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宇宙秘籍之七碎片 > 第3章 隐秘线索牵旧史

宇宙秘籍之七碎片 第3章 隐秘线索牵旧史

作者:盾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10:03:34

皇史宬的轮廓在晨光中渐渐清晰。这座建筑与宫中其他宫殿截然不同,没有朱红宫墙,没有琉璃瓦顶,而是用砖石砌成的平顶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坚固的堡垒。我躲在远处的槐树上,借着枝叶的掩护观察——墙头上铺着琉璃瓦,四角各有一座小亭,亭内各站着一名侍卫,腰间的弓箭搭在弦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正门是两扇巨大的石门,门环上刻着“守先待后”四个字,门口的两名侍卫穿着铁甲,手里的长矛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显然是精锐中的精锐。

“皇史宬藏的是祖宗家法,比国库还重要。”昨天那位老太监的话在耳边回响,“别说人了,连只鸟都飞不进去。”

但时枢的光芒此刻正稳稳地指向皇史宬的方向,手稿中提到的“夹层”,必然就在这座建筑里。我翻看老者给的手稿,其中一页画着皇史宬的草图,标注着“西墙第三砖有机关”。这行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每月初一、十五换岗时,守卫会暂时离开门口,去墙角撒尿,前后约一炷香时间。”

今天恰逢十五,正是机会。我计算着时间,从清晨等到正午,又从正午等到傍晚,终于在夕阳西下时,看到侍卫们开始躁动。换岗的队伍从远处走来,门口的侍卫互相行了个礼,便转身走向墙角——果然如手稿所说,他们背对着正门,解开裤腰带开始撒尿,嘴里还闲聊着什么。

就是现在!我从槐树后窜出,借着宫墙的阴影快速靠近皇史宬。石门的缝隙里透出一丝微光,我按照手稿的指示,找到西墙第三块砖,用手指轻轻一按。只听“咔哒”一声轻响,砖块竟向内凹陷,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

钻进洞口的瞬间,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里面是一条狭窄的通道,仅能容一人侧身前行,墙壁上布满了青苔,湿漉漉的水汽顺着衣领往里钻。通道尽头有一道木门,门轴早已生锈,我轻轻一推,门便“吱呀”一声开了,露出里面的景象——这里果然是皇史宬的夹层,空间不大,约摸一间书房大小,借着从砖缝透进来的微光,能看到靠墙摆着几个木箱,上面落满了厚厚的灰尘,显然已多年无人问津。

时枢在此时发出强烈的光芒,直指最中间的那个木箱。我走上前,吹掉箱盖上的灰尘,只见箱子表面刻着一行蒙古文,虽然我不识得具体内容,但从字体的遒劲来看,想必是当年元朝宫廷的物件。箱子没有上锁,我轻轻掀开盖子,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和皮革的气息涌了出来——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十几册古籍,封皮是用羊皮制成的,边缘已经发黑,但上面用金粉书写的蒙古文依旧清晰可辨。

我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的字迹是用毛笔写的汉字,显然是当年文人翻译整理的版本。开篇写着“元宫典仪录”,记录的是元朝宫廷的礼仪制度,从皇帝登基到日常起居,事无巨细。其中一段提到“元世祖定鼎大都后,沿汉制设太庙,然岁末祭天仍用蒙古旧俗,设‘柴坛’于南郊,焚松柏以敬长生天”,旁边还画着柴坛的形制,与《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南郊祭天”仪式对比,竟有七八分相似。

再往下翻,是一本《元宫雅乐考》,里面不仅记录了元朝宫廷的乐曲谱子,还有乐器的制作方法。其中一种名为“火不思”的弹拨乐器,配图看起来与后来明朝宫廷的“三弦”极为相似,手稿中提到的“文化如河”的比喻,在此刻得到了最生动的印证——原来明朝的宫廷雅乐,并非完全“白手起家”,而是在元朝的基础上改良演变而来。

最让我震惊的是一本《庚申外史》的抄本,里面详细记录了元顺帝时期的宫廷生活,甚至包括他如何研习汉族文化、如何与大臣讨论儒家经典。书中提到,元顺帝曾命人将《论语》《孟子》翻译成蒙古文,供后宫研读,这与后世史书里“元人粗鄙、不重文教”的印象截然不同。我忽然明白,《永乐大典》为何要刻意抹去这些记载——在“驱逐胡虏”的政治正确下,承认大明文化与元朝的传承关系,无疑会动摇王朝的合法性。

但文化的传承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就像眼前的这些古籍,它们证明了元朝宫廷并非只有“马上治天下”的粗犷,也有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而明朝宫廷在否定元朝政权的同时,却悄悄接过了文化的接力棒,将那些有价值的部分融入自身。这种“明贬暗承”的智慧,或许才是宫廷文化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时枢的光芒越来越亮,将这些古籍笼罩其中。我忽然注意到,其中一本《元宫舆服志》的夹页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用朱砂画的符咒,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永乐十二年,奉旨藏于此,待后世知者观之。”落款是一个模糊的“解”字——难道是《永乐大典》的总纂官解缙?当年他因“议立太子”触怒朱棣,最终被冻死在雪地里,或许他早就预料到自己的命运,才用这种方式留下这些“不合时宜”的真相。

就在这时,通道外传来了脚步声,伴随着侍卫的呵斥声。我心中一紧,知道换岗时间已过,必须尽快离开。我将古籍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箱,盖上盖子,又用灰尘将箱子表面的痕迹抹去,然后迅速钻进通道,将石门恢复原状。当我再次躲到槐树后时,看到侍卫们正围着皇史宬的墙壁巡查,脸上带着疑惑——他们显然察觉到了什么,却找不到任何线索。

夕阳彻底落下,宫墙上的灯笼被一一点亮,昏黄的光芒在夜风中摇曳。我摸着怀里的时枢,它的光芒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明亮,显然已经确认了这些古籍的价值。《永乐大典》提供了大明宫廷文化的“正统框架”,而这些元朝古籍则填补了框架下的“隐秘脉络”,两者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宫廷文化传承图景——这正是“紫宸碎”碎片所需要的“真相”。

接下来,就是净化碎片的关键时刻了。我抬头望向天边的明月,它正高悬在紫禁城的角楼之上,清冷的光辉洒满宫城。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今夜的月色,与六百年前解缙藏下这些古籍时的月色,竟如此相似。而我,将在这片月光下,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喜欢宇宙秘籍之七碎片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宇宙秘籍之七碎片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