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 第83章 豆腐乳

守寡后,我靠美食随机摆摊暴富啦 第83章 豆腐乳

作者:辣椒炒豆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0 11:46:50

第二日一早,街还没亮透。火巷坊的门还关着,门外却已经有人蹲着等。

“娘子今儿不开?”

“娘子怕是困着呢,这几天连着卖,哪有人这么耐。”

“这香一散,就像心痒。”

院里有脚步声。

孟鸢推门出来,披着旧青衣,头发挽得松,额前几缕碎发被晨风一吹,软软贴在脸侧。她看了一眼人群,笑着说:“今日不卖卷,换样。”

“换?又要出新吃食?”

“嗯,新鲜的。”

她从灶边端出一只陶罐,揭开盖,一股浓香带着咸鲜气扑出来。

“娘子,这味……像是豆子?”

“豆腐乳。”孟鸢说。

郑首听得一愣,“娘子,这东西京城人不爱吃的。”

“他们爱甜,我做的不是甜的。”

她拿竹勺舀出一点,涂在烙饼上,饼是昨夜她自己烙的,薄薄一张,边角焦香。再切几片咸菜、几片葱白,一卷,一塞,咔嚓一声——连声音都透着香。

“娘子,这名字可有?”

“叫‘百味卷’。”

那几个人看着她吃完,忍不住上前,笑着问:“娘子,这能卖?”

“能,不过要配茶。”

她从里屋端出一壶茶,杯盏简陋,香气却淡雅。茶一口,卷一口,咸鲜香气在口中打转,舌尖一阵热,喉头一阵顺。

第一个客人喝完,直叹气:“这味,怪得好。”

“怪?”孟鸢笑,“怪就记得久。”

很快,门外的队又排起来。有人挑担子,有人提笼子,连街对面的药铺老掌柜都提着壶跑来,“娘子,给我来一卷,泡在茶里也成。”

苏明到了,站在人群外,看了一会儿,走进来低声笑:“娘子,你这是又给宫里添新味?”

“宫里吃不得怪味。”

“殿下说你这手若再往外传,京里御膳房该关门了。”

“让他们关,省柴。”

苏明一时笑得说不出话。

午时,人散得慢,茶壶空得快。孟鸢自己也卷了一卷,边吃边坐在门口。街那头吹来风,混着腌菜和豆香。

郑首挨着她坐下,半开玩笑地说:“娘子,真有人敢说你这味不好吃吗?”

“有。”

“谁?”

“我。”她低头笑,“这味不正。”

“那还卖?”

“人喜欢。”

苏明靠着门柱,忍不住道:“娘子,你卖的可不是吃食,是性子。”

“人有味才像活人。”

门外忽然一阵马蹄声。街尽头一辆官车停下,带着尘气。几个官兵下来,为首的是个年轻官员,拱手问:“哪位是孟娘子?”

“我。”孟鸢放下卷,站起来。

“奉命宣旨。”

苏明面色一变,“殿下?”

那官员展开一道折卷,大声念道:“孟氏有能,膳艺入民心,赐‘民膳坊’之号,封户为良,免徭三年。”

人群一片哗然。郑首激动得眼眶都红,“娘子,你成官厨了!”

孟鸢神色平淡,只微微拱手:“谢恩。”

官员走后,人们一窝蜂涌上来祝贺,街上闹哄哄的,连邻坊的掌柜都跑来送茶、送糕。

郑首擦着眼,笑得合不拢嘴:“娘子,这回火巷坊可真要写进城志了!”

“名字多,不香。”孟鸢抬头看着匾额,“还是火巷坊好。”

苏明靠近她,低声道:“殿下说,‘民膳’这两个字,是想留你个名。”

“名留不住,人能吃饱就好。”

他看着她的侧脸,忽然笑了,“我真不懂你这人。”

“你不懂,才还来吃。”

门口的风又起,吹得那锅里剩下的豆香重新荡开。孟鸢卷起袖口,转身去添火。

锅里的油光闪着,火巷坊的牌匾被风吹动,发出“哐”的一声脆响,像是回应似的。

官员走后,人潮散得慢。街上的人还在议论,谁都不舍得走远。有人捧着那碗茶不喝,只闻着香;有人端着半卷酥饼,一口都不舍得咬。

郑首收了账,满脸通红,声音都发抖,“娘子,从今往后,你可是‘民膳坊主’,咱们这火巷坊,不是小摊,是牌坊。”

“牌坊是块木头,锅才是命根。”孟鸢把锅底的残渣刮干净,顺手放水洗勺。

苏明还在门口站着,听她这么说,笑着摇头,“娘子,你这性子,放到庙里都能镇神。”

