料,白日里那点短暂的平和,便如被针刺破的气球,倏然泄了个干净。

冰冷的触感,透过指尖,迅速蔓延到四肢百骸。她拥着薄被坐在榻上,山寺的春夜,寒意深重,那棉被似乎永远也焐不热,冰冷的潮气丝丝缕缕地渗进来,浸入骨髓。

寂静。

可怕的寂静。

不同于侯府深夜那种仆妇环伺、更漏清晰的静谧,这里的寂静是空的,是虚无的,是能将人一点点吞噬掉的。远处,或许有山风吹过松林的涛声,或许有夜枭偶尔的啼叫,但传入耳中,反而更衬得这方寸之地的死寂。

就在这片死寂里,往事如同挣脱了牢笼的猛兽,带着腥风血雨,咆哮着冲撞而来。

第一个清晰的画面,是光。

是永宁侯府,她居住的“锦绣阁”内,冬日里烧得暖融融的地龙,和那无数盏明角宫灯交织出的、金碧辉煌的光晕。她记得那个雪夜,窗外雪花纷飞,屋内却暖如春日。她刚沐浴过,穿着一身杏子红的缕金百蝶穿花寝衣,乌黑的长发披散着,由两个贴身大丫鬟拿着熏笼,小心翼翼地烘着。空气里弥漫着瑞脑香和金桂花头油混合的、甜暖馥郁的气息。

母亲,那时的永宁侯夫人,穿着一身绛紫色缠枝牡丹纹的锦缎常服,额上戴着同色的抹额,正中嵌着一块温润的羊脂白玉,正坐在她床边的紫檀木雕花椅上,含笑看着她。母亲的手里,还拿着一卷书,是她白日里临的字帖,母亲正在细细地看着,不时点头。

“娘的未曦,这手字是越发精益了,颇有卫夫人之风。”母亲的声音是那样温柔,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与宠溺,“只是这‘永’字最后一捺,力道稍欠了些,还需再练练。”

她那时是如何反应的?似乎是娇嗔着嘟起了嘴,将半湿的头发一甩,带起一阵香风:“娘尽会挑刺儿,女儿的手都写酸了。明日再练也不迟嘛。”

母亲无奈地笑着摇头,放下字帖,走过来,亲自从丫鬟手中接过象牙梳,为她梳理长发。梳齿划过头皮,带来轻柔的痒意,母亲的手指温暖而柔软。

“傻孩子,女子虽不必科考,但字是门面,琴棋书画,皆是修养。你是我永宁侯府的嫡长女,将来……”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那未尽之意,她懂。将来,她是要嫁入更高门第,做当家主母的,这些,都是她的资本,是她骄傲的底气。

那时,她觉得那样的夜晚是再寻常不过的。温暖,富足,被爱包围。她以为,那样的日子会永远持续下去,如同侯府花园里那株年年盛放的玉兰,岁岁年年,繁华不败。

可如今,那温暖的灯光,母亲温柔的手指,空气中甜暖的香气,都成了扎向心口的针,密密麻麻,痛得她几乎蜷缩起来。她下意识地抱紧双臂,冰冷的绸衣贴着手臂,带来一阵战栗。哪里还有地龙?哪里还有宫灯?哪里还有母亲?

只有这山寺寒夜的冷,和这如豆孤灯的昏黄。

第二个汹涌而来的,是声音。

是丝竹管弦,是笑语喧哗,是觥筹交错。

那是她十五岁及笄礼后的那个春天,永宁侯府为她举办的赏花宴。几乎整个京城的勋贵子弟、名门闺秀都来了。侯府的后花园里,百花争艳,衣香鬓影,真正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她记得自己穿着一身海棠红绣折枝堆花襦裙,梳着华丽的惊鸿髻,簪着父亲特意为她及笄礼打造的一整套赤金点翠头面,流苏垂在颊边,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摇曳。她被一群闺中密友和趋奉的少女们簇拥着,穿行在花丛间,接受着或艳羡、或嫉妒、或讨好的目光。

少年们则在远处的亭台水榭饮酒赋诗,目光却都不约而同地,或含蓄或大胆地,投向她们这边,投向最耀眼的她。

然后,她看见了陆文晋。

他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青衿直缀,站在一群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儿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因那份清朗的气质和挺拔的身姿,格外引人注目。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急切地望过来,只是独自凭栏,望着池中游鱼,侧影沉静。

