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道德沦丧,而是风险分配的巨大失衡。
如果一个讹诈者发现,成功可以获得巨额赔偿,失败最多只需一句轻飘飘的“看错了”,作恶就成了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相反,一个善意救助者却可能因为一次热心相助,陷入无休止的纠纷和精神折磨。
在这场奇怪的博弈中,理性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绕道而行。
这不是冷漠,而是普通人对自己最基本的保护。
文章最后附上了鹭岛事件的进展,表达对那位女孩的声援和对真相的期待。
【帖子下方热门评论】
“写得太好了,就是系统性困境!不能总让好人寒心!”
“支持讹诈入刑,不然这种事会没完没了。”
“看完文章更难受了,感觉是个死循环……”
“希望鹭岛景方这次能硬气一点,把讹诈的抓起来?”
“转发起来!让更多人看到!”
“早就说了别扶别扶,血的教训还不够多,傻x。”
“不是我们冷漠,是代价付不起啊。”
“实名围观一下翻车现场。”
鹭岛市,临海酒店套房。
“哥?你怎么来了?”
陈媛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和脆弱,侧身让陈威进来。
陈威没立刻回答,他先快步走进房间,目光迅速扫过整个环境,确认没有外人,窗户锁闭一切安全。
然后他才转过身,深深地看着陈媛,松了口气的同时,眉头又紧紧锁起。
“我能不来吗?一打开手机全是鹭岛的热搜,我差点没急死。”
“我没事了,哥。”
陈媛轻轻摇头,语气平静说道,“就是做了个笔录,警方问完就让我回来了。”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陈威重复了两遍,紧绷的肩膀稍微放松了些,但脸色依旧凝重。
他走到沙发边坐下,揉了揉眉心,叹了口气。
“媛媛你就是心太善了。”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
“但是,唉现在这个世道,有时候好心不一定有好报。哥不是让你以后别做好人,是希望你……
怎么说呢,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先保护好自己,别再自己靠上前了好吗?”
这番话他说得有些艰难,这事真的有些让人心寒,但作为哥哥,他更怕自己老妹受到伤害。
“不过,这次这事没完。”
陈威拿出手机,语气变得果断而冷静:
“我来的路上已经跟顾远通过电话了,咱们组了一个律师团队,正在赶来的路上。”
“咱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这委屈绝对不能白受,那家人有一个算一个,咱们就告到底,全都跑不了。”
陈媛轻轻点头,顺从地回应了:“嗯,我听哥的。”
但她心里早已有了定夺,这件事绝不能就这样收场。
陈威见老妹情绪稳定了,稍微放心了些,“他们明天一早就能到,你在酒店好好休息。一切交给哥来处理。”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
鹭岛市一家高端商务酒店的会议室内,气氛沉静而专业。
长长的会议桌一侧,坐着陈媛和陈威。
另一侧,是顾远通过集团关系找到的四名顶尖律师组成的精英团队。
为首的是一位年近五十气质沉稳的男律师,姓周,是国内知名的侵权纠纷和刑事诉讼专家。
他打开面前的平板电脑,语气平和但条理异常清晰:
“陈女士,陈先生,情况我们已经详细了解过了。首先请您放心,从法律角度而言,您的处境非常安全。”
“此案的核心在于举证责任。”
周律师继续道,“根据民诉的基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徐家人指控您撞人致人死亡。
那么他们提出这个主张,就必须拿出证据来证明撞击事实的存在、您的过错以及撞击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目前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事发地是监控盲区,对方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他们几乎不可能告赢。”
陈威松了口气,但随即追问:“那对方现在人死了,会不会?”
周律师点点头,表示理解陈威的担忧:
“这就是此案最麻烦的地方,也是对方家属有恃无恐的原因。
虽然证据不足,但一旦涉及其死亡,事情就会变得异常复杂。”
旁边一位干练的女律师李律师接口道:
“是的。对方现在打的就是情理牌和舆论牌。他们试图用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和家属的悲情形象来绑架,施加压力。
他们根本目的可能不是胜诉。因为他们赢不了,而是要逼迫我们进行高额调解。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场稳赚不赔的收益,赌我们会为了息事宁人而妥协。”
第三位较年轻的张律师补充道:
“我们今早已经派人去事发地再次进行了勘察,确认了监控盲区的事实。同时我们也开始尝试寻找当时的目击者,但希望渺茫。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网络舆情对您比较有利,但徐家人也开始在尝试发布一些混淆视听的视频片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