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韦家和马家的家仆管事,马应四人也要开始自己来带团队干活了。
把这一千六百多人都安排去洗漱、接种疫苗后,还要来给这么多人分组做登记。
登记有韦单给他的表格和笔,毛笔写字太难干了,他不得不用硬笔。
等到疫苗都打好了,就是给人分粮,再带着他们一起去神火广场听课。
新人难得这样洗上一个热水澡,还换上了柔软干净的新衣,好在圣火周围温度较高,让他们在冬日不至于受寒冷侵袭。
来了新人,小白便只是又和大家强调一下洛阳城的十六条守则,细细说来这都是什么意思。
他盘腿坐于高台之上,神火之前,看向下方诸人,面带笑意。
“看啊,这些弟兄姊妹用洛水洗净了尘灰,换上了新衣。从今日起,他们便与我们一样,都是洛阳城的人了。”
来了洛阳也就三个月的老人们看向那些新人。
这些人穿的还都是单衣,和他们之前领的一样,都是染色均匀的灰衣灰裤,只是比起老人们现在的精神面貌,他们神情还较为畏缩,眼神也不敢直视人,偶尔抬起的的目光却也不是那么死气沉沉,多了一丝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既为洛阳人,便守洛阳的约。” 小白声音大了些许,“在这里没有贵贱之别,唯有分工之异。不论是耕田的、筑城的、还是执戈的,都是这城中不可或缺的兄弟姐妹。”
这一点都是现在的三千百姓早已熟知的,但新来者们也是大家的一份子的印象必须加深。
新来者们也不能太把自己当外人,他们不是换个地方做奴仆的。
“你们这些早已在此扎根的三千人,你们便是新来者的兄长阿姊。当以慈心相待,以表率相示。要彼此搀扶,彼此担待,让这洛阳城成为我们共有的家园。”
谁也不比谁高贵,大家一起守望相助,互相友爱。
小白目光看向洛新,这小子立刻起身,面瘫着脸大声道:“来了洛阳,就都是洛阳人了,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勤学习,讲卫生!”
小白:不错,反应很快,不愧是他养过一段时间的崽,就是洛新的面瘫是有点太严重了,都是以前又饿又穷给冻的,要不给他找个时间针灸治疗一下吧。
被他抢先一步的韦单也朗声道:“没错,以后我们就都是一家人了,你们不会的,我会教你们,不要太拘谨,遇上事尽管找我们开口问。”
虽然这小子来洛阳过得很潇洒,但干活也还是很用心的。
马应紧接着也道:“你们是新来的,我们也是新来的,若我有什么不懂的,我也会去问先生和他人。 从今以后,大家都是先生管辖的洛阳人了。”
老人们也都是上了这么久学的人了,对当众说话也不怎么恐惧,不少人也都起身表示态度。
一个颇得韦单重用的六组组长道:“先生仁德!今日起,咱们洛阳又添新丁,老伙计们,媳妇小子们,都把咱们过日子的本事拿出来,教他们怎么修洛阳的房,怎么写洛阳字,怎么挣工分安置下来!。”
也有人道:“这么大一个城,只有我们几千人,想把先生要的新洛阳建设起来不知道要何年何月。现在好了,来了新的兄弟们,干起活来也更快了!”
柳云抱着孩子,和丈夫一起起身表态。
“大家以前都是苦日子过过来的,在这里别的不提,只要肯卖力干活,先生就不会少我们一口饭吃!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难处的,尽管来问,咱们都是洛阳一家人!”
越来越多的洛阳老人起身发言表态,看向新人们的目光也减少了打量,多了热情真挚。
新人们把这些看在眼里。
有人拉着孩子道:“我们什么都愿意学,什么活都愿意干,只求孩子们能平安长大,报答先生的恩情!”
呜咽声也响起,眼尖的小白看见还有人要跪下,制止道:“不要跪!”
“洛阳的规矩,你们的膝盖,跪天、跪地、跪祖先和神明都可以。在城里,对人有对人的礼仪。”
“明天开始,你们白天跟着他们一起做活,晚上开始学习。
老人里头,选出学的比较好的,给新人扫盲,教他们洛阳的礼仪规矩,认自己的名字,教导的额外工作也会算作工分记录。”
一听有工分,不少人都是眼睛一亮。
有老人问道:“先生,可以自己推举自己吗?”
小白:“你们可以自己推荐,最后由你们的组长定下名单。只是得教好,若有谁不会教,带的学生学习进度最差,七天一检查,进度太差就换人。”
又安抚了一番新来的人,让他们知道学习也是新洛阳人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和未来劳动息息相关后,小白再带着他们诵读一遍洛阳守则,就散了场。
马应他们带着新人去分配帐篷。
他还得告诉他们,大家刚来这里的时候,都是睡帐篷,裹这一条薄薄的保温毯,都是后来他们自己干活,挣到了工分,给自己买上的新衣,租上的房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