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子弟的话也让诸位长辈陷入思索之中。
三千百姓,绝不可能是流民,他们北方士族都很清楚这一点。
范阳原乃涿郡,现在这附近一片地方的军阀,是原汉赵将军,现自立拥兵的石勒。
这个羯族人不是好相与的,手下的兵成天就以劫掠为生,军队到处征粮抓丁,扫荡村庄,强征男子为奴卒。
他们留下来不是为了去死的,但是活又不能活的太摇尾乞怜,为了保全家族,卢植的曾孙卢谌跟随并州刺史刘琨,去年刘琨死后,他也不得出仕石勒,给他干活。
卢氏这样的士族帮助石勒政权建立汉人士大夫的典章制度、礼仪法规,只做文职、教职,不参与军事和内部派系斗争,靠此来保全家中大量田地和坞堡,维持卢氏宗族,继续以儒学传家。
虽然家族活了下来,但到底还是行为“失节”,心有郁闷。
但他们在郁郁的时候,关西一带的豪强已经先下手,给离得近的洛阳送人送关怀了,这车要是没赶上,以后要是洛阳收复天下,他们哪里比得上人家雪中送炭的。
【“《洛阳守则》的卫生篇,一共四条,更是新洛阳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净水沸饮:水致病,沸而后饮。城主赐福,亦有良方护身。
餐前必漱: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秽物不入口,百病自然休。
秽物归位:痰溺有厕,垃圾有筐。街道屋舍,务须日日扫洒。
沐浴洁身:三日一沐,五日一浴。澡堂乃天赐之福,当勤用以净体肤。”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都是人人都懂的生活常识,在此说明一下,在那个时代,这都是只有贵族阶层才能过得日常生活。
干净的水洗手漱口,吃干净的东西,拿烧开的热水喝,三天五天一洗澡……干净的水,干净的食物,烧开的热水,人口占据最多的底层百姓,根本 没法这样生活。
他们一没有干净的水源,二没有能烧水柴火。
知道了这些,再看圣王在洛阳先后建立公厕和公共浴室,我们就知道,他始终都把三千新洛阳百姓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老蔡说完,画面变成新洛阳的夜晚,少年人坐于高台之上,温声向台下众人传授《洛阳守则》,教导他们为人的道德,生活的卫生,洛阳城要遵守的秩序,公共道德,和积极向学。】
这《洛阳守则》的五篇十六条内容都放出来,实在是戳中了传统儒学派,以及不满现在放浪形骸清谈士族们的保守派的心。
孝悌篇维护伦理道德,勤学篇尊师重道,公德篇劝人勤劳,大家互相爱护彼此,爱护公物……
每一条,都让他们心动不已,直呼洛阳的那位真是乱世中难得一见的明君圣主。
“‘学以致用’说的真好,‘耕读务工,皆含大道。用心体悟,必能精益求精’。”
“可这‘童叟皆学’是否过分了些,‘无论长幼,皆需向学。日识一字,月知一理’,百姓已经每日要劳作,还让他们学习?”
“不学,他们哪里知道那什么‘卫生知识’?不学,他们怎会遵守这《洛阳守则》?”
韦家,韦氏子弟看着天上微生先生与洛阳百姓们传道授课的和谐场面,也是放了心。
尤其是韦单那五个的母亲,看见自己孩子在那儿不缺吃喝,周围的人也从流民变成学礼讲卫生的新洛阳城民,她们对孩子的安全算是彻底不用担心了。
韦喆抚须笑道:“虽只有洛阳一城,但仁义之分已显,天下群贤想必会蜂拥而至。”
来吧,来吧,来了也是在他们韦氏后面,他们韦氏子弟已经都送几个过去了,三千百姓也是他们韦家牵头搞来的,还是第一个主动接触投诚的,其他人拿什么和他们比?
韦布也笑道:“童叟皆学,尊师重道”
韦氏族人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而外头缩在一起的奴仆佃户们,则是看着天上那些不缺吃喝,还能坐下安心学习,有条件讲究卫生。
一老叟面露期盼道:“净水漱口洗脸,饮温凉的沸水,还有三日一沐五日一浴,这哪里是我们能讲究的了的。他们跟着那位去了洛阳,都洗上热水澡,穿上新衣了……真好,真好。”
旁边有人问道:“我们能去洛阳吗?”
其他人不语,但看着天上的目光,都是十分渴望。
那些人,一部分曾经都是韦氏坞堡的,是和他们相识,一样过着每日劳作,食不饱腹生活的同伴。
曾经以为同伴被选中去送死,哪里想得到,不是送死,还碰上了好主人,每日光是吃就比他们强上不少。
虽说也每日劳作,但他们劳作是能换到食物的!
【“提到了公共卫生知识,我们就不得不顺带一提,从新洛阳城建时期,同步开始发展的防疫医学了。”
大大的“防疫”二字砸了出来,音效十分有力。
“传染性疾病的防疫措施分三类,一,控制传染源;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