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白拿捏住的嬴政确实不能逼他读书,但同样拿捏住小白的嬴政,能通过给他派任务,让小白去停止他的“玩物丧志”,去干正事。
我是现在有开始赚功德的意识了,但是你,我的儿子,你也不想自己在其位不干正事导致被扣功德吧?
今天,没能见到诸位公子和太子的墨家弟子叹息一声,虽然太子都是拉着他们做玩具,但是玩具不代表没用啊,那滑板车、滑轮,都是琢磨原理都能改改拿来用的东西,更不要提太子殿下自己也上手做玩具呢。
能想象吗,居然有储君,如此精通他们墨家技艺,甚至他们和太子殿下聊一些墨经上的知识,太子都能懂。
今天没看见他们墨家圣主的墨家人,陷入了小小的emo之中。但是很快,他们就不emo了,很快就分成好几拨,有去继续试验造纸术的,有去改进车马的,还有的根据太子甲方的要求,去试着改进农具了,大家各有各的安排。
而被他们惦记的小白,带着换上一身新衣的张良去文枢史馆,他走前面,张良跟在他后面落后一步。
【你别这么激动,搞得好像我很期待去一样。】
小白觉得张良这态度不行,有点给他拉胯。
“殿下,这可是见诸多学者,良就是换个衣服以表敬重罢了。”张良觉得自己这样没什么不好。
【你就穿平时的衣服,尤其是穿离宫校服同款,我再带你进去宣布你负责韩史和晋史,都没人会为难你。你这么一个积极态度,我很担心。】
张良是个真有货的人,家世、学识、礼仪样样不差,人也会看眼色会来事,还是姬和力荐的娘家那边人。
只要张良不出什么差错,平时跟着小白读书,给他跑腿干活,现在参与修史,资历和名声那是咔咔刷,过几年就能做太子洗马(负责东宫文书典籍)或者是太子中庶子(政治顾问),再往后,只要他和小白都 没出事,以后张良的仕途那是肉眼可见的平坦。
平心而论,和张良比起来,那些被李斯检验一番挑中来修史的,就算名气大,不一定混大秦官场,还能混的比张良好呢。
“殿下放心,纵使满室诸公都不满,良也不会给您丢脸的。”张良自己也清楚,但他还是觉得人应该谦虚,别人反对,那张良也要用自己的学识能力让对方信服,不然以后在大秦官场怎么混。
【没想到你想拿先打脸后逆袭的爽文剧本。】
是小白小看他了。
张良有的时候是需要好好琢磨他们太子说的话的。逆袭他懂,但是前面为何加个打脸?他没事打别人干嘛,还是打别人脸,虽然他脾气不是很好,也不至于如此暴躁吧?
文枢史馆暂时就是在太史局里划出了一大部分地方,改个名,挂个牌,加点家具。
太史令胡毋敬已经得了消息,知道太子今天会来,早早就等着了,现在见了小白,带着小白进去,和他介绍里面的人。
现在太史局一分为二,天文历法和史书记录分开,胡毋敬他还是太史令,但是文枢史馆还没有馆长,由他先管着。
现在文枢史馆里,有他们太史局原本负责史书整理记录的官员、书吏;有朝中积极主动过来要修史的官员,比如叔孙通、淳于越这俩儒家官员,;有嬴政的两个儿子,子齐和叔敖,还是看到李斯的诏令,走他的路子,主动过来的百家知名学者。
比如阴阳家从齐地来的邹雄、邹恪夫子,儒家从齐地来的伏胜,从楚地来的陆贾,还有墨家从齐地来的齐鸫,至于他们带来的弟子,不太重要,就免得介绍了。
小白跟着胡毋敬的介绍,跟着一一看去,见过所有人之后,给二哥和三哥一个眼神,让他们俩等会安静,小白双手抬手一揖向在场中人表示尊敬,至于不弯腰,那是为他们好。
【在座诸君,非我大秦之臣,即当世博学之士。
今天下归一,往事也该整理了,是非曲直,留待后人评说。吾辈之责,唯在如实记载当今之事,修撰史册。若能使后人有所警醒,亦不失为一桩功德。我不喜《春秋》之笔法,无需微言大义,但求据实直书。】
除了老二老三是小白兄弟,和小白很熟,其他臣子大都也没见过太子几次,更别提那些外地来的了。
他们看见这小小年纪就已如此沉稳有礼的太子,心里也是感叹嬴政还挺会生孩子,太子一看脸就不是平凡人,而且看着就是聪慧之象。
现在听完太子的开场发言,确定了,真的是个神童,但是太子,什么都如实记载,一点都不婉转来写,这个主你能做得了吗?
身为大秦官员和修史负责人,太史令立刻捧场:“殿下大义,我等自该以直册史。”
太子的地位,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清楚吗,写起居录的史官回来可都和胡毋敬说了,太子可都承诺了,就算是现在陛下不让,以后他继位了,也要补上的。
而作为儒生,被太子直接点出《春秋》来作筏子,外来的伏胜和陆贾因为不熟悉场子闭着嘴,叔孙通那家伙向来不犯上,淳于越觉得自己不得不说点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