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21章 糙纸印乡痕:真味藏褶皱,虚仿露机心

村支书扛来的旧牛皮纸堆在草棚角落,像一座小小的土黄色山丘——每张纸都带着深浅不一的褶皱,边缘撕得歪歪扭扭,有的地方还留着当年包化肥时蹭到的淡蓝印记,指尖摸上去,能感受到纸纤维里嵌着的细沙。

“这纸当年能包种子、包化肥,现在就能包咱们的乡野故事,”岳川蹲下来,拿起一张对着光看,纸面上的细小孔洞像星星,“就用它做绘本的内页,不裁边、不压平,褶皱里都藏着乡野的痕。”

这话是借鉴前世地球“旧物改造绘本”的理念——让载体本身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旧纸的痕迹不是缺陷,而是时光的注脚,只是换了“化肥牛皮纸”的载体,伪装成“摸纸时的直觉”。

凌薇立刻掏出剪刀,却没按常规裁成整齐的长方形,而是顺着纸的自然褶皱剪,有的页边带着波浪形的撕痕,有的页角留着当年系麻绳的孔。

“星娱要是用这纸,肯定会用熨斗压平、漂白,再印上仿冒的褶皱,”她边剪边说,“可这淡蓝的化肥印、嵌沙的孔洞,才是纸的魂,弄掉了就成了没根的假东西。”

林野的相机对准一张带种子印的牛皮纸——上面有个浅浅的月牙形痕迹,是当年包玉米种子时压出来的。

“这痕迹得拍进绘本里,”他对着镜头调试焦距,“旁边配上周大爷说的‘当年用这纸包种子,怕蹭掉芽’,比星娱电脑画的‘乡野元素’真一百倍。”

周大爷就是送玉米的村民,此刻正蹲在旁边,用粗糙的手指摸着种子印,念叨:“那年春天,我用这纸包了三斤玉米种,种在村东头的地里,秋天收了满满一麻袋。”

陆哲掏出录音笔,把周大爷的话录下来,又凑近牛皮纸,录下手指划过褶皱的“沙沙”声:“这声音要当绘本的‘翻页提示音’,读者翻页时,就能听到纸的‘说话声’,星娱的合成翻页声,全是统一的‘哗啦’响,哪有这股子糙劲儿。”

夏晚晴坐在纸堆旁,给每一页配手写文字——没写在纸中央,而是顺着褶皱的弧度写,有的字歪在孔洞旁,有的字绕开化肥印:“糙纸皱,印乡愁,玉米种,藏里头;马灯亮,粥香稠,夜戏散,念不休。”

字迹用的是铅笔,故意留了点轻微的晕染,像当年村民在纸上记粮价时的随意,比星娱打印的宋体字多了温度。

周曼对接印刷厂时,特意强调“三不原则” :不压平褶皱、不遮盖痕迹、不统一页边。

印刷厂的师傅一开始不理解:“哪有绘本内页歪歪扭扭的?”

直到周曼发去星娱绘本的样图——纸页光滑得像塑料,褶皱是机器压的,淡蓝印记是喷绘的,师傅看完笑了:“还是你们的纸有味道,星娱那是把乡野做成了超市里的包装,看着光鲜,没一点烟火气。”

可当天下午,星娱就发了“‘复古糙纸’乡野绘本升级版”通稿——封面印着明星拿着“糙纸”摆拍,纸页看着发黄、带褶皱,实则是新纸染的色,褶皱是模具压的,连“化肥印”都是用蓝色墨水点的。

通稿里写着“采用古法造纸工艺,还原乡野质感”,配图里的明星手指白净,连一点细沙都没有。

“连手上的泥都懒得沾,还敢说还原乡野?”

周大爷刷到通稿,把手里的牛皮纸往地上一放,“咱们的纸沾过化肥、包过种子,他们的纸只沾过打印机的墨,能一样吗?”