是她,主动走了过去。在众人或惊讶或了然的目光中,走到他面前。

“这位可是今科秋闱拔得头筹的陆解元?”她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矜持与好奇。

他闻声回头,看到她时,眼中闪过一抹清晰的惊艳,随即迅速垂下眼帘,拱手行礼,姿态不卑不亢:“在下陆文晋,见过沈大小姐。解元之称,实是侥幸,不敢当小姐谬赞。”

他的声音清越,如同玉石相击。她那时觉得,他与那些只知斗鸡走马、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是如此不同。他贫穷,但有风骨;他沉默,但胸有丘壑。

后来,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偶然”的相遇。在书铺,在寺庙,在城外别庄的附近。是他亲手为她画的《墨梅图》,题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他在月下对她说的那些话,声音低沉而坚定,眼神灼热得像要将她融化。

“未曦,我陆文晋此生,能得你青眼,是三生有幸。我如今虽一无所有,但相信我,他日若能金榜题名,必凤冠霞帔,三书六礼,迎你为妻。此生,绝不负你。”

“我知侯府门第高华,我或许高攀不起。但为你了,我愿拼尽一切,争一个配得上你的前程。”

“未曦,等我。”

……

那些话语,曾经是多么动听的情话,是支撑她对抗父母最初那点“门不当户不对”疑虑的全部力量。她信了,全心全意地信了。她甚至偷偷拿出自己的体己银子,托人买来上好的笔墨纸砚、孤本典籍,悄悄送去他邻住的小院。她为他打点科举路上的关节,为他能在京中文人圈中立足而煞费苦心。

她以为,他们是才子佳人,是话本里传唱的美谈。她以为,她的爱情,是这庸俗富贵圈里,唯一真实而高贵的存在。

可现在,那些曾经甜蜜的誓言,都变成了最恶毒的诅咒,在她耳边反复回响。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她的心上,发出“滋滋”的焦糊声。

“绝不负你”……

“争一个配得上你的前程”……

“等我”……

他是挣到了前程!踩着永宁侯府的废墟,踏着她沈未曦破碎的心,攀上了吏部侍郎的高枝!

那赏花宴上的笑语,那月下的誓言,与最后在那扇门外听到的、他冷漠轻嘲的“泛泛之交”、“咎由自取”交织在一起,形成尖锐的、几乎要刺破耳膜的噪音,在这寂静的寮房里疯狂回荡。

她猛地抬手,死死捂住耳朵。

没用!一点用都没有!

那些声音是从她心底里钻出来的,无处不在!

第三个无法抗拒的,是感觉。

是父亲被官差带走时,那双看向她的、充满惊怒、不甘与最后一丝托付的眼睛。是母亲一夜之间愁白的头发和瞬间佝偻下去的脊背。是家产被抄没时,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兵翻箱倒柜、打砸抢掠的狰狞面目。是昔日巴结奉承的亲戚们,瞬间换上的冷脸和避之不及的嫌恶。是她拖着简单行李,离开那座生活了十几年的侯府时,回头看到的,那朱红大门被贴上冰冷封条的一幕。

还有,她去求见那些父亲故交时,在门房遭受的白眼和呵斥。

“去去去!哪里来的罪臣之女,也敢来攀扯我们家老爷!”

“沈小姐,请回吧,我们老爷不便见客。”

“识相的就赶紧走,别给脸不要脸!”

最后,是找到陆文晋那里时,那扇隔着两个世界的、冰冷的木门。门内,是他与未来岳父、娇俏未婚妻其乐融融的家宴之声;门外,是她站在春寒料峭的夜色里,浑身冰冷,心如死灰。

她记得自己当时是如何转身的。一步一步,像是踩在刀尖上,走在京城繁华依旧的街道上。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可她什么都看不见,听不见了。世界在她周围崩塌、瓦解,只剩下无边的黑暗和冰冷。那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那种从云端跌落,摔得粉身碎骨、尊严扫地的剧痛,此刻再次清晰地席卷而来。

比白天更甚!比以往任何一次回忆都更猛烈!

