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如何查看自己的工分,大家可以去杂货店购物,或者去澡堂、去食堂的时候,花工分的时候顺便问问余额,自己也会买个小本本随时查看。
新洛阳的百姓都是强制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大家自己写字记账不成问题,会算公分也是扫盲期结束的强制条件。”
夜幕下的洛阳生活广场,几千人拿着纸笔低头坐着,每个老师都教导一部分学生,学生们无论神色认真、轻松还是痛苦,都没人分心。
神火前的圣王,也在低头讲学,身边围着一群神情严肃的学生。】
如此安静平和的大规模教学场景,已经在这些年许久未见了。
汉末天下纷争不断,纵使不少地方仍然有教学的资源和条件,但大家的心神都在天下时局上。
司马家建朝以后,天下倒是安定了,可九品中正制以家世门第选官,才学不被看重,上品士族里不学无术的人都那么多,下面更不必说。
而八王之乱后又来了胡人,天下更乱了,南下的士族仍然还以家世选官,北方的汉人精英一要生存,二又纠结要不要跟着胡人,学习是文化习惯,个人却一直缺乏安全感。
哪怕是汉家文化保留最好的凉州,宋纤弟子三千,专事教学,但他的弟子们不是同时期有三千,况且也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潜心学习。
天上所展现的学子,还不是高门子弟和寒门学子,都是那些白天还在搬砖挖沟的寻常城民,劳作一天后,晚上大家居然还能耐得住性子来学习。
就算心底里不认同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的人,也为这人人向学的风气而震撼。
凉州,胡子花白的老先生双目含泪,呢喃:“圣人、圣人之城……”
他低头,对着弟子道:“天降圣人于洛水,你们不要再在我这里学了,学来学去,那些经义也为天下百姓做不了什么事。去洛阳吧,干什么都是在为天下而做事。”
他的弟子们摇着头,拒绝的话还没说出口,老人又道:“尊师,也要重道。我这里无道可走,你们该走了。”
【“系统自己备份记录,居民自己也记录工分的模式,持续了很久。
在新洛阳能不依靠圣王的支援,自己生产商品,并且生产规模越来越庞大后,储存所有人身份信息和工分信息,没事还能看看时间的手环“信符”这才登上历史舞台。”
泛着冷光的银蓝色的手环或带在人手上,或挂在脖子上,或放在衣服口袋或背包中,但是有个什么事,随时都能拿出来,晃了两下就办好事收回。】
漂亮的手环那些手环所蕴含的信息大家还没看够,天幕又突然暂停,接着画面消失,变成一道白幕,挂在天上。
还想再仔细看看的马应咬牙,没忍住,抱怨道:“就不能再让我们看两眼!”
韦单瞅他一眼,“那也不是我们现在就能有的,别看多了眼高手低,先把我们的洛阳管好。”
也很好奇地洛新大胆问小白:“郎君,这个手环,我们以后真的都会人人有一个吗!”
小白面不改色地点头:“会有的。只要你们先努力跟着我学,所有人一刻不懈怠,乐观估计五十年,说不定就能有了。”
这话他敞开声音说的,全洛阳的人都能听得清楚。
现在全洛阳最勤奋好学的马庆第一个出声道:“先生放心,你如此爱重洛阳百姓,尽心授课,我等必然会好好学习,不负先生众望!”
小白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然后又拿出一本《水工建筑物》来,递给马应:“好好学,做洛阳升级学科的领头羊!”
小弟马观不甘示弱,站起来,拍着胸脯道:“先生,我已经都带着马奎、马洗他们,把猪圈所有的猪认熟了,还观察了它们的习性,给所有的猪设置了进食时间,《母猪的产后护理》也在时刻研读,我们保证年底新猪的产量翻一倍!”
马奎、马洗也站起来,激动道:“保证年底猪崽多多!”
马应:“……”
大哥是来了洛阳以后,在这里被先生重视,俨然找到了人生未来新方向,因此这么卷,但到底为什么小弟也开始认真起来了?
认真也就算了,建筑、医疗,这哪一样不香啊?为什么偏偏要去养殖?
就算去了,养牛、养羊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养猪?
马观和族弟们:当然是因为猪看上去最好养活啊!
小白也夸了夸他:“你们对它们很上心,不止马观、马奎、马洗他们,养牛的洛雪、养羊的洛冰……你们都很上心,勤劳。
我也相信,靠你们今年的努力,年底我们洛阳人都能吃上肉了。”
一胎多宝丸已经都化开掺在饲料里了,今年年底只是猪崽翻一倍,明年马观他们可以换岗位了。
每每听到《母猪的产后护理》,这书名总让人眉头一紧。
别管是过去就有文化的,还是现在新学文化的人,大家都觉得这书的名字,实在是有些超前。
但一想到这书是先生赐予的,书还有字有图,一眼看去就珍贵的不得了,于是大家自己反思一番,认为还是自己没见识,太狭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