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05章 首发承旧声:真场聚暖意,虚席显冷清

在《槐巷声记》首发式的前一天,滨江书店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们正忙碌地跟着凌薇一起布置现场,他们并没有搭建华丽的舞台,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质朴和亲民的方式。

他们将书店角落里那张有些年头的旧木桌搬了过来,这张木桌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

工作人员们在木桌上铺上了一块和老茶馆同款的靛蓝土布,土布的颜色浓郁而深沉,仿佛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在桌角,摆放着一台中年男人捐赠的旧录音机。这台录音机虽然已经有些年头,表面也有一些锈迹,但它却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故事。

录音机旁边,堆着凌薇提前压好的槐树叶,每一片叶子都被精心挑选过,上面用铅笔工工整整地写着“槐巷声记”四个小楷字。

凌薇一边摆放着槐树叶,一边微笑着对工作人员说:“如果是星娱来办首发式,肯定会用LEd屏把整个书店围得严严实实的,那场面一定很壮观。

但我们要的是一种‘街坊聊天’的感觉,就像大家在老茶馆里围坐在一起,轻松自在地交流。所以,这张木桌上的划痕、录音机的锈迹,都是现场的一部分,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

林野扛着相机拍布置过程,镜头扫过贴在墙上的老照片——有苏阿婆翻账本的特写,有李叔煮馄饨的侧影,还有中年男人父亲当年在茶馆听评书的模糊影像(男人特意找出来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不用装裱,直接用图钉按在墙上,”他对着书店工作人员说,“像老茶馆的照片墙,歪一点也没关系,反而更真实。”

陆哲则在调试现场音效——他把中年男人的老磁带装进录音机,接了个小型音响,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评书的“滋滋”声;

还在签售台旁放了个“声音留言机”,读者可以录下自己的老物件故事,后续会剪辑进书的补充音频里。

“星娱的现场只会放明星的歌,”他边调试边说,“咱们的音效要让读者一进门就觉得‘回到了槐巷’,不是来参加商业活动。”

夏晚晴在旁边彩排弹唱,怀里抱着那把断弦吉他——她把磁带里的评书旋律编进了《闪光的手机》,唱到“评书声里藏着老巷的暖”时,特意放慢节奏,让吉他声混着录音机里的评书片段。

“不用追求音准完美,”她对着林野的相机说,“就像在老茶馆给街坊唱歌,跑调了也没关系,有温度就行。”

周曼当天对接了老物件主人——苏阿婆特意穿了件蓝布衫,是当年绣坊的样式;

中年男人准备带父亲的旧录音机来现场,让读者亲手按下播放键;

李叔则熬了锅馄饨汤,装在保温桶里,准备在首发式上给读者尝“槐巷的味道”。

“星娱的首发式只会请明星撑场,”周曼对着团队核对名单,“咱们的‘嘉宾’是老物件和它们的主人,这才是书的灵魂。”

可首发式当天早上,周曼就收到粉丝发来的消息:星娱在书店隔壁的商场搞了“顶流签售会”,主题也是“怀旧”,现场搭了鎏金舞台,摆着明星的等身蜡像,还雇了人举着灯牌造势,通稿里写着“顶流与你重温旧时光,签售会限量周边免费送”。

“他们连首发式都要跟咱们撞,”李叔提着保温桶走到书店门口,看到隔壁商场的灯牌皱了皱眉,“可他们连‘旧时光’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知道用明星骗粉丝。”

苏阿婆也跟着说:“当年的旧时光,是听评书、吃馄饨,不是看明星摆拍,他们学不像。”

岳川没理会隔壁的动静,反而让林野把书店的门敞开,让录音机里的评书声飘出去。

没过多久,就有路过的读者被声音吸引进来——一个穿校服的女生摸着墙上的老照片,突然说:“这张茶馆的照片,跟我奶奶相册里的一模一样!她总说当年在槐巷听评书,能看到李叔的馄饨摊。”

