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的脑补能力简直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盯着能量检测仪屏幕上那道歪歪扭扭的峰值波形,眉头拧成麻花,手里的铅笔在小本本上画了个堪比儿童简笔画的“能量传播路径图”,连箭头都画得颤巍巍的。“你看啊麻薯,”她蹲在笼子前,把本子凑到麻薯眼前,“这波峰比你跑轮启动早零点三秒,频率还跟上次阳台震动对得上,肯定是外面有‘能量源’先搞事,才惊得你灵气紊乱!”
她甚至还伸手摸了摸麻薯的脑袋,语气满是“我家崽受委屈了”的怜爱:“咱们麻薯多乖啊,平白遭这无妄之灾,下次妈妈一定把检测仪调得更灵敏,抓住那个‘幕后黑手’!”
麻薯蹲在手心,努力憋着笑,还得配合演出——小爪子轻轻扒拉她的指甲,黑豆眼水汪汪的,连尾巴尖都故意抖得跟触电似的,活脱脱一副“刚才吓死鼠了,现在还腿软”的可怜模样。
“乖哦,给你加两勺酸奶粒压惊。”小美果然被哄得心软,转身去拿零食时,还差点踢到脚边的拖鞋。麻薯趁机冲阳台方向甩了个“计划通”的眼神,却见阿肥蹲在空调外机上,尾巴慢悠悠扫着爪子,绿瞳里明晃晃写着“走了狗屎运的蠢货”,气得麻薯偷偷朝它龇了龇牙。
接下来几天,麻薯彻底化身“演技派仓鼠”。白天在小美面前,它会故意在能量检测仪旁“慢悠悠跑轮”,让数值维持在“轻微修炼波动”的安全范围——甚至小美问“刚才是不是在吸收能量”时,它还会象征性啃两口粮,假装“听懂了”;可一到晚上关了灯,它立刻切换“卷鼠模式”,对着笼子铁丝练“信号欺诈”。
练这技能可遭老罪了:一开始只能维持3秒,一超时手机就“嘀嘀”尖叫,吓得它差点蹦到天花板,还得赶紧装作“被警报吓到乱窜”;后来好不容易撑到8秒,又因为分心,把“静止假象”搞成了“原地抽搐”,被起夜的小美以为是“仓鼠癫痫”,差点连夜抱去宠物医院,吓得麻薯赶紧恢复正常,装成“只是打了个哆嗦”。
至于《星辰鼠蹋步》,更是血泪史——为了练垂直爬墙,它摔了八回,每次都把屁股摔得生疼,还得偷偷把掉的银毛藏进木屑里,生怕小美发现“我家仓鼠怎么秃了一块”。直到某天深夜,它终于借着笼壁的摩擦力,在垂直的玻璃上连跑了三步,激动得差点咬碎跑轮,结果动静太大,吵醒了沙发上的阿肥,被猫主子用“看智障”的眼神盯了十分钟。
“就是今天!”周末清晨,听着小美哼着歌出门逛街(还特意给阿肥添了三勺猫粮,美其名曰“请你看家”),麻薯瞬间支棱起来,爪子在跑轮上敲得跟打节拍似的。
它先按“老规矩”在跑轮上“正常营业”了五分钟,让GPS记录下“活跃轨迹”——甚至还故意放慢速度,假装“没力气跑太快”,免得小美回来起疑。然后它深吸一口气,爪子按在项圈背面的信号触点上(这是它偷偷研究三天发现的“破绽”),心里默念:“信号欺诈,启动!”
手机APP上的小红点瞬间定在跑轮旁,纹丝不动,跟被钉住了似的。
麻薯像道银箭窜出笼子,直奔厨房——它早踩过点了,厨房窗户缝够大,外面那根燃气管道粗得像“仓鼠专用登山梯”,就是有点滑。它爪子弹出小刃,扒住管道外壁,《星辰鼠蹋步》全力发动,银灰色的毛被风吹得贴在身上,活像个挂在管道上的毛球。
刚爬一半,一只麻雀扑棱着翅膀停在旁边的空调外机上,歪着脑袋看它,还叽叽喳喳叫了两声,像是在嘲笑“这仓鼠是不是想不开要跳楼”。麻薯没空搭理,爪子扒得更紧了——上次它就是被一只鸽子干扰,差点摔下去,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分心!
十分钟后,麻薯终于翻过天台护栏,一屁股坐在地上喘气,爪子还在微微发颤。可还没等它缓过来,眼睛突然瞪得溜圆,尾巴都竖成了天线——
天台中央,摆着个比它身体大十倍的白色陶瓷卫星锅,风吹日晒得掉了漆,边缘还缺了个角,活像个被遗弃的大脸盆。可在卫星锅正中心,居然有个浅浅的凹坑,坑里积着昨晚的雨水,水面上飘着一小片苔藓——那苔藓发着淡蓝色的光,像撒了把碎月亮,溢散的能量温柔又精纯,比蓝荧莓的灵气浓十倍,连它体内的《吞天诀》都开始自行加速运转,跟饿了三天的猫见了鱼似的!
“吱!!!”麻薯差点蹦起来,心里疯狂刷屏,“这是月光圣杯吧?是吧是吧!修仙鼠的退休金啊!以后再也不用偷老头的灵植了!”
它连滚带爬冲过去,爪子刚要碰到水面,突然一声破锣似的“咕呱”炸响,吓得它差点栽进坑里,尾巴都炸成了蒲公英。
卫星锅另一侧的阴影里,慢悠悠爬出来个“大家伙”——比麻薯大两倍,背着个土黄色硬壳,壳上还有几道旧划痕,活像披了件破盔甲;四肢粗短,脑袋扁得像块饼,一双鼓鼓的眼睛半睁半闭,看起来又呆又懒,爬一步能停三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