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295章 藤箱藏绣忆:真纹承岁月,伪作露匠气

槐巷博物馆的门刚推开,老奶奶的藤箱就先“吱呀”响了一声。

藤条磨得发亮,铜锁锈得只剩个轮廓,她拄着拐杖,把藤箱轻轻放在捐赠区的竹桌上,喘着气说:“这箱子……跟了我六十年,里面装着槐巷绣坊的念想,今天给它找个家。”

团队围过来时,“泡面”猫先跳上竹桌,鼻尖凑到藤箱旁嗅了嗅,尾巴轻轻扫着锈迹斑斑的铜锁。

老奶奶笑着摸了摸它的头:“这猫通人性,知道里面是好东西。”

她从口袋里掏出串旧钥匙,钥匙链是个迷你绣绷,上面还留着半针没绣完的绿线——是当年绣坊的姑娘们一起做的,每人一个,串在钥匙上当念想。

凌薇蹲下来,帮老奶奶开铜锁——锁芯锈得厉害,她滴了点李叔馄饨摊的香油,慢慢转着钥匙,“咔嗒”一声,锁开了。

藤箱里铺着块靛蓝土布,上面整整齐齐摆着几样东西:一本泛黄的绣坊账本、一个缺了角的绣绷、几缕褪色的绣线,还有块绣着“槐巷绣坊”四个字的红绸帕,字是用金线绣的,虽然褪了色,却依旧亮眼。

“这账本是绣坊的老账本,”老奶奶指着账本封面,上面有个小小的“苏”字,是她的姓氏。

“我叫苏阿婆,当年是绣坊的最后一任掌柜,这账本里记着每个姑娘的绣活,谁绣了栀子花,谁纳了千层底,都写得清清楚楚。”

她翻开账本,纸页发脆,字迹是小楷,娟秀得像绣出来的线,“你看这页,记着‘小雅外婆,绣栀子花鞋一双,收纹银五钱’,就是之前捐布鞋的那个姑娘的外婆,当年她绣的栀子花,是槐巷最好看的。”

小雅正好来博物馆当志愿者,听到这话赶紧跑过来。

她凑在账本前,手指摸着“小雅外婆”四个字,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原来外婆当年这么厉害!我一直以为她只是个普通的绣娘,没想到账本里都记着她的名字。”

苏阿婆拉着她的手,从藤箱里拿出那缕绿线:“这是你外婆当年最喜欢的线,她总说这颜色像槐树叶,绣在鞋上最有生气,今天送给你,算是替她把线传下去。”

陆哲没急着录“声音故事”,而是架起相机,拍苏阿婆翻账本的动作——她的手指关节有点变形,是常年握绣针的缘故,翻页时特意用指腹蹭了蹭纸边,怕把脆掉的纸页碰破。“

这些动作里都是岁月的温度,”陆哲对着林野说,“星娱就算拍模仿视频,也学不会这种小心翼翼的劲儿。”

果然,当天下午就传来消息——星娱在隔壁街区搞了个“复古绣品展”,通稿里写着“顶流明星复刻百年绣品,传承非遗文化”。

可去过的游客都说,那些“绣品”全是机器印刷的,金线是镀金的贴纸,绣绷是新做的仿旧款,连“账本”都是打印的,字里行间透着塑料感。

有游客晒出对比图:左边是苏阿婆的旧账本,纸页泛黄,字迹娟秀;右边是星娱的“账本”,纸是新染的黄,字是电脑字体,“连苏阿婆账本里的墨点都抄不像,星娱这是把‘传承’当儿戏”。

苏阿婆的藤箱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凌薇找了块和藤箱里一样的靛蓝土布,铺在特制的竹编展架上,把账本、绣绷、绣线一一摆好,绣绷上还特意放了苏阿婆那半针绿线,“就像绣坊的姑娘们刚放下针线,下一秒就要回来继续绣一样”。