李叔立刻递上一碗热馄饨:“尝尝,跟当年一个味,奶奶要是喜欢,下次带她来博物馆,我再给她煮。”

首发式正式开始时,书店里已经挤满了人。苏阿婆坐在签售台旁,给读者的书上盖竹编印章(王爷爷特意编的),边盖边说:“这书里有绣坊的故事,你们慢慢看,看不懂的就扫码听,里面有我跟你们说的张阿妹。”

中年男人则在录音机旁,教读者怎么按下播放键,“听的时候别着急,慢慢等,这磁带老了,要等它‘醒’一会儿才清楚”。

夏晚晴的弹唱引来了最多人——她坐在旧木桌旁,吉他声混着评书片段,刚唱到“馄饨汤里煮着老巷的年”,就有读者跟着哼起来,其中一个老爷爷举着书喊:“姑娘,能再唱一遍吗?我想起我老伴当年给我煮馄饨的样子了!”陆哲赶紧把这段互动录下来,准备剪进书的后续宣传视频里。

林野的相机捕捉到很多温暖的细节:有读者把自己的老照片贴在墙上,旁边写着“这是我爷爷在槐巷的合影,1999年”;

有小朋友拿着竹编盲盒,让苏阿婆在上面签名;

还有人对着“声音留言机”录故事,说着说着就红了眼。这些画面,比隔壁商场里明星和粉丝的摆拍合影,多了太多真实的温度。

而隔壁星娱的签售会,却渐渐冷了下来——雇来的人举着灯牌站在原地,真正的读者没几个;

明星签售时只会说“谢谢支持”,连书的内容都答不上来;所谓的“怀旧周边”,是印着明星头像的塑料徽章,没人愿意要。

有个从星娱那边过来的女生,走进书店喝了碗馄饨汤,说:“这边才像‘怀旧’,那边就像个热闹的空壳子,连馄饨都是凉的。”

首发式快结束时,出版社的编辑找到岳川,手里拿着一叠合作意向书:“很多书店都想跟咱们合作‘槐巷主题展’,把书、音频、老物件模型放在一起;还有文化平台想做‘老物件故事征集’,让更多人把自己的故事发给咱们,后续可以再出续集。”

周曼接过意向书,笑着说:“咱们可以先从滨江的社区书店开始,把凌薇设计的竹编装饰、陆哲的音效都带过去,让更多人看到‘能摸得到的故事’。”

凌薇立刻掏出平板,开始画社区书店的布置图:“可以在书店里摆个迷你‘博物馆展柜’,放几样老物件模型,让读者边看书边‘逛博物馆’。”

陆哲则说:“我可以把读者在‘声音留言机’里录的故事,混进书的补充音频里,做成‘读者专属版’,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故事也被重视。”

夏晚晴也跟着说:“下次去社区书店,我可以带把小吉他,坐在书架旁弹唱,像在街坊家做客一样。”

岳川看着团队忙碌的身影——苏阿婆在帮着整理签好的书,李叔在收拾保温桶,林野在导出今天拍摄的素材,凌薇在画布置图,陆哲在整理留言机里的录音,夏晚晴在给“泡面”猫顺毛(它不知什么时候跟着周曼来了书店,正蹲在旧木桌下)。

书店的门还敞开着,录音机里的评书声还在飘,偶尔有路过的人探头进来,问:“这里是《槐巷声记》的首发式吗?我也想看看这本书。”

周曼把合作意向书放在旧木桌上,对着岳川说:“明天咱们开个会,把社区书店的合作细节定下来,还要跟那个捐老照片的读者联系,问问她愿不愿意把照片放进续集里。”

岳川点点头,拿起桌上的一本《槐巷声记》,封面的靛蓝布纹摸起来很暖,夹在扉页的槐树叶还带着淡淡的香,书里的二维码旁,印着一行小字:“这里藏着槐巷的声音,也藏着你的回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