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浮世金钗录 > 第129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浮世金钗录 第129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10 14:16:06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薛老爷的头七刚过,薛府门前的白幡尚未撤下,秋风却已带来了冬日的寒意。

这日清晨,李氏早早起身,由丫鬟伺候着梳洗。镜中的自己,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眼角却已爬上了细纹,两鬓更是添了几丝白发。她轻轻抚过那些银丝,想起自己嫁入薛家时的风光,不由长叹一声。

“大夫人,赵府派人送来了奠仪。”管家在门外低声禀报。

李氏手中玉梳一顿:“哪家赵府?”

“是...是赵尚书家的大公子。”

李氏心中一紧。赵家不是已经倒台,全家下狱了么?怎会还有人来送奠仪?她忙起身更衣,快步走向前厅。

厅中站着一个衣衫朴素的中年人,见到李氏,躬身行了一礼:“薛大夫人安好。小人赵安,是赵府从前的管家。”

李氏认得此人,确是赵府的老仆。她微微颔首:“难为你还记挂着。”

赵安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双手奉上:“这是我家大公子在狱中托人送出的,说是务必交到薛夫人手中。”

李氏接过布包,入手沉重,打开一看,竟是几件金器和一封信。她展开信纸,只见上面字迹潦草,显是在仓促间写就:

“薛夫人亲启:赵家遭难,牵连亲族,心中愧怍难安。闻薛公仙逝,悲痛不已。此些许物件,乃狱中仅存,权作奠仪,望勿推却。另,朝中风波未平,薛家宜早作打算。旧日门客,不可轻信。赵某绝笔。”

李氏读罢,心中五味杂陈。赵家自身难保,却还记挂着薛家,这份情谊,在如今的世道实属难得。

她命人厚赏赵安,却被他婉拒:“大夫人不必破费。小人今日来,一为送信,二为辞行。明日便要离京返乡了。”

李氏讶然:“你在赵家伺候三十年,何不留在京中另谋出路?”

赵安苦笑:“树倒猢狲散,这是常理。况且...”他压低声音,“如今赵家这棵大树倒了,难免要压死树下的猢狲。小人还是早走为妙。”

送走赵安,李氏独自在厅中坐了很久。赵安那句“树倒猢狲散”,像一根针,深深扎进她的心里。

果然,不过午时,府中便开始不太平了。

最先来辞行的是薛老爷生前最器重的清客相公柳文渊。这位以诗画闻名的才子,往日深受薛老爷赏识,在府中一住就是五年,待遇堪比半个主子。

“大夫人,”柳文渊躬身行礼,语气依旧文雅,“晚生蒙薛公知遇之恩,本应在府中守孝三年,以报厚爱。奈何家中老母病重,不得不返乡尽孝,还望夫人见谅。”

李氏看着他身后两个收拾得满满当当的箱笼,心中冷笑。这柳文渊是苏州人,何曾听说他有什么老母在堂?分明是见薛家失势,急着另谋高就。

然而面上,她依旧温和:“柳先生孝心可嘉,妾身岂有阻拦之理?管家,取五十两银子来,给柳先生做盘缠。”

柳文渊连连推辞:“这如何使得?府上如今也不宽裕...”

“收下吧。”李氏淡淡道,“老爷在世时最看重先生,若是知道先生返乡,定会厚赠。如今老爷不在了,这点心意,先生莫要推辞。”

柳文渊面上一红,接过银子,匆匆告辞而去。

望着他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背影,李氏只觉得心口发闷。这柳文渊,当年落魄时是薛老爷收留了他,给他吃穿用度,替他扬名立万。如今薛家刚遭变故,他竟是第一个离开的。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

午后,薛府的门槛几乎要被踏破。来辞行的门客络绎不绝,个个都有不得已的苦衷:有的说是家中急事,有的说是身体不适,有的干脆直言薛家已非久留之地。

往日高朋满座的薛府,一时间竟显得空荡起来。

“大夫人,账房的三位先生都递了辞呈。”管家愁容满面地禀报,“说是...说是另谋了高就。”

李氏手中的茶盏一顿:“都走了?”

“都走了。连这个月的工钱都没要,收拾了东西就从后门走了。”

李氏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账房先生集体辞工,这意味着薛家连最后的账目都无人打理了。

“娘,听说府上的门客都走了?”薛蟠从书院回来,一进门就急切地问道。

李氏点点头,强打精神:“走了也好,省些开销。”

“可是...”薛蟠欲言又止,“我方才回来时,在门口遇见周教头,他带着十几个护院,说是要另投别处。”

李氏猛地站起:“护院也走了?”

这消息比账房先生辞职更让她心惊。薛家如今虽败,府中还有不少值钱的物件,若是连护院都走了,安全如何保障?

