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93章 老街中秋夜:诗词佐月,工作室的初构想

滨江老街的中秋夜,华灯初上,月色如水洒在青石板路上。

挂着红灯笼的梧桐树下,团队的折叠桌像一条长龙般延伸开来,桌上摆满了各种食物和饮品。凌薇从家里搬来的电磁炉正欢快地煮着饺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周曼小心翼翼地将夏晚晴的吉他靠在灯笼旁,仿佛它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林野则举着相机,镜头对准了巷口那位卖糖画的老师傅。

老师傅手法娴熟,糖丝在他手中如行云流水般舞动,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兔子糖画便诞生了。

老程和张叔也带着家人来凑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小远手里攥着刚买的兔子糖画,兴奋地绕着桌子跑来跑去,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岳川蹲在桌边,认真地帮夏晚晴择芹菜。

他的指尖偶尔会碰到她的手,每次触碰,两人都会下意识地顿一下,然后相视一笑,继续手中的动作。

“去年中秋,咱们还在竹编作坊里改《遇见》的企划呢。”

夏晚晴把择好的芹菜放进盆里,感慨地说,“那时候凌薇还说,要是能有个固定的地方,不用总搬来搬去就好了。”

凌薇刚把煮好的饺子捞出来,听见这话就接茬:“可不是嘛!现在写企划得跑三个地方——我家客厅、老林的摄影棚、偶尔还得借小吴的皮具摊角落,上次周曼的编曲稿差点落在烤串摊。”

她放下漏勺,看着围坐的众人,“要不……咱们凑钱整个工作室?不用大,能放下桌子、乐器、相机就行,省得总跟打游击似的。”

周曼正调试手机里的伴奏,闻言抬头:“我早算过了,老街附近有个闲置的老商铺,带个小阁楼,租金不贵,改改就能用——就是得买些办公家具,还有录音用的隔音棉。”

林野立刻举着相机拍了张众人的表情:“我举双手赞成!以后拍素材不用再到处借场地,还能把咱们收集的旧物、乐谱都摆起来,搞个小展角。”

岳川看着大家眼里的光,笑着点头:“这事我也琢磨过一阵了,之前跟老徐聊《滨江忠犬》的后期,他还说咱们团队该有个‘根据地’。

等过了中秋,咱们一起去看那间商铺,家具、设备的钱,我来出大头,剩下的咱们凑,以后工作室是大家的。”

小远突然举着糖画跑过来:“岳川叔叔,工作室能放我的恐龙画吗?我画了夏晚晴阿姨唱歌的样子!”夏晚晴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当然能,还要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月亮慢慢爬上来时,凌薇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本空白笔记本:“上次岳川说,中秋该有首应景的歌,咱们今天不聊工作,就聊点软的——岳川,你之前写的那首《但愿人长久》,念给大家听听呗?”

岳川从口袋里摸出张折得整齐的纸,上面是他抄录的苏轼《水调歌头》,只在标题旁写了“中秋念月”四个字。

他清了清嗓子,念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老程跟着哼了两句,张叔的妻子拿出带来的月饼,分给每个人:“这是我妈做的苏式月饼,就着词吃,才够味。”

夏晚晴拿起吉他,轻轻弹起《但愿人长久》的旋律,月光落在琴弦上,她唱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巷口的糖画师傅也停下手里的勺,跟着轻轻晃头。

林野把镜头对准月亮,又扫过围坐的众人,低声说:“这画面,比任何特效都好看。”

正唱着,岳川的手机响了——是龙国电视台中秋晚会的导演,电话里说:“我们看了夏晚晴老师《朋友》《父亲》的演出,觉得她的声音特别贴中秋的氛围,想邀请她唱首应景的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合适的曲目?”

岳川捂住手机,跟众人比了个“oK”的手势,对着电话说:“我们正好有首《但愿人长久》,很适合中秋,明天就能把demo发过去。”

挂了电话,他笑着说:“咱们这中秋,还真是双喜临门——不仅有工作室的眉目,还能上央视唱月。”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一边筹备晚会演出,一边去看老商铺。商铺在老街中段,推门就是木质地板,阁楼能当录音间,楼下摆四张办公桌正好。

凌薇画了简易的装修图,周曼列了设备清单,林野则开始拍“工作室成长记”的短视频,从空荡的商铺拍到大家一起刷墙、搬家具。

夏晚晴练《但愿人长久》时,岳川找了张宣纸,用毛笔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二个字,打算当演出的舞台背景。

“你什么时候会写书法了?”夏晚晴凑过来看,字里带着点拙劲,却很工整。岳川笑着把笔递给她:“以前跟着爷爷学过几笔,你试试?”夏晚晴接过笔,在纸上写了个“月”字,两人的字挨在一起,倒像一对。

中秋晚会演出那天,夏晚晴穿着浅青色的裙子,站在铺着宣纸书法的背景前,吉他声起,全场静了。

她唱到“千里共婵娟”时,镜头扫过台下的观众,有人举着手机跟远方的家人视频,有人悄悄抹泪。

后台,团队的人挤在屏幕前,凌薇举着刚印好的“川晴工作室”(岳川和夏晚晴名字各取一个字)的门牌,笑着说:“等晚会结束,咱们就给工作室挂牌!”

演出结束后,团队回到老街,在新工作室的门口挂了门牌。路灯下,门牌上的字闪着暖光,凌薇煮了火锅,周曼打开音响放《但愿人长久》,林野举着相机,拍下大家碰杯的瞬间。岳川看着夏晚晴,她眼里映着灯光,轻声说:“以后咱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渐渐有了模样——楼下的展角摆了张叔的扳手、老程的简历、小吴的牛皮碎片,阁楼的录音间录了《但愿人长久》的正式版,凌薇的企划案整齐地放在抽屉里,周曼的编曲稿上画满了音符,林野的相机挂在墙上。

团队还多了个新习惯,每周五晚上开“故事会”,有人带家乡的菜,有人分享新收集的故事,偶尔老程、张叔也会来坐,聊起工地的事、修鞋的事,像一家人。

岳川没停下“抄作业”的脚步,他翻出地球的《诗经》选段,改编成适合吟唱的古风歌,让夏晚晴练;又开始筹备一部关于龙国传统节气的纪录片,请了老街的老人讲节气习俗,打算融入诗词和音乐,让文化类内容也成为工作室的特色。

这天,工作室来了个特殊的客人——之前在夜市摆摊的小吴,手里拿着个新做的钥匙扣,上面刻着“川晴工作室”。

“我想着给大家做个纪念,”小吴笑着说,“现在我的摊位也搬进了老街的文创区,多亏了你们的‘勇气摊位区’。”

岳川接过钥匙扣,放在展角最显眼的地方:“这是咱们工作室的第一份礼物,得好好收着。”

夕阳透过工作室的窗户,落在展角的旧物上,落在“川晴工作室”的门牌上,落在团队忙碌的身影上。

岳川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们要做诗词吟唱,要拍节气纪录片,要帮更多像小吴这样的普通人讲故事,要让龙国的文娱里,多些真实的温度,多些文化的厚度。而这一切,都从这间小小的工作室开始,从团队每个人的手里,慢慢写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