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34章 孤雁失群夜哀鸣。

浮世金钗录 第134章 孤雁失群夜哀鸣。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寒夜如墨,北风似刀。

金陵城西一处破败的小院里,沈青君裹着一件半旧的棉袍,独自坐在窗前。窗纸破了几个洞,冷风嗖嗖地往里灌,她却不觉得冷——或者说,心里的寒意早已胜过身上千百倍。

三个月前,她还是沈家大小姐,住的是亭台楼阁,穿的是绫罗绸缎,身边仆从如云。而今,沈家大厦倾颓,父亲病重垂危,兄长各自奔逃,只剩下她和一个老嬷嬷,栖身在这漏风漏雨的破屋里。

“小姐,天这么冷,您还是到床上去躺着吧。”李嬷嬷端着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粥走进来,声音沙哑。

青君回头,看着这个从小照顾自己的老嬷嬷。记忆中,李嬷嬷总是衣着整洁,发髻梳得一丝不苟,而今却鬓发散乱,衣襟上沾着污渍。

“我不冷。”青君轻声说,接过那碗粥,“嬷嬷吃过了吗?”

“吃过了,吃过了。”李嬷嬷连连点头,但青君看见她嘴角干裂,知道她又把吃的全留给了自己。

这样的夜晚,青君怎么也睡不着。她想起半个月前,沈家宅邸被查封的那一天。

那天清晨,官兵如狼似虎地冲进沈府,将一张张封条贴在朱红大门上。管家带着最后几个忠心的仆人,拼死护着她和病重的父亲从后门逃出。她记得自己只来得及抓了一把随身细软,那还是母亲生前留给她的几件首饰。

“三日之内,必须搬离!否则一律按抗旨论处!”官兵头领的吆喝声至今还在耳边回荡。

父亲沈巍当时已病得神志不清,被人用担架抬着,嘴里喃喃念叨着:“沈家百年基业...我沈巍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他们先是投奔了二叔家。二叔是父亲一手提拔起来的,从前对沈家毕恭毕敬。可那天,二叔站在门前,面露难色:“不是我不收留,实在是...如今朝廷正在查办沈家旧党,我这小门小户的,实在担不起这个风险啊!”

说罢,他塞给青君几两碎银,便匆匆关上了门。那一声闷响,至今还在青君心头回荡。

后来,他们又去了几处沈家旧宅,却发现不是被查封就是已被其他族人占据。往日的亲朋好友,见他们如见瘟疫,避之唯恐不及。最终,还是李嬷嬷想起自己在城西有这么处老宅,虽破败不堪,总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青君端起粥碗,小口小口地喝着。稀粥入腹,却没有丝毫暖意。

“嬷嬷,爹爹今日怎么样了?”她问道。

李嬷嬷叹了口气:“老爷刚喝了药,睡下了。只是那药...只剩最后两副了。”

青君的手微微一颤。父亲沈巍,曾经权倾朝野的吏部尚书,如今却连看病抓药的钱都快没有了。她想起自己曾经挥金如土的日子——一盒胭脂十两银,一件衣裳百两金,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为几文钱的药费发愁。

“明日我去当铺,把这对耳坠当了。”青君摸了摸耳朵上那对白玉耳坠,这是母亲留给她的遗物,也是她身上最后一件值钱的东西。

“小姐,这可使不得!这是夫人留给您唯一的念想了啊!”李嬷嬷急道。

青君苦笑:“念想?眼下活下去才是正经。爹爹的病耽误不得。”

夜深了,青君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破旧的棉被又薄又硬,散发着一股霉味。她想起自己曾经的闺房——雕花拔步床,苏绣锦被,熏着名贵香料,冬有地龙,夏有冰盆。那时的她,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更让她心寒的,是世态炎凉。

她想起表哥王琰,那个曾经信誓旦旦非她不娶的人。沈家出事前,他几乎日日登门,送诗词、送礼物,殷勤备至。可自沈家落难,他连面都不露一次。前几日青君不得已上门求助,他竟让下人传话,说自己“外出访友,归期未定”。

还有她曾经的闺中密友,吏部侍郎之女林婉儿。从前两人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可如今,青君连林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青君喃喃自语,眼角有泪滑落。

她想起小时候,祖父常常告诫家人:“沈家今日荣华,是几代人积累所致。但富贵如浮云,来得快,去得也快。你们切记要居安思危,切勿骄奢淫逸。”

可当时有谁听得进去呢?父亲沉溺权术,兄长挥霍无度,她自己也被宠得不知天高地厚。府中上下,铺张浪费已成习惯。一顿饭几十道菜,吃不完就倒掉;一件衣裳穿过一次就不再穿;就连府中的下人,也比别家的主子穿得阔气。