林野则在展架旁装了个小屏幕,循环播放苏阿婆翻账本的片段,还有小雅拿着绿线回忆外婆的画面,“让游客不仅能看,还能听到背后的故事”。

之前辞职的星娱员工——小杨和小夏,特意带着修复工具来帮忙。

小杨是学古籍修复的,他小心翼翼地把苏阿婆的账本拆开,用温水轻轻擦拭纸页,再用薄如蝉翼的宣纸修补破损的地方;

小夏则帮着整理绣线,把褪色的线按颜色分类,用旧纸包好,“这些绣线虽然褪了色,却是最珍贵的‘时光颜料’,比星娱的镀金贴纸值钱多了”。

“泡面”猫也成了藤箱展架的“守护者”——它总蹲在展架旁,盯着账本上的字迹,偶尔伸出爪子碰一碰绣绷,像是在和当年的绣娘打招呼。

有次一个小朋友想伸手摸账本,“泡面”突然“喵呜”叫了一声,小朋友吓得缩回手,苏阿婆笑着说:“这猫是在帮我看着账本呢,怕别人碰坏了。”

周末时,文化厅的巡展车开到了槐巷。

车身上喷着“槐巷记忆·老物件巡展”的字样,车斗里装着王爷爷赶制的竹编展架,还有打包好的老物件:苏阿婆的藤箱、小雅外婆的布鞋、老茶客的茶罐、星娱员工捐赠的纺车。

周曼拿着巡展清单,对着团队说:“第一站是滨江社区,那里有很多像苏阿婆一样的老街坊,肯定能听懂这些老物件的故事。”

苏阿婆非要跟着去巡展:“我要去给大家讲绣坊的故事,讲每个姑娘的绣活,让更多人知道,槐巷的绣品不是机器印的,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温暖。”

小雅也跟着去,她带着外婆的布鞋和那缕绿线,“我要告诉大家,这双鞋里,藏着外婆对我的爱,藏着槐巷的时光”。

团队装车时,“泡面”猫突然跳上巡展车,蜷在苏阿婆的藤箱旁,不肯下来。

林野笑着说:“看来它也要跟着去巡展,当咱们的‘移动吉祥物’。”

苏阿婆摸了摸它的头:“带上它也好,有它在,账本就不会孤单了。”

星娱的“复古绣品展”很快就冷清了——游客们看完星娱的机器绣品,都特意绕到槐巷博物馆,想看看苏阿婆的旧账本和小雅外婆的布鞋。

有个游客在网上留言:“星娱的绣品再光鲜,也没有苏阿婆账本里的一个墨点动人;他们的顶流再有名,也不如小雅讲外婆故事时的眼泪真实。”

巡展车出发前,李叔煮了一锅馄饨,分给大家:“路上吃,热乎。”

苏阿婆接过馄饨,看着巡展车上的竹编展架和老物件,突然说:“当年绣坊的姑娘们,也总这样一起吃馄饨,一起绣活,现在看着你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我们。”

岳川看着苏阿婆的笑脸,看着巡展车上的老物件,看着团队忙碌的身影——凌薇在检查展架的竹编,陆哲在调试录音设备,林野在拍“泡面”猫,周曼在核对巡展清单,小雅在整理外婆的布鞋。

他知道,巡展的路上会遇到很多人,听到很多故事,而这些故事,都会像苏阿婆的藤箱一样,装满槐巷的温暖,装满岁月的真实。

巡展车缓缓开出槐巷时,苏阿婆打开藤箱,摸了摸里面的账本,轻声说:“姑娘们,咱们要去新的地方啦,去给更多人讲槐巷的故事。”“泡面”猫从藤箱旁抬起头,“喵呜”叫了一声,像是在回应她的话。

车窗外的槐树叶在风里晃,阳光透过树叶,落在巡展车的车身上,落在藤箱里的旧账本上,落在小雅手里的绿线上——下一站的滨江社区,正有一群老街坊,等着听这些带着温度的槐巷故事,等着触摸这些藏着岁月的老物件,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