白日里那点因“悟禅机”而生的些微平静,在这排山倒海的回忆面前,不堪一击,瞬间被撕扯得粉碎。什么“风动幡动”,什么“心不动”,都是自欺欺人!那痛是真的!那恨是真的!那毁天灭地的绝望是真的!

眼泪,毫无预兆地汹涌而出。

不再是白天那滴清冷的、恍然的泪。而是滚烫的、咸涩的、带着无尽委屈、愤懑和痛苦的洪流。它们争先恐后地夺眶而出,顺着苍白冰冷的脸颊滑落,一滴,两滴,然后便连成了线,无声地浸湿了她月白色的衣襟,也浸湿了她紧紧捂住嘴唇的手背。

她死死咬住下唇,不让自己发出一丝声音。在这古寺深夜,任何的哭泣都是惊扰,都是罪过。她只能将所有的呜咽和悲鸣都强行压回喉咙深处,任由身体因这极致的压抑而剧烈地颤抖,如同秋风中最瑟缩的落叶。

青灰色的僧袍,就叠放在触手可及的床头。那粗糙的布料,此刻像是一个无声的嘲讽。她逃到了这里,换上了这身衣服,试图斩断前尘,寻求解脱。可她的魂,她的心,何曾有一刻真正离开过那血泪交织的过往?

这身青衫,如何能掩盖她内心的波澜壮阔?如何能吸收她这仿佛流不尽的眼泪?

“未曾悟……不愿悟……”

慧明法师的话,再次响彻脑海,带着洞穿一切的犀利。

是了,她不愿悟。她如何能悟?如何能放下?放下了,那场滔天的大火,那些惨死的家人,那个背信弃义的男人,她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和屈辱,难道就都算了吗?就都像这山间的晨雾一样,太阳一出,便消散无痕,仿佛从未存在过?

那她沈未曦,成了什么?一个笑话吗?

仇恨和痛苦,是她与过去唯一的连接,是她之所以还是“沈未曦”的证明。若连这些都放下了,她还剩下什么?一具在这古寺中麻木度日、等待腐朽的空壳吗?

她不甘心!她不甘心啊!

泪水流得更凶,衣襟前已湿了一大片,冰冷的贴在皮肤上,让她阵阵发冷。她松开捂着嘴的手,任由指甲深深掐入掌心,那点尖锐的疼痛,似乎才能稍稍抵消一点心头那无边的、无处发泄的灼痛。

她抬起头,泪眼模糊地望向窗外。窗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墨色,没有月亮,没有星星,只有无尽的黑暗,如同她此刻的心境。

她想起了很多书里看过的故事,那些遭受冤屈、历经磨难的人。有的沉冤得雪,有的报仇雪恨,有的看破红尘得以善终。可她呢?她的冤屈向谁诉?她的仇恨向谁报?就连这看破红尘,于她而言,也成了一种奢侈的、求而不得的煎熬。

这世间,为何要有如此多的无常?为何要有如此狠毒的背叛?为何善良得不到庇护,真心换不来真心?

若真有佛祖,他为何闭目不见?为何要让好人遭受如此磨难,让恶人逍遥法外?

无数的质问,在心底疯狂地呐喊,却得不到任何回应。只有这山寺的死寂,如同冰冷的潮水,将她淹没。

她不知道哭了多久,直到眼泪似乎流干了,只剩下干涩的刺痛。喉咙里堵得厉害,浑身脱力,像打了一场败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窗外的天色,依旧沉黑。离黎明,似乎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

她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躺了下去,蜷缩在冰冷的薄被里。青灰色的僧袍近在咫尺,她却连伸手触摸的力气都没有。

回忆的浪潮暂时退去了,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心境和精疲力竭的身体。那份因“落花无言”而获得的、短暂的释然,早已被这“青衫泪湿”的深夜,冲击得荡然无存。

悟道之路,漫长而崎岖。她以为自己向前走了一小步,却在一个回望的深夜,跌入了更深的深渊。

前尘如刀,刀刀见血。

夜色正浓,而她心中的泪,似乎永远也流不尽。那浸湿衣襟的冰凉,和着这山寺无边的寂寥,一同渗入她的梦境,或许,连梦境,也都是一片无法醒来的潮湿与冰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