“报应,这都是报应啊。”青君闭目长叹。

不知过了多久,她终于迷迷糊糊睡去。梦中,她又回到了沈家花园,春花烂漫,她与姐妹们嬉笑打闹,父亲和兄长在亭中下棋,母亲在一旁含笑看着...忽然间,天昏地暗,花园变成废墟,亲人四散奔逃,只剩下她一人站在荒草丛中,任凭她如何呼喊,也无人回应。

“小姐!小姐!醒醒!”李嬷嬷的呼唤把她从噩梦中唤醒。

青君睁开眼,天已微明。她抹去眼角的泪水,强撑着坐起身来。

“老爷...老爷他不太好...”李嬷嬷声音哽咽。

青君心头一紧,急忙披衣下床,冲向隔壁房间。

父亲沈巍躺在床上,面色灰败,呼吸微弱。曾经威严无比的吏部尚书,如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青君记得,从前父亲一站出来,满朝文武无不肃然;如今,却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爹...”青君跪在床前,握住父亲枯瘦的手。

沈巍缓缓睁开眼,浑浊的眼中有一丝清明:“青...青君...”

“女儿在。”

“沈家...就剩下你了...”沈巍艰难地说,“爹对不起你...没能...没能保住家业...”

“爹别这么说,是女儿不孝,不能为爹爹分忧。”

沈巍摇摇头:“记住...富贵...如浮云...勤俭...才是根本...”他喘了几口气,又断断续续地说,“西郊...紫云观...找...找静安师太...她...她会帮你...”

“静安师太?”青君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沈巍却已无力解释,只是紧紧握住女儿的手:“记住...沈家...不能绝后...你要...活下去...”话未说完,他又昏睡过去。

青君泪如雨下。她知道,父亲这是在交代后事了。

安抚好父亲,青君简单梳洗,准备出门。她换上了一件半旧的蓝色布衣,这是李嬷嬷年轻时的衣服,虽然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她对着破了一角的水银镜照了照,镜中的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娇生惯养的沈大小姐,而是一个面色苍白、眼神黯淡的贫家女。

“小姐,还是老身去吧。”李嬷嬷不放心地说。

“不,嬷嬷留在家里照顾爹爹。我去去就回。”青君坚定地说。她知道,自己必须学会面对这一切。

清晨的金陵城依旧繁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小贩叫卖声不绝于耳。青君低着头,匆匆走过曾经熟悉的街道。她怕遇见熟人,更怕看见那些人或怜悯或嘲讽的目光。

“哟,这不是沈大小姐吗?”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响起。

青君抬头,看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路边,车帘掀起,露出一张娇艳的脸——是她从前最不对付的兵部尚书之女赵玉茹。

赵玉茹上下打量着青君,嘴角带着讥诮的笑:“听说沈家出事了,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果然...啧啧,你这身打扮,我差点没认出来。”

青君咬紧下唇,一言不发。

“需要帮忙吗?”赵玉茹故作关切,“我这儿有几两银子,你拿去应应急?”说着,她从车窗扔出一小块碎银,正好落在青君脚边的泥水里。

青君看着那枚在泥水中的银子,心中百感交集。从前,赵玉茹为了巴结她,不知送过多少贵重礼物,她都看不上眼。如今,却要接受她的施舍吗?

“不必了。”青君冷冷地说,转身就要走。

“且慢。”赵玉茹叫住她,“听说你在找住处?我城西有处别院空着,虽然不大,总比你现在的狗窝强。只要你肯来给我做个贴身丫鬟,包你吃住不愁,如何?”

青君气得浑身发抖,却强自镇定:“赵小姐好意心领了,青君福薄,受不起。”

“哼,还端着大小姐架子呢!”赵玉茹冷笑一声,“告诉你,如今的沈青君,连给我提鞋都不配!”说罢,她放下车帘,马车扬长而去。

青君站在原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这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

她继续向前走,来到一家当铺前。这是金陵城最有名的“恒昌当”,沈家鼎盛时,这是他们家的产业之一。如今,却已归了别人。

当铺柜台高耸,青君踮起脚才勉强能看到里面的伙计。

“要当什么?”伙计头也不抬地问。

青君取下耳坠,小心翼翼地递上去:“一对白玉耳坠,上好的和田玉。”

伙计拿起耳坠,对着光看了看,又掂量了一下:“十两银子。”

“十两?”青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耳坠至少值一百两!你看这玉质,这雕工...”

伙计不耐烦地打断她:“当不当?不当拿走!如今这世道,谁知道你们沈家的东西干不干净!”