她急忙赶到前院,果然看见教头周勇带着二十多名护院站在那里,个个背着包袱。

“周教头这是何意?”李氏强压怒气问道。

周勇抱拳行礼,面色尴尬:“大夫人见谅。兄弟们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人,府上已经三个月没发饷银了,我们...我们也是不得已。”

李氏看着他身后那些护院,其中不少都是薛家从小培养的家生子,如今却也都要离去。

“周教头,”一个年轻护院低声道,“大夫人待我们不薄,要不我们再等等...”

“等什么?”周勇瞪他一眼,“薛家如今这个样子,还能发得出饷银吗?难不成让大家喝西北风?”

李氏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十分可笑。这些护院,往日里薛家何曾亏待过他们?月钱从厚,吃穿用度都是上等,就连他们的家小生病,也都是薛家出钱医治。如今不过拖欠了三个月饷银,就要集体辞工。

“周教头说得对,”她突然开口,声音平静,“薛家如今确实发不出饷银了。诸位要另谋高就,妾身不敢阻拦。”

她转向管家:“去账房支取银子,按每人三个月的饷银发放,算是薛家的一点心意。”

护院们面面相觑,有人面露愧色,有人则喜形于色。

周勇躬身道:“大夫人厚恩,周某感激不尽。只是...这银子...”

“放心,薛家再难,也不会欠你们的工钱。”李氏淡淡道,“只盼诸位念在往日情分,日后若是薛家有什么难处,不要落井下石就好。”

这话说得极重,周勇等人顿时面红耳赤,接过银子后匆匆离去。

护院们刚走,外头又传来一阵喧哗。原来是薛琳的琴师、画师一起来辞工,连绣房的女红师傅也要走。

“大嫂,让他们走吧。”不知何时,薛琳站在廊下,面色平静,“如今这家境,我还学这些做什么?”

李氏看着她,忽然发现这个小姑真的变了。从前的薛琳,若是知道自己的师傅都要走,定会大哭大闹,如今却这般冷静。

“琳妹妹...”李氏欲言又止。

薛琳微微一笑:“大嫂不必担心我。这些日子我想明白了,从前是薛家的小姐,学琴棋书画是应该的。如今...如今能帮着大嫂打理家务,才是正经。”

正说着,门外忽然车马喧闹,仆人来报,说是薛家的远房亲戚们来访。

李氏心中一动,这个时候,亲戚们来访是何意?

来的是薛老爷的堂弟薛明一家。这薛明往日里没少受薛老爷照拂,他的儿子能在户部谋个差事,全靠薛老爷打点。

“侄媳妇啊,”薛明一进门就满脸关切,“听说府上近来不太平,我们特地来看看。”

李氏命人看茶,客气道:“有劳叔父挂心。”

薛明呷了口茶,目光在厅中扫视一圈,叹道:“大哥这一走,薛家真是...唉,谁能想到呢?”

他的妻子周氏接口道:“可不是吗?听说连护院、账房都走了?这可如何是好?”

薛琳在一旁冷冷道:“叔父叔母消息倒是灵通。”

薛明干笑两声:“这个...都是一家人,自然要关心。侄媳妇啊,我今日来,一是探望,二是有件事想与你商量。”

李氏心中警觉,面上却不动声色:“叔父请讲。”

“是这样,”薛明搓着手,“你们如今这宅子太大,人又少,住着也冷清。我在城西有处别院,虽然不大,倒也精致。不如你们搬去那里,这宅子...我帮你们照看着。”

李氏手中的茶盏轻轻放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原来如此。这是看薛家败落,要来趁火打劫了。

“叔父好意心领了。”李氏语气依旧温和,“只是这宅子是祖产,老爷临终前再三叮嘱,不可轻易离弃。”

薛明急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如今薛家这个情况,守着这么大宅子做什么?白白惹人眼红!”

周氏也帮腔:“是啊,你们孤儿寡母的,住这么大的宅子多不安全?搬去小院子,也好省些开销。”

薛琳再也忍不住,冷笑道:“叔父叔母真是替我们想得周到!只是不知,我们若是搬去了城西别院,这宅子叔父要如何?”

薛明面色一沉:“琳丫头这是什么话?我是一片好心!”

“好心?”薛琳站起身,指着厅外,“我父亲在世时,叔父一家哪年不来打几次秋风?我父亲可曾慢待过你们?如今他尸骨未寒,你们就来谋夺他的宅子,这就是叔父的好心?”

“你!”薛明气得脸色发白,“放肆!这就是薛家的家教?”

“薛家的家教,总好过趁火打劫!”薛琳毫不相让。

眼看就要吵起来,李氏突然喝道:“琳儿,住口!”

厅中顿时安静下来。

李氏缓缓起身,向薛明行了一礼:“叔父息怒,琳儿年轻不懂事,冲撞了叔父,妾身代她赔罪。”

薛明脸色稍霁:“侄媳妇明白事理就好...”

