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78章 雨靴与感谢信:拒绝影视改编,让故事留在人间

锈铁乐队刚结束社区演出,小周就踩着沾泥的雨靴跑过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是封感谢信,字迹歪歪扭扭,末尾画着个小太阳。

“这是王奶奶写的,上次暴雨我送药,她摔了一跤,我帮她扶回家,现在她总在小区门口等我,说要给我煮糖水。”

老K刚把吉他放进包,影视公司的制片人刘姐就追了上来,手里的剧本封面上印着“《雨靴情缘》——

年度催泪爱情剧”:“老K老师,我们想把《雨靴》改成剧的主题曲,主角设定成外卖小哥和白领女主,雨天送餐一见钟情,多浪漫!我们给的版权费,够你们换套顶级设备了!”

阿哲的拨片停在弦上,眼里闪过点犹豫——之前乐队想换套新鼓,鼓手老曹的鼓皮都破了好几处,版权费确实能解决大问题。

“要不……咱看看剧本?”他小声说,“稍微改改歌词,比如‘雨靴里的水’改成‘雨靴里的星光’,既浪漫又不丢内核,行吗?”

小周没说话,只是把感谢信递到刘姐面前,纸页上还留着王奶奶煮糖水时溅的糖渍:“刘姐,我送药那天,雨太大,车陷在泥里,我是扛着药箱跑过去的,鞋里全是水,冻得脚趾发麻,哪有功夫一见钟情啊?王奶奶的腿不好,我帮她揉了半天膝盖,她后来给我缝了双鞋垫,说比谈恋爱暖多了。”

老K把剧本推回给刘姐,指了指小周雨靴上的新胶布——是王奶奶用自己的老花镜布缝的,边缘还留着细密的针脚:“您的剧要的是‘爱情浪漫’,我们的歌要的是‘日子的真’。

小周的雨靴里,装的是暴雨里的急、王奶奶的糖水、缝鞋垫的暖,不是一见钟情的星光——改了歌词,这雨靴就成了道具,没了小周的温度。”

刘姐皱着眉,把剧本翻到“雨中告白”的章节:“现在观众就爱嗑cp,纯讲普通人的故事没人看!你们看隔壁《外卖情缘》网剧,开播就爆,不就是靠‘雨天吻戏’吗?”

岳川正好提着刚买的糖水过来,是王奶奶让小区便利店代收的,保温桶里还冒着热气:“刘姐,您没尝过王奶奶的糖水吧?是用老冰糖炖的,甜不齁人,喝着暖到胃里。

小周说,这比剧里的‘雨中吻’实在——他送了三年外卖,没遇到过一见钟情,却收到过十多个顾客塞的热包子、暖手宝,这些才是外卖小哥的‘情缘’,不是您剧本里的浪漫。”

刘姐没再坚持,却撂下话:“你们会后悔的,现在影视oSt才是乐队出圈的捷径,错过这机会,下次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没过多久,《外卖情缘》网剧开播,主题曲是首电子风的“雨中恋歌”,剧情里的外卖小哥穿着干净的制服,雨天送餐还能保持发型不乱,网友吐槽:“这哪是外卖小哥?是穿外卖服的偶像吧!”

有看过锈铁乐队演出的观众,在弹幕里刷:“不如去听《雨靴》,那才是真外卖小哥的日子。”

更巧的是,小周帮王奶奶扶回家的事,被小区的监控拍了下来,有人把视频发到网上,配着《雨靴》的歌词。

“雨靴里的水是冷的,心里的火是热的”——视频里,小周扛着药箱在雨里跑,鞋跟掉了都没顾上捡,王奶奶在后面喊“孩子慢点”。

评论区瞬间炸了:“这才是《雨靴》里的人!”“比起剧里的一见钟情,我更爱王奶奶的糖水和鞋垫。”

王奶奶看到视频,特意让小周把锈铁乐队请到家里,煮了满满一锅糖水,还拿出自己缝的鞋垫,给乐队每个人都送了一双:“我年轻时是纺织厂的,手笨,缝得不好,但比买的暖,你们唱歌辛苦,垫着舒服。”

老K捧着鞋垫,突然有了新灵感——当晚就在排练室写了《感谢信》,歌词里全是小周和王奶奶的故事:“雨靴上的胶是老的,信上的字是软的,糖水的甜是慢的,日子的暖是真的”,编曲里还采样了王奶奶缝鞋垫的“针线声”,沙沙的,像落在心上的雨。

《感谢信》没做任何宣传,只是在社区演出时唱了一次,却被观众录下来发了网,播放量三天破千万。

有观众留言:“我奶奶也总给我缝鞋垫,听这歌想起她了”“原来最暖的歌,不用爱情,不用浪漫,只要讲好普通人的故事就行”。

影视公司后来没再找过乐队,《外卖情缘》网剧播到一半就因“脱离现实”下架了。

刘姐在一次行业论坛上,提到锈铁乐队时说:“我之前以为,故事要包装才好看,现在才明白,有些故事,留在人间比拍进剧里更有力量——小周的雨靴、王奶奶的感谢信,这些真实的温暖,是剧本编不出来的。”

锈铁乐队的新排练室,墙上贴满了普通人的故事:有小周送药的照片,有王奶奶的感谢信,有保洁李姐扫街时拍的日出,还有修鞋张师傅补好的旧鞋照片。

老曹的新鼓皮上,王奶奶用红笔写了个“暖”字,说是“给鼓声添点温度”。

一次演出结束,小周踩着新雨靴来后台——是乐队凑钱给他买的,鞋帮上绣着个小太阳,和王奶奶信上画的一样。

“我现在送外卖,总有人跟我打招呼,说听过《雨靴》,”他笑着说,“还有人给我塞糖水,说要像王奶奶一样,让我暖着。”

岳川看着小周的新雨靴,突然想起第一次听《雨靴》时的感受——不是震撼,是踏实,像踩在滨江的老街上,能摸到日子的温度。

他知道,龙国文娱的路,还得这么走下去:不是追着流量跑,不是围着剧本编,而是跟着普通人的脚步,把他们的故事唱成歌,让歌声里的暖,能传到更多人的心里。

后来,滨江的外卖站点里,总有人放锈铁乐队的歌;社区的长椅上,老人们会哼着《感谢信》的调子晒太阳;修鞋摊前,张师傅的收音机里,永远循环着《修鞋匠的锤子》。

这些歌没拿过什么大奖,没上过什么热搜,却像滨江的雨一样,落在普通人的日子里,润物无声,却暖得长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