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皇室出了个8岁宗师的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小白和毕玄的那一场战斗,也很快传遍天下。
那么多的突厥人和隋兵,都看见了梁王的剑气外放,七星剑阵,让天下武者,也开始研究起来他们的战斗。
天下宗师不多,到了这个境界,都是可以开宗立派,武功自成一格的人。
但毕玄、宁道奇、傅彩林是宗师里的顶尖,武学境界已经触及天道,代表了中原、突厥、高句丽的武学巅峰。
他们被称为天下三大宗师,武学境界是远超其他宗师,也被人称为大宗师。
毫无疑问,杨小白能困住毕玄,绝对已经有了宗师的实力,他与毕玄二人都无法伤及对方分毫,又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已经到了大宗师的境界。
长孙晟就直接问过小白,小白直接给否了。
“我不是大宗师。”
他只是每天练剑、修炼,正经的武道都没走的。
但是这话听在别人的耳朵里,那就是小白还不到大宗师,但是已经是可以与大宗师一战不落下风的年轻宗师了。
一个完全属于大隋皇室的宗师,对大隋,对天下格局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魔门与白道,因他的存在,都开始内部调整策略。
而从前线赶回大兴城的小白,正在接受超高的回家接待。
帝后亲自带着百官,出城迎接大隋的新宗师,别管心里怎么想,基本上人人面上都高兴的不得了。
发自内心在高兴的,就是杨坚、独孤迦罗,杨家的宗室,还有独孤家的外戚们。
太子杨勇看着都还没长到自己胸口高的弟弟,被父母和朝臣们簇拥着,他这个太子,这几年来第一次,在两个兄弟中失去了太子光环。
杨广跟在父母身边关心幼弟,一边听着幼弟给父母介绍毕玄送他的宝马,一边眼神暗自扫过不说话啊哥哥,心中轻笑。
杨坚和独孤迦罗一向忙的很,和孩子相处时间有限。
杨勇是他们寄予厚望的长子,一直以来也是关心最多的,但自从夫妻成了帝后,杨勇成了太子之后,三个人每天都很忙。
杨广生的斯文俊秀,从小就聪慧过人,也很得父母喜欢,但比起大哥来说,他得到的这点关心就微不足道了。
后来有了幼弟小白,父母的关心又多了一个弟弟来分,好在这个弟弟并不喜欢抢夺父母的注意力,对于兄长还算尊敬,杨广并不那么讨厌他。
至少比起大哥杨勇来说。
自幼聪慧的杨广心里城府极深,但他也不是一个会无端嫉妒的蠢人。
在杨广的眼里,他们一家子都是聪明人,包括长姐杨丽华,就大哥杨勇,德行一般,耳根子软,才华比他也不如。
杨广时常觉得,可能是自己太聪明了。
后来小白出生,杨广才知道,只是大哥和家里太格格不入了。
姐姐识趣,父母能干,弟弟聪慧,自己也能力强,偏偏家里最差的大哥,被爹娘选择做太子。
杨广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大哥除了长子的身份,就没有别的地方合适做太子。
以他对大哥的了解,他应该要闷闷不乐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又无法自我排解,甚至作为太子,还得主动和已经成为宗师的兄弟打好关系。
这只会让他到后面听见人夸起小白都厌烦,后面绝对会主动找小白的麻烦。
因为其他人过得好好,都不会去主动找一个宗师的麻烦,但他会觉得自己作为大哥,可以教训幼弟。
他们幼弟,别人不知道,杨广还能不知道吗?
某种意义上,杨广觉得小白和自己一样都有厌蠢症,只不过杨广是伪装的假包容,内里无法接受自己哥哥是个蠢货,小白是真包容,能接受,世界上很多人都是蠢货。
但包容,不代表被蠢货找麻烦的时候,不会教训回去。
杨广已经开始期待上了。
浩浩荡荡的人马,从城门口一直到了大兴宫,登基以来,一向奉行节俭政策的帝后,都忍不住为了这些事操持宴会来庆祝。
小白很给面子的听从安排,全程没有对行程有任何意见。
就是在宴会上提醒了一下他爹娘,记得给他长安。
朝臣们:啊?这又是什么事儿?
知道这事儿也拖延不过去,杨坚一副臣子们少见多怪的样子,笑道:“ 我大隋迁都大兴城,这个长安是我汉家旧都,怎能任由它荒废。今日起,长安便为梁王属地,让我儿能好好治理旧都。”
小白起身,体面回应:“长安给我,旧城民生还请父皇母后放心。”
旧城人也没多少人了,不存在什么放不放心的。
离大兴城如此近的城池,作为梁王的封地,那就意味着帝后也不想让他离京城太远。
可以理解,这毕竟是一个宗师,大隋的根基和保障。
但是这座城池叫长安的话,那就不得不让臣子们多想一想。
管他们想不想,反正小白第二天就带着鲁妙子去了长安,开展他们轰轰烈烈的长安改造大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