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岁的老将从人群之中走出,他须发皆白,面容刚毅,眼神却苍凉不少,挺直的背缓缓弯下,朝秦王一拜。
“老臣皇甫嵩,见过秦王。”
他眼神苍凉是有原因的,只因他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
董卓早年以游侠身份结交羌中豪帅,皇甫坚寿作为同为凉州安定望族的子弟,两人认识。
在洛阳,哪怕董卓还无名无分的,但是和老上司皇甫嵩起冲突了,恼怒到要杀他,还是皇甫坚寿拜访董卓当众叩头泣求,促使董卓释放其父,经此一事,他甚至被被董卓拉到身旁一起同坐。
董卓这么个疑心不小的人,还能和皇甫坚寿同坐,可见对他是真的信任。
秦王如果要处置他,无论是以他皇甫家作为汉臣却向董卓屈膝求饶,还是他儿子和董卓的私交,天下人都会毫无异议。
卢植看着老友的背影,已经做好了等下为他向秦王求情的准备。
不就是被汉家天子厌恶吗,反正以前刘宏就经常因为他的各种上书和劝诫不喜欢他,再多一个刘皓也没什么。
小白想扶他来着,但是他现在个头还小,皇甫嵩一拜,正好手差不多在他头顶的位置,他就放弃了。
“凉州乃关中屏障,非皇甫公不可镇之。我意拜皇甫公为凉州牧,镇大汉边境,守住西疆。”
皇甫嵩猛地抬头,老将军的眼神很是不可思议。
小白宽慰道:“您在洛阳,也不曾向董卓屈膝,对大汉之心,青天可鉴。”
皇甫嵩正待说什么,却又听见秦王道:“只是令郎被父皇封官,却向董卓当众叩头泣求。虽是孝子,却不可再为我汉臣了。”
人群之中的皇甫坚寿也走了出来,苦笑一声,主动拜谢辞官。
“我身为汉臣,却向董卓屈膝,如此行径,辱没门楣,不配再为官。”
事也都是他干的事,虽然是孝子,为了保住父亲才干了这么多的事,但他的官位就是刘宏给的,吃的是汉家俸禄,还是武将世家的子弟,当众向董卓叩头泣求,这种事情还是太炸裂了,再孝也洗不了,硬洗也只会是王权派和孝顺派的对轰。
况且只是他被罢官而已,皇甫嵩还被秦王大方地拜为凉州牧,新君表示了他对皇甫嵩的重视和放心,只是让他儿子罢个官而已,已经很仁慈了。
既然皇甫嵩没事,卢植就也收回了准备求情的话。
而秦王的话也就到此为止了,剩下的臣子,他准备回长安再做安排,现在还有重要的事,就是赶紧先让杜畿先和吕布去找徐荣劝降。
此刻正带着凉州主力部队在拦截孙坚的徐荣,根本不知道后方发生的异变,就看见吕布带着杜畿前来,然后跟他说董卓已死,郭汜、李傕也都没了,让他投降。
吕布嘴太快了,让徐荣都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先把吕布他们看成敌人。
还是杜畿上去,好言劝说。
“将军乃是汉臣,董卓为贼尔,昔日将军在他帐下,他令莫敢不从。如今董卓已死,西凉军不可为无主之兵。”
这话意思很明显了,秦王让人来劝降他,直接给他定性是被董卓所迫,并且有意让他掌管西凉军。
“将军之神勇,秦王也都看在眼里,徐将军若愿同我回长安,秦王意拜您为镇西将军,统西凉兵,守凉州要隘,抵御胡羌。”
徐荣犹豫了。
他不是凉州人,虽然比起吕布,那妥妥的受董卓重用,但也算不上董卓的嫡系部队,并且他的身份认同也还是汉臣的。
如果这时候投了,自己也依然还是汉臣,而不是叛逆,并且手里的兵权也不会丢失……
杜畿继续加大劝说力度。
“夫智者顺时而动,勇者择主而事。今天子守关中,将军若以关中为基,外御群寇,内安黎庶,则功在社稷,名垂竹帛,岂与李傕辈同腐哉?”
郭汜、李傕那俩是必须是死的,因为他们屠了弘农杨氏。秦王现在前期还需要杨彪这个招牌来为他做很多事,所以他必然要帮杨彪报这个仇。
但是徐荣不一样。
他一不是董卓亲戚,二不是董卓亲信,三没干什么脏事,四还展现了自己超绝的军事能力,这可太能拉拢了。
在杜畿一番好言相劝之下,徐荣投了,带着西凉兵火速撤退,去长安转正。
都快被他抵御退回洛阳守城的孙坚,就这么看见他快速退兵。孙坚以为盖勋在长安那边夹击董卓成功,所以徐荣快速回去救援呢,也毫不犹豫跟上,结果就遇上了朝他骑马跑来的杜畿。
“孙太守!”
杜畿劝完徐荣就火速来找孙坚,目的就一个,让孙坚先拦住关东联军,不许他们的兵冲进洛阳城。
孙坚表示这他也想到了,“我已让吴景率军守城,不让外人有可入之机。”
毕竟他不只是大汉忠臣,还是未来大汉皇帝的大姨夫,已经把自己放在外戚思维的孙坚,半点不想让关东联军入洛阳。
杜畿很欣慰,不愧是陛下说的联军之中唯一能打的“正战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