青君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可奈何。父亲的药不能断,家里米缸也快见底了。

“我...我当。”她颤声说。

拿着十两银子和一张当票,青君走出当铺,心如刀绞。母亲留给她的最后一件念想,就这样没了。

她来到药铺,抓了几副药,又买了一些米面。经过一家绸缎庄时,她看见橱窗里挂着一件水蓝色的锦缎披风,正是如今最时兴的样式。若是从前,她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可现在,她只能抓紧手中那点可怜的粮食和药品,匆匆离去。

回到破旧的小院,青君远远就听见父亲的咳嗽声。她急忙进屋,见李嬷嬷正给父亲喂水。

“小姐回来了。”李嬷嬷见她,松了口气。

青君点点头,把药品交给李嬷嬷:“快去煎药吧。”

她坐到父亲床前,轻声唤道:“爹,我回来了。”

沈巍缓缓睁开眼,看见女儿,眼中闪过一丝心疼:“青君...你受苦了...”

“女儿不苦。”青君强颜欢笑,“今日我去当铺,那伙计还记得咱们沈家的恩情,多给了些银子呢。爹爹放心,您的病很快就会好的。”

她不敢告诉父亲实情,怕他受刺激。

沈巍虚弱地摇摇头:“爹...自己的病自己知道...你别再为爹浪费银钱了...”

“爹别这么说。”青君握住父亲的手,“只要爹爹好好的,女儿做什么都愿意。”

喂父亲喝过药后,青君来到厨房。说是厨房,其实只是个搭在院角的小棚子,四面透风。李嬷嬷正在生火做饭,灶上只有一锅稀粥和两个干硬的馒头。

“小姐,您先去歇着,这里交给老身就好。”李嬷嬷说。

青君摇摇头:“我来帮忙吧。”她拿起一把柴火,学着李嬷嬷的样子往灶里添。

可是她从未做过这些,不是添多了堵了灶口,就是添少了火快要熄灭。不一会儿,就被烟熏得眼泪直流。

李嬷嬷心疼地夺过她手中的柴火:“小姐,您这是何苦呢!”

青君苦笑道:“嬷嬷,如今的沈青君,还有什么资格摆大小姐架子?这些活,我迟早要学会的。”

饭后,青君坚持要自己洗碗。冰冷的水刺痛了她的手,油腻的碗碟滑不留手,她一不小心,摔破了一个碗。

看着地上的碎片,青君终于忍不住,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李嬷嬷闻声赶来,见状也老泪纵横。

“小姐别哭,碎碎平安,碎碎平安啊...”李嬷嬷拍着她的背安慰道。

青君抬起头,泪眼朦胧:“嬷嬷,我是不是很没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小姐快别这么说。”李嬷嬷扶她起身,“您从小金尊玉贵,哪做过这些粗活。慢慢学就是了。”

夜幕再次降临,破旧的小院里一片寂静。青君坐在父亲床前,看着他憔悴的睡容,心中五味杂陈。

她想起小时候,父亲常常把她抱在膝上,教她读书写字。那时的父亲,意气风发,是朝中重臣,是家里的顶梁柱。谁能想到,短短数月,沈家就从云端跌落泥沼?

“爹爹,您常教导女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青君轻声自语,“如今咱们落难,女儿定不会辜负您的教诲。”

她拿出纸笔,想写封信给远在边疆的二哥。可是研墨时,水放多了,墨汁淡得几乎看不见;写字时,手也不听使唤,字迹歪歪扭扭。她气得把笔一扔,墨汁溅得到处都是。

“连封信都写不好,我还能做什么?”她自嘲道。

忽然,她想起父亲昏迷前提到的“静安师太”。父亲为何要她去找这位师太?静安师太与沈家又有什么渊源?

她决定明天就去西郊紫云观一趟。

这一夜,青君睡得极不安稳。破旧的床板硌得她浑身疼痛,窗外的风声像是鬼哭狼嚎。她时而梦见从前锦衣玉食的生活,时而梦见沈家被抄家的惨状,时而又梦见父亲离她而去...

凌晨时分,她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沈姑娘!沈姑娘开门啊!”门外是一个陌生的男声。

青君心中一紧,这么早,会是谁?

她披衣起身,透过门缝看去,只见几个彪形大汉站在门外,为首的是一名满脸横肉的中年男子。

“你们是谁?”青君警惕地问。

“我们是来收房子的!”那男子大声道,“这房子的主人已经把房子卖给我们老爷了!限你们今日之内搬出去!”

青君如遭雷击:“这...这怎么可能?这房子是李嬷嬷的祖产...”

“什么祖产不祖产!”男子不耐烦地打断,“有房契为证!赶紧收拾东西滚蛋!”

这时,李嬷嬷也闻声赶来,一听这话,顿时面色惨白:“天杀的!定是我那不成器的侄子...他偷偷拿了房契...”

