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曜20年的早春,洛阳城天不亮,就一片繁忙。
“柳嫂子,我又给你带客人来了!这五位是专门来喝你的胡辣汤的!”
炸油饼的柳云忙笑道:“好,谢谢婶子,快坐下,天凉,喝点热的暖暖身子。”
婶子摇头笑道:“我就不吃了,把他们带过来,我还要回去干活呢。”
她是在洛阳客栈干活,这是洛阳第一家允许外来人在洛阳住宿吃饭的商业场所。
五个从南边赶路来的愣头青看着这拥挤热闹的早餐铺子,都没地落脚。
还是带他们来的客栈阿姨拉着他们,去找了一张客人很快就吃完的桌子等着,等人一走他们立刻坐上,店里伙计也很快过来撤下碗筷,擦干净桌子,问他们要什么。
新来的几个看墙上什么菜单都想吃,经验丰富的伙计干脆道:“我娘的胡辣汤是招牌,我们家油饼油条和撒子也是一绝,茴香包子也好吃,给您几位一人一碗胡辣汤,其他在各上一样小份的,几位看着如何?”
第一次来的年轻人们同意了,活计麻溜下去,很快端着个大托盘,把早餐全都一一摆好。
五个年轻人颇为新奇地看着这一切,尝试性地开始吃一点,接着开始风卷残云。
等到五人都吃了个饱,这时间其他客人也不多了,五人这才安心坐着,开始聊天。
“洛阳繁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连个用早饭的地方,都如此热闹。”
“我们南边,这种‘小商业活动’那确实不多。”
“这胡辣汤真香,里头的东西怎的这么多。”
“胡椒如此昂贵之物,不想在洛阳一家小店,都能如此大方的用。”
收拾碗筷的伙计笑了,说道:“胡椒是金贵,不过自从启曜18年,洛阳到敦煌的铁路修好,西域的东西几天就能到我们洛阳。
这金贵的胡椒,在我们洛阳农学家们的研究下,早就产的又多又大,我们店这才能这么大手大脚用。”
这几个一看就是来洛阳备考,家里不差钱的外地人,伙计这几年见多了。
在洛阳人口破了五十万,不缺各种劳工后,洛阳开始拿出一些铺面,鼓励一些做点小生意。
只要有想法,就申请看看,开什么铺子都可以,挣得工分或者洛阳币都是自己的,就是没有了每天的劳动工分而已。
保守的人大多还是选择跟随洛阳的安排出工,有那家里人多的,才敢试着申请来干一干。
柳云就是丈夫和儿子都能劳动,她这才大着胆子试一试做早餐店,没想到就把铺子直接申请下来了。
后来大家发现,只要是做吃食的铺子,那都很好申请,前三个月租金免费,后面开始要给洛阳租金,税就包含在租金里。
柳云最开始是卖油条,因为洛阳不缺油了,她炸的油条又大又香,但为了让人能吃着不噎,也卖豆浆和汤羹。
后来她觉得蛋花汤太清了,早上吃汤营养不够,就往里面丢点豆腐干粉条和蔬菜,果然卖的好了。
就是这料一朵,就容易沉到下头,打汤和喝汤都要搅和,她想起了曾经在超市买过的藕粉,立刻有了灵感,开始往里加淀粉水,果然这汤更浓稠了,料也不易沉底了。
靠着这锅汤和油条,她早餐铺子的名声越来越大。
某天早上,小白也带人一起来光顾光顾,看到汤后,连夸柳云天生的早餐人,现场拿出一罐子白胡椒粉,让柳云倒进汤里。
那天的汤,所有食客无不夸赞。
从此柳云早餐店的胡辣汤彻底固定,她的固定食客里也多了个小白。
后来生意越做越好,隔壁做不下去的豆浆铺子也被柳云申请下来了,丈夫张平和儿子张欣也一起来帮她。
每天她熬汤,炸饼炸油条,丈夫帮她和面备料,儿子做伙计,一家人分工明确,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还上过洛阳日报。
从韦家坞堡里无依无靠,生孩子都没有一块襁褓的流民,到现在洛阳早餐店一霸,柳云一家的生活一直都是忙忙碌碌,但是现在忙碌的回报很多很多。
五个外来者吃了早饭,挺着肚子开始逛洛阳。
现在洛阳城里的商铺也开始收洛阳币了,只是用洛阳币购买,单人单次能买的商品数量有限制,不让大规模囤积,大型对外商业,走的还是神都市场。
物以稀为贵,越是这样,外面人反而越觉得洛阳本地人的东西好,来洛阳考试或者念书的学子,平时和家里联系,都被安排帮忙买这个买那个寄回家。
不知不觉间,洛阳城竟然也有了不少代购业务。
这五个人也有家里给的代购任务。
能这么早就来洛阳,他们家里自然不缺钱,只是有了以前考生的前科,为了防止孩子来了洛阳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家里给的钱也开始严格起来了。
见此情景,洛阳银行赶紧推出学生储蓄业务,家长可以一次性储存一笔钱,银行按月来发给学生。
他们的家长也办了学生储蓄,现在他们身上还有一笔洛阳币,都是给家里采购买东西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