“庙香三炷,我这锅能香十条街。”她不抬头,只随口回了一句。

郑首被逗得笑出声。

一阵风从街那头吹来,带着几缕花香,混着热油的气味,柔得不真切。孟鸢抬头,忽见街口站了个穿粗布衣的老人,怀里抱着小孙子,正朝她望。

那孩子睁大眼,嘴巴一张一合。老人笑得满脸皱纹,冲她点头,“娘子,昨儿喝了你那汤,我家娃今儿能跑了。”

孟鸢怔了下,手指紧了紧,随即笑起来,拿起竹勺,“等我一会儿,锅还热。”

她添了点油,又放进面糊,慢火摊成一张薄饼。火声细细的,香气一层层往外冒。

“娘子,这叫什么?”郑首问。

“叫‘人心饼’。”

那老人笑着接过,掰开一半,喂给怀里的孩子。孩子咬了一口,咯咯笑。

那笑声在人群里一荡,竟比香气还暖。

苏明看着这一幕,神情有些发怔。

“娘子,你这锅,怕是要记进史册。”

“史册不写锅。”她低声笑,“史册写饥饱。”

街外又来新客,几个赶集的农人拎着布袋,进门就问:“娘子,今儿卖的什么?”

“饼,带咸带甜的都有。”

“我媳妇怀了,吃不下别的,就想你这味。”

孟鸢的动作没停,手下的面皮一翻一叠,油花轻响。

“那就带一份,趁热吃。”

郑首帮着包饼,嘴里还在念:“这哪是摊子啊,这一锅,是命。”

门外的风大了几分,吹得幌子哗哗响。街头的卖糖人停下脚步,回头朝这边望。

人越来越多,有的来吃,有的只站着看。锅里那张张饼,一张张鼓起,一张张起锅。

“娘子,再来一张!”

“我也要,今儿多加点豆干!”

“娘子,这味是啥?”

“味?”孟鸢笑了下,“就是人吃得顺口的那个——香。”

郑首看她笑着收勺,忽然道:“娘子,你的‘民膳坊’,是不是该立块新匾?”

孟鸢抬头看了看那旧木牌,笑意不深不浅:“不用。火巷坊这仨字,能养人,就够了。”

门外一阵风过,灯笼被吹得摇。

夜慢慢落了,街上人却还没散。小贩在收摊,挑担的扛着箩筐走远,火巷坊门口还围着一圈人。

“娘子,再来一张,家里那口子嚷嚷了一整天,就惦记这饼。”

“最后两张。”孟鸢翻勺,笑着回,“锅底就这么点火,再多真得糊。”

油面滚得正欢,金色的饼边一卷一卷往上翻,她看着那色泽,心里不紧不慢,像天凉了也不慌。

郑首收了账,靠在柜边喘气,“娘子,你这一天能卖出多少香气?”

“香气不卖,白送。”

“那咱赚的啥?”

“人。”她笑,“能来一回的,算缘分。”

门外的老先生又来了,怀里抱着一卷书稿。

“孟娘子,今儿我抄文抄糊了,脑子饿得不清醒,给我来张饼压压惊。”

“压惊还吃辣?”孟鸢打趣。

“辣的醒脑。”

“行,那就多加一撮花椒。”

一锅饼下去,屋里全是那种辣香,混着面皮的焦气,热气一层叠一层。

苏明照旧靠着门柱,袖子卷起一半,看着人群说不出话。

“你这摊子真是没边儿了。”

“有边。”她笑着抬头,“锅沿就是边。”

外头风一过,灯笼晃了晃。人群慢慢散,火巷坊静下来。街对面的茶肆收了弦,琴声停在半句,巷子又回到那种暖融融的安静。

郑首揉着手,“娘子,今儿收得早,回去歇歇?”

“歇。”她把勺放下,挽着袖子擦锅。

苏明看着她那手,忽然说:“这京城,真该有个孟娘子日。”

“有也得有人放假。”

“放啥假?”

“回家吃饼。”

郑首在后头笑得前仰后合。孟鸢抬头,锅盖一合,火光压成一条细线。外头的风一吹,幌子又动了两下。

“走吧,都散了。明儿照旧。”

“娘子,明儿卖什么?”

她想了想,“看天吧,要是晴,就炖菜,要是阴,就煮粥。”

“那要是下雪呢?”

“下雪啊——”她回头,笑得随意,“那就喝酒,别卖了。”

郑首愣了下,随即笑得前仰后合:“娘子这话,我爱听。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也该歇歇。”

“歇?你真舍得?”孟鸢掀起锅盖,瞧了眼底,“一锅油还剩半缸,明儿再炸就香得过头了。”

“那咋办?”