青君只觉天旋地转。连这最后的容身之处,也要没有了吗?

“求求各位大哥,宽限几日吧。”青君哀求道,“家父病重,实在经不起折腾啊...”

“病重?”男子冷笑一声,“死在这里更晦气!今日必须搬走!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说罢,他狠狠踹了一脚院门,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青君瘫坐在地上,浑身冰凉。李嬷嬷在一旁痛哭流涕:“小姐,老奴对不起您,对不起老爷啊...”

“不怪嬷嬷。”青君强忍泪水,“要怪,只怪我们识人不明,轻信他人。”

她抬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回到屋里,父亲已经被吵醒,虚弱地问:“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青君不忍告诉父亲实情,只强笑道:“没什么,是邻居吵架。”

沈巍凝视着女儿,眼中满是了然:“青君,不必瞒爹了...爹都听见了...”

“爹...”青君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

“孩子,记住爹的话...”沈巍艰难地说,“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本是常态...重要的是,无论处在什么境地,都要守住本心...”

他喘了几口气,继续说:“沈家之所以有今日,不是天灾,是**...是爹和族人们太过张扬,不知收敛...你切记这个教训...”

青君泣不成声:“女儿记住了...”

当天下午,青君让李嬷嬷照顾父亲,自己前往西郊紫云观。

紫云观坐落于西郊紫云山上,远离尘嚣。青君徒步上山,山路崎岖,她走得气喘吁吁。若是从前,她定是乘坐软轿,前呼后拥。而今,只能靠自己这双从未走过远路的脚。

到达观门时,已是午后。一个小道姑引她入内,见到了静安师太。

静安师太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清癯,眼神清明,看见青君,似乎并不意外。

“沈小姐,贫尼等候多时了。”静安师太平静地说。

青君惊讶:“师太知道我会来?”

静安师太点点头:“令尊沈大人与贫尼是故交。半月前,他曾托人送信,说若沈家有难,让贫尼务必相助。”

青君这才明白,父亲早有安排。

“求师太救救家父!”青君跪地恳求。

静安师太扶起她:“沈小姐请起。令尊的病,贫尼略通医理,可随你去看看。至于住处,观后有几间净室,虽简陋,尚可安身。”

青君感激涕零:“多谢师太!”

静安师太却摇头道:“不必谢我。令尊昔日有恩于紫云观,今日相助,是应当的。”她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着青君,“倒是沈小姐,可曾想过今后的路要怎么走?”

青君茫然:“我...我不知道...”

静安师太微微一笑:“凤凰涅盘,浴火重生。沈家虽败,你却可以借此机会,看清世情,认清自己。”

当青君带着静安师太回到小院时,那群收房的人已经来了,正在院子里大呼小叫。

静安师太上前,与那为首之人低声交谈了几句,又出示了一封信件。那人面色顿变,态度立刻恭敬起来,带着手下退了出去。

“师太,您...”青君惊讶不已。

静安师太平静地说:“这房子的确被卖了,但买主是观中一位居士。贫尼已与他商量妥当,你们可暂住于此,不必搬离。”

青君喜极而泣,连连道谢。

静安师太为沈巍诊了脉,开了药方。又吩咐观中小道姑送来了米面粮油等物。

“令尊的病,需静养,更要心宽。”静安师太对青君说,“至于你,若愿意,可随贫尼学习医理,也好有个一技之长。”

青君感激地点头:“愿意!青君愿意!”

是夜,青君坐在窗前,望着天边那轮残月,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天,她经历了羞辱、绝望,也感受到了意外的转机。

她拿出纸笔,这一次,她认真地研墨,端正地执笔,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八个字,是她用血泪换来的教训。

窗外,一只孤雁飞过,发出凄厉的哀鸣。青君抬头望去,只见那雁独自在夜空中徘徊,似乎迷失了方向。

“孤雁失群...”青君喃喃自语,“我不也是如此吗?”

但她随即想起静安师太的话:“孤雁虽失群,终会找到新的方向。人亦如此。”

她轻轻抚摸着手腕上那道今日劈柴时划伤的痕迹,感受着微微的刺痛。这痛,提醒她还活着,还有希望。

“沈青君,你不能倒下。”她对自己说,“爹爹需要你,沈家的未来,也需要你。”

她吹灭油灯,在黑暗中静静坐着。远处,隐约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三更天了。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她的新生,也才刚刚起步。

这一夜,金陵城中,不知有多少曾经的沈家亲友,正在温暖的被窝中安睡,浑然不觉那个他们曾经巴结或忌惮的沈家,如今只剩下一个弱女子,在寒夜中独守病父,面对未知的明天。

而这一切,不过是世间无数盛衰荣辱的一个缩影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