果然,网友很快扒出破绽:“星娱的糙纸边缘太整齐,真正的旧纸撕出来是毛边的”“那蓝色印记一看就是喷的,真化肥印会晕开,不是这么规整的圆点”。

团队没管星娱的闹剧,继续往牛皮纸上添“真东西”——孩子们用蜡笔在纸上画,画田埂时顺着纸的褶皱画,让田埂跟着褶皱弯;

画粥锅时,故意把蜡笔涂在化肥印上,让粥香和化肥味“混”在一起;有个小男孩还在纸的孔洞旁画了只小虫子,说“虫子也想钻进纸里听故事”。

凌薇把孩子们的画贴在牛皮纸上时,没用电胶,而是用米糊粘——是村民大娘刚熬的,粘得不算牢,边缘故意留了点翘起来的角:“这样翻页时,能看到米糊的痕迹,像当年贴春联,星娱肯定用双面胶,粘得死死的,连点生活气都没有。”

陆哲的音频也按“纸的痕迹”分了类——带种子印的页,配上周大爷讲“种玉米”的声音;

带化肥印的页,混进锄头挖地的“噗嗤”声;带孔洞的页,加进虫叫的“唧唧”声。“

读者扫不同的码,能听到不同的故事,”他戴着耳机调试,“星娱的AR互动只会跳出明星头像,咱们的互动,是让读者跟乡野的时光对话。”

傍晚时,第一批牛皮纸绘本样稿做好了——堆在草棚的石板上,像一摞刚从田埂上捡来的旧物。

周大爷拿起一本,翻到带种子印的页,扫了扫二维码,听到自己的声音,突然笑了:“这纸会说话,还能把我的话记下来,比我家那台旧收音机管用。”

村支书扛着一捆新的旧牛皮纸过来,后面跟着几个村民,手里都提着布包:“家里翻出些当年包棉花、包红薯的纸,都给你们拿来,有的上面还有我娃小时候画的画,正好添进绘本里。”

其中一张纸的角落,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旁边写着“我要当赶车的”,是村支书的儿子小时候画的,现在他儿子在外地打工,每次打电话都问“村里的夜戏还演吗”。

夏晚晴拿起这张纸,在小人旁边补了句手写文字:“当年的赶车娃,现在正踩着乡路回家。”

字迹轻轻的,像怕惊扰了纸上的旧时光。林野的相机抓拍下这一幕——牛皮纸、蜡笔画、手写文字,还有村支书泛红的眼眶,画面里没有华丽的元素,却比星娱的任何宣传照都戳心。

周曼这时接到出版社的电话,语气激动:“你们的糙纸绘本样稿在业内传开了,好多绘本馆都来预定,说这是‘能摸、能听、能闻的乡野记忆’;星娱的升级版绘本卖不动,已经在偷偷降价清仓了。”

岳川挂了电话,看着草棚里堆得越来越高的旧牛皮纸,每张纸都带着不同的痕迹——化肥印、种子痕、蜡笔画、手写字。

孩子们围在纸堆旁,争着要在新拿来的纸上画“自己的故事”,周大爷蹲在旁边,给他们讲当年用这纸包红薯的事,陈老人的胡琴声从草棚外飘进来,调子软得像牛皮纸的褶皱。

凌薇突然从一张纸的褶皱里抠出个小小的东西——是粒干硬的玉米种子壳,不知道当年怎么嵌进去的,还带着淡淡的玉米香。

“把它粘在绘本的封面内侧,”她举着种子壳说,“每本都放一粒,让读者翻开就能摸到乡野的‘种子’。”

陆哲立刻把种子壳的“沙沙”声录下来,准备当绘本的“开篇音效”。林野的相机对准那粒种子壳,在牛皮纸的映衬下,它像一颗藏在时光里的小星辰。

岳川走过去,指尖碰了碰种子壳,突然想起周大爷说的“当年包种子”——下一章,这些带着种子壳的绘本,会跟着打工的家长,飘向远方的城市,把乡野的记忆,种进更多人的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