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于明代广信府贵溪县管辖,
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
地处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地势由南北两端逐渐向中部倾斜,呈明显的马鞍形地状。
地貌形态上属中低山丘陵地区,境内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间地,位于信江之上,
有东连江浙、南控瓯闽的重要区位特征,素有“四省通衢”之美誉。
境内的龙虎山,为道教名山,是张道陵修炼之地,迄今已1900多年,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其隶属的贵溪县,前身为馀汗县,属九江郡,始设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改为豫章郡管辖。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割饶、建、衢、抚四州地置信州,贵溪之地分属信州弋阳县和饶州余干县。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以弋阳西境及余干东南境,置贵溪县,为信州所辖。
大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信州为信州路,属江浙行省。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元璋派胡大海攻取信州,改信州为广信府。
鹰潭镇贵溪县,开始由广信府管辖,一直到今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
广信府的治所,即为上饶县!
从贵溪县的鹰潭镇,到上饶县,
中间隔着有弋阳县、兴安县,铅山县三县!
其中贵溪县,弋阳县、铅山县,上饶县,四县自西向东,依次排列,一同位于信江河之上!
地形都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为信江河谷地与山地丘陵交错分布,
总体而言,地势平坦,
因位于信江流域平原之上,加之东南高、西北地,极易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
且四县之间,有信江河水沟通,已经连为一体,
而信江,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丰溪,在上饶县汇合后始称信江。
干流自东向西流向,流经玉山、广丰、上饶、兴安、弋阳、贵溪等多个县市。
信江以上饶县和贵溪县鹰潭镇为界,
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上游沿岸一带以中低山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故水流湍急!
而上饶县和贵溪县鹰潭镇之间的中游为信江盆地,
地势较为平缓,水流也相对平稳,
虽然可以作为漕运,但水流平稳,极容易受到沿岸的攻击!
故四县以北,不在信江之上的兴安县,
此县,就承担着保护鹰潭镇到上饶县之间信江漕运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信江漕运,南明广信知府解立敬,
在信江流域,建有两个千户所,
其一,为南边的铅山县守御千户所,
其二,就是北面的兴安县守御千户所!
两个千户所,其中南边的铅山县千户所,仅有大军500人,
按照明代卫所制度,一卫由5600人组成,下辖5个千户所,
每个千户所,应包含士兵1120人?,
南边的铅山县千户所,却仅有大军500人,
原因为剩下的620人,全部调往了北面的兴安县千户所!
毕竟兴安县,位于信江以北,现在又是南明和满清交战之时,
地处信江以北,承担着保护信江漕运重任的兴安县,必然是满清进攻的第一目标,
故,剩下的620名铅山县守军,全部调往了兴安县!
兴安县,此刻有南明正规大军1740人,
加上本县的捕快、弓手、民壮?、火甲、保甲?、乡兵?等御守力量,
兴安县,兵力足有近上万人之多!
明朝规定,县衙“捕、快”属于“经制正役”,
捕,为捕役,有编制20名!
快,为快役,编制同样为20名,
捕、快,加一起,一县编制人数,共40人!
快,下面还有手,即为帮手,
一名快役,下面,可统领十名帮手,
故,明朝电视剧中称呼的捕快手 ,
实际上并不是指人,而是一种职业,
更加确切的说,是三种职业,
即捕役、快役、帮手,
最底层为帮手,其上为快役、再上为捕役,
捕役之上为捕头,捕头之上为总捕头,
总铺头之上为县丞,主管一县之治安,
故,在明朝,底层小民若是能成为帮手,
那也算一村之内的牛人了,官府中人了,在本村绝对是横着走之人,
故,不要小看帮手,若你穿越明朝成为底层小民,
第一个刁难你的,就是你惹不起的帮手,估计活不过三集就挂了,
故,大明一县之中,知县下达命令,一般就是快役带几个帮手去下面乡镇捉拿罪犯,
犯罪人数多时,由捕役率领快、手,下去拿人,
再多则由捕头,率领捕、快、手,下去拿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