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中,小白今天又来了客人,还是两位远客。
“吴表兄,孙表弟,从江东远道而来,一路上的风景,可要和朕好好讲讲。”
舅舅吴景的次子吴祺,十五的年纪,姨父孙坚的次子孙权,今年九岁。
两位舅舅和他们的长子都在地方就任,次子的表兄弟都送来长安,既是给皇帝表达示好,也是为了让家里在长安有个人脉。
孙家是微末寒门,吴家是江东名门,但是仅限江东。
换句话说,他们两家,比不上顶级的经学世家,比不上那些文法士族,家族财富和影响力也比不过关东关西这些富庶之地的豪强。
现在两人摇身一变成为外戚,传统的洛阳、长安势力,虽然会看在他们是皇帝舅舅和姨夫,以及孙坚大破董卓的能力上高看他们两眼,但是这么有潜力的外戚,他们把人打发到地方那就更没心理压力了。
大汉外戚、宦官、朝堂争斗不休,趁着孙吴两家外戚还没形成实力,把人赶紧先折腾出去。
小白也没想给自己找高辈分的长者在朝廷里压制自己,对把人调外面去毫无心理负担,不然把人留在长安,官职的分配还有京畿军权也不好安排。
做归做,但是还是得维系一下感情,因此在和孙坚吴景见面时,主动提议先给孙策和吴奋两位表兄册封,然后透露一番现在朝堂不稳,他有些事也没法做主,在说了给两个舅舅的安排,请求他们到任上能好好治下,最后就是邀请小一点的表兄弟来长安,陪自己读书。
虽然他很小气,连个官都没许,但是一般来说皇帝有这个心,就是要给自家表兄弟封官的意思,所以合计一番,孙坚和吴景接受了。
两人联袂出了未央宫,下午的时候,吴景又偷偷过来,和小白拉关系。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他这做舅舅的才是小白忠实的拥趸,孙坚这个寒门出身的虽然厉害,但只是姨父,远近亲疏,一目了然。
小白十分感动,然后拉着舅舅说了半天的江东规划,希望吴家能压服江东众多世家,他愿意提供除帮助外的一切支持。
不是他小气,是他作为一个十一岁登基的也幼年皇帝,提供不了帮助这才正常。
孙坚也察觉到了吴景的动作,因为在吴景走后,宫门关闭之前,他也又来了一趟未央宫。
想必也是知道论关系姨夫不比舅舅亲,所以他主要是说自己对大汉现状的痛心疾首,和他想要为大汉发光发热的理想。
小白又被感动到了,希望这位姨夫可以盯紧不安分的汝南袁绍,他会为姨夫提供一个安全的大后方,如果他被朝堂人胡乱攻讦,自己会相信他的!
送走两位舅舅后,小白就是稳固长安和洛阳,然后就是杨彪提议改经书,立太学,一年之后,经过众多的纷争,现在长安学风鼎盛,太学考试在即,他的两位表兄弟也姗姗来迟。
已经算得上是小大人吴祺举止有礼,只是目光之中还会透露出一些畏惧之色;更年幼的孙权礼仪也分毫不差,虽然年幼,但是比吴祺看着都还镇定些。
许是来之前家里也吩咐了什么,他们两个在小白面前,呈现出一种看着亲近实则有别的状态。
也确实和小白想的一样,吴祺和孙权确实有被各自的亲爹吩咐。
作为外戚,他们俩是一体的,都得和皇帝好好处关系,但作为吴家人和孙家人,不能让外戚的资源被另一边攫取太多。
这两个都是只知道亲爹去参与征讨董卓的事业,结果回来摇身一变,他们成了大汉外戚了,天子表兄弟了。
顾不得感慨,两个人都在家里被压着读书,春天一过,就一起塞往长安来,入了巍峨的未央宫。
壮丽以重威的宫阙宏伟至极,哪怕存留的建筑不多,可作为汉室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每一个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它的高大所震撼。
而这里的主人,他们的表兄弟,只比孙权大三岁的刘皓就端坐在上,抬眼遥望殿门,见了他们二人后,放下手中的书卷,笑着让他们进来。
虽然一开始短暂地被天子无害且好看的外表迷惑了,但是大家开始说起话来之后,吴祺和孙权就完全没有没把他当做同辈的兄弟了。
天子问他们一路过来的风景,年龄大些的吴祺就认真说,然后天子路上都是什么地,可都有人耕作,有无荒地,这就不是赶路的他们能了解的了。
孙权有哥哥孙策,吴祺也有哥哥吴奋,但他们的兄长从未让他们有如此压力,需要绞尽脑汁想着怎么回答。
好在孙权机灵,在几次差点回答不了话后,直接说起长安的热闹,说他们进入长安之后,看见路上那些匆匆而过的学子。
小白笑道:“卢公和郑公的讲学,这些学子自是不愿错过的。吴表兄若是有求学之心,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吴祺腼腆笑了笑,附和道:“陛下说的是,卢公和郑公的讲学,可不能错过。”
孙权也说可惜自己年纪太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