“明儿一早先熬碗稀粥,压压火气。”

苏明靠在门边,懒洋洋地笑,“你连歇息都能找个借口跟锅扯上。”

“锅跟我比你靠谱。”孟鸢回。

“哎,这么多年,你就不想开个大店?聘几个徒弟,看账的、煮汤的、跑腿的,一天不用说三句话。”

“那我活啥?”她随口回,语气轻得像风,“人不动,香就死。”

郑首在柜后翻账簿,嘴里嘟囔:“娘子这理,好听是好听,做起来真要命。要不——我明儿替你煮粥?”

“你煮的,狗都不吃。”孟鸢没抬头,声音淡淡,“水滚三次你都能忘。”

“我这是被嫌弃得明明白白。”

苏明乐得直笑,伸手接过她递来的竹碗,喝了一口剩汤,“说真的,京城人现在提起你,都当个传奇看。”

“传奇也得吃饭。”

“殿下那边,宫宴的厨子前天还打听你的法子。”

“让他们打听吧,锅没火,香都瞎。”

门外的风又进来了,带着点潮气。巷口那棵老槐树“嗡嗡”地摇,灯笼晃两下,挂在横梁上敲得“咚咚”响。

“娘子,京里今年怕要早春。”

“春早,雨也早。”孟鸢笑,“那就得换豆子,豆花该登场了。”

郑首瞪眼:“又换?”

“换着吃,才有意思。”

“我这辈子跟你干,算是学会一个理——人能靠吃活,也能被香哄得不想死。”

“别说这么重的话。”孟鸢笑,顺手在他肩上拍了拍,“你再多活几年,我就能少揉十担面。”

苏明听得直摇头,“娘子,你要是官场人,这嘴能封侯。”

“我只会封锅。”

屋里笑声一阵一阵,火光映着人影。她把最后一点油过滤进罐里,盖好盖。

“走吧,都回去歇。明儿还得早起。”

“娘子,你真不喝酒?”

“喝一口就困,明儿锅开不动。”

“那……要是没人催你,真能睡个整觉?”苏明问。

孟鸢拎起油罐,随口道:“真睡不着,就梦着配方吧。”

他“噗”地笑出声,“你这命根子,怕是得带进棺材。”

“那也得先香一阵。”

屋外风再起,巷子里的灯都灭得差不多了,只留火巷坊那盏最亮。

锅盖压着热气,偶尔冒出一点声音,像人心口那点子不散的余温。

“娘子,明儿真要是下雪——”郑首伸了个懒腰,“那酒我可要带上。”

“成。”她头也不抬,“你带酒,我带锅。”

郑首推门进来,冻得直抖,头发上落了半层霜,“娘子,真灵啊,你昨儿一嘴说雪,今儿就下。”

孟鸢正往锅里添水,笑了声:“天看我锅呢。”

“你这嘴忒准,赶明儿别随便说话,万一一乐,天塌了。”

苏明也来了,身上全是雪,手里拎着一壶酒,一进门就喊:“娘子!雪天喝一口,身都活!”

“你这是特意来蹭的吧?”

“蹭?我是担心你这火巷坊冻坏。”他把酒往桌上一放,凑到火边取暖,“你今儿还卖?”

“卖。”孟鸢利索地掀开锅盖,“下雪更要热锅,街上冻得走不动路的人,闻着香才知道自己还活着。”

她说完,把葱姜拍碎,羊骨丢下去,锅里马上冒出滚滚的白气。香气一散,人就陆续来了。

“娘子,真下雪了,你这汤正合适!”

“娘子,我媳妇说要买一壶带走,路上能暖手。”

“娘子,我给家里孩子捎两碗行不?”

“行,都行。”孟鸢笑,手没停。

屋里热气腾腾,外头白茫茫一片。雪落在门槛上,融成小水珠,很快又被人脚步带进屋里。

苏明在旁看着,忍不住叹:“这世上啊,就该有这么一口锅。”

孟鸢用勺子拨了拨汤:“要是天再冷几度,我就加酒。”

“加酒?”郑首眼睛一亮,“那不成醉汤了?”

“醉不醉随人,我只是怕汤寡。”

人越来越多,屋里的热气挤得窗都起了雾。

有个挑夫端着碗,喝一口后“哈”出白气,笑着说:“娘子,这汤下肚,我连冻疮都不疼了。”

孟鸢随口答:“疼说明还活。”

到了中午,锅几乎见底。郑首忙着往外送碗,手都红了。

“娘子,你也喝一口,这一上午都没歇。”

她摇头:“我喝了,后头这队人谁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