“不过,”李氏抬起头,目光坚定,“这宅子是薛家祖产,妾身无论如何都会守住。叔父的好意,心领了。”

薛明夫妇悻悻而去后,薛琳忍不住道:“大嫂为何对他们如此客气?这种小人,就该轰出去!”

李氏摇摇头,疲惫地坐下:“琳儿,你要记住,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轻易得罪人。薛家如今势单力薄,若是处处树敌,只怕更难立足。”

薛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这时,管家又匆匆来报:“大夫人,门外...门外来了几个商户,说是要结账。”

李氏蹙眉:“什么账?”

“说是...二爷在外头欠的酒账、布账,还有...还有赌账。”

李氏只觉眼前一黑,勉强扶住椅背才站稳:“一共多少?”

“粗粗算来,至少...至少两千两。”

两千两!如今薛家全部家当加起来,也不过这个数。

“去请二爷来。”李氏的声音都在发抖。

薛蟠很快被找来,一听这事,顿时慌了:“大嫂,我...我不知道有这么多...”

“你不知道?”李氏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你父亲刚走,你就这样败家?是不是非要这个家彻底散了,你才甘心?”

薛蟠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大嫂,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从今往后,我一定改过自新!”

正闹得不可开交,外头忽然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这是怎么了?”

众人回头,只见薛蟠站在门口,风尘仆仆,显然是刚远道而归。

“夫君!”李氏见到丈夫,多日来的委屈终于爆发,泣不成声。

薛蟠扶住妻子,看向跪在地上的弟弟,又看看厅外围观的商户,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他整理衣冠,向商户们拱手道:“诸位,薛某远归,不知舍弟欠下多少债务?可否容薛某查看账目?”

商户们见薛家大爷回来,态度顿时恭敬许多,纷纷呈上账目。

薛蟠细细查看,越看脸色越沉。他转身对薛蟠道:“这些债务,可是你欠下的?”

薛蟠低头称是。

薛蟠长叹一声,对商户们道:“诸位放心,薛家不会赖账。只是如今家中治丧,可否宽限几日?半月之内,必定如数奉还。”

商户们交换个眼色,为首的道:“薛大爷一诺千金,我们自然信得过。那就半月为限。”

送走商户,薛蟠这才看向妻子,柔声道:“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只这一句,李氏多日来的坚强瞬间崩塌,伏在丈夫肩上痛哭失声。

晚膳时分,薛家难得齐聚一堂。薛蟠坐在主位,听着妻子讲述这些日子的变故,面色凝重。

“门客散尽,亲戚反目,债务缠身...”薛蟠喃喃道,“想不到薛家败落得如此之快。”

薛琳低声道:“大哥不知道,这些日子全靠大嫂一人支撑。若不是大嫂,这个家早就散了。”

薛蟠看向妻子,目光中满是愧疚与怜惜:“是我不好,不该在这个时候远行。”

李氏摇摇头:“夫君不必自责。只是如今这个局面,该如何是好?”

薛蟠沉思片刻,道:“当务之急是还清债务。我明日就去把江南带回来的那些字画古玩变卖,应该能凑够两千两。”

“可是那些是你的珍藏...”李氏急道。

“珍藏再珍贵,也比不上这个家重要。”薛蟠温声道,“父亲临终遗言,戒奢戒躁,诗书传家,我如今才真正明白其中深意。薛家往日太过奢华,才会招致今日之祸。”

他看向弟弟薛蟠:“二弟,你年纪不小了,该收收心了。从明日起,你跟着我读书,可好?”

薛蟠红着眼圈点头:“全听大哥安排。”

薛蟠又对薛琳道:“三妹,你的亲事...”

“大哥,”薛琳打断他,“如今家中这个光景,我的亲事不急。我想帮着大嫂打理家务,学着经营庶务。”

薛蟠欣慰地点点头,最后看向儿子薛蟠:“蟠儿,你的功课不可荒废。薛家的未来,就指望你了。”

薛蟠郑重应下:“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所望。”

这一夜,薛府终于有了一点暖意。虽然门客散尽,虽然债务缠身,但至少一家人还在一起。

李氏陪着丈夫在院中散步,看着满园萧瑟,不禁感叹:“想起从前,这园中夜夜笙歌,何等热闹。如今却...”

薛蟠握住她的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盛衰荣辱,本是常事。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富贵不在门第高低,而在家风传承;真正的强大不在宾客多少,而在家人同心。”

他抬头望着夜空中的一弯新月,轻声道:“薛家今日之败,未必不是明日之兴的开始。”

廊下那盏羊角灯在秋风中摇曳,灯光虽弱,却固执地亮着,仿佛在黑暗中守护着最后一点希望。

而那些散去的门客,反目的亲戚,逼债的商户,不过是为这堂前燕飞去后,留下的空旷庭院添了几许凄凉罢了。真正的薛家,正在这片凄凉中,悄然重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