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十四年,是充满大事的一年。
在夏至太子加冠后,很突兀的,皇帝就宣布传位了,并且传位流程两个月就快速完成,直接八月份大秦就换了新帝。
大秦远点的地方还好,大秦中心的咸阳,这里的人那是真的因为这事心情复杂。
当然,这点心情复杂,在看见新帝继位时,上天以天雷给予的支持下,也很快消失不见,转而开始略带狂热地期待起新帝来。
在这样一个被上天认可的皇帝的带领下,他们大秦,会拥有何等的荣光啊!
然后新帝继位第一件事,并没有下诏大赦天下,而是先把过年时间全国统一了一下,统一改成正月过年。
自从大秦二年,阴阳家主动来咸阳,加入太史局,几年后,在大秦五年,就改出了新的历法,被皇帝下令全国推广。
只不过为了迁就皇帝个人,大家一致认可的正月过年,还是放到了十月。
小白对此事早有不满,现在自己做皇帝了,第一件事就是全天下的人赶紧恢复正月过年。
反正现在皇帝是他了,嬴政想十月过年,他自己在章台宫过去。
大赦天下是不可能大赦的,改秦法的时候,已经针对原来的罪犯做了一波处理。
除了冤假错案,剩下的那就是真的有罪的,老实服役干活去,别想钻空子回家。
那既然嬴政是因为不想对接诸子百家而退位,人家都退了,自己不担事儿也不行。
于是趁着天雷祥瑞的事没过去,身上威望暂时最高之时,新帝继位第二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自己要筹办大秦最高学府——大秦学宫。
三年之后,大秦十七年,天下所有有才的人都可以来咸阳求学。
不用付钱,但要先考试,得证明你起码得有入学资格。
至于学校里教什么,你们先别管,总之以后我大秦的官员会从这里挑。
提前三年先说,给全天下的有才之人慢慢赶过来的机会,这谁看了不说一句陛下贤德。
对外发布的学宫要筹建的信息,对内全国各地的印刷处开始加班加点,印小白给的启蒙基础教材。
忙活完这些,小白也开始要选址建学宫了。
很多事情以前都干过,再干一遍他轻车熟路,大秦的人才也足够多,为了对方压下去,墨家和公输家在各自擅长又重合的专业领域总是那么的拼。
学宫科目好分,内部章程就按照他的经验来,依然是法学必修,数学必修,其他科目自己随意选修,医学生则除外。
比较麻烦的事,是招募老师。
既然允许诸子百家都进来教书,那所有的学派都放进来,老师的人选得仔细思量,学宫祭酒也得仔细考虑。
小白想了半天,最后出宫一趟,亲自上门拜访李斯,拉着李斯的手,言辞恳切真诚。
【虽然很舍不得太傅您从丞相的位上退下去,但能压下所有诸子百家刺头,扛起法家大旗的人,除了您,我也想不到第二个人了。】
别做什么大秦丞相了,去做大秦学宫祭酒吧,李斯!
李斯是个挺爱权的人,但一来现在年纪大了,二来儿子也出息,三来也很不满最近朝上愈发得意的其他学派。
而且新帝亲自登门求贤,面子给李斯做的足足的,于是经过综合考量,李斯同意了。
“陛下有令,臣自然愿往。”
未来大秦官员的选取之地,大秦学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放开口子让诸子百家全都进去,李斯都能想到以后这里面该是怎样激烈热闹的场景。
皇帝亲自登门,确实是因为这个位置过于重要,而不是为了给丞相之位换上新人。
放眼大秦境内,从哪找李斯这样师从名师,还位高权重,虽然没少被骂,但也无人敢惹的狠人?
起码李斯是觉得,除他以外也没人能干这个位置了。
更何况他老师荀况,以前就是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现在也算是追随老师的步伐,徒承师业了。
于是他乐呵呵的同意了,第二天主动在朝上当着太上皇百官的面辞去丞相之职,后面开始跟着皇帝天天去万雍城建学宫。
什么朝政呀,奏折呀,那都是新丞相蒙毅和太上皇嬴政的事,和他学宫祭酒李斯以及皇帝小白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李斯任学宫祭酒的消息一确定,咸阳城的人最先一片哗然,随后再是天下人哗然。
因为李斯这家伙,由于会换平台,也算是士人们激励自己早晚都能混出头的代表。
但作为奋斗目标的李斯,同时也是个喜欢给后人砍树的家伙,在天下知识分子的心中,名声那是真的不好。
那些协助秦灭六国,各种大一统的项目先不说,光是他曾经建议皇帝在全国收书这事,除了给小白的仁德名声增添几分光芒,就是成功的引起了一大波的仇恨。
伴随学宫祭酒李斯地位的确定,新帝夜访李斯家门,上门求贤的故事,也传遍了天下。
夸赞皇帝礼贤下士的人不少,嫉妒李斯的同样很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