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61章 糖丝牵起星穹梦,熬糖熬出古今香

在老街的糖画摊前,李伯稳稳地握着铜勺,仿佛那是他手中的画笔。他的动作娴熟而流畅,铜勺在青石板上轻快地游走,就像在纸上作画一般。

麦芽糖在铜勺的热力下迅速融化,化作一股晶莹的细线,随着李伯的手腕转动,线条在空中飞舞,宛如一条灵动的小龙。眨眼间,这条小龙已经盘旋在青石板上,栩栩如生。

仔细观察,龙鳞的纹路细如发丝,每一片都清晰可见,仿佛是精心雕刻而成。而龙睛处,则点缀着一颗小小的芝麻,这正是李伯祖传的“芝麻点睛”技法,让整条龙都活灵活现起来。

这个小小的糖画摊,其实是岳川团队“糖画星图坊”的起点。他们的目标是将传统的糖画艺术进行创新,使之成为一种“可吃、可看、可互动”的文化载体。

游客们不仅可以亲眼目睹李伯用古法熬制麦芽糖、绘制糖画的全过程,还能亲身体验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

更有趣的是,游客们可以用手机扫描糖画,通过AR投影技术,让这条“糖龙”瞬间“活”过来。

只见龙身逐渐幻化成一艘《星尘纪》中的星舰,龙鳞的纹路也对应着《玄黄纪》中的五行符文,仿佛将两个不同的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而熬糖的铜锅也被林野巧妙地装上了“温度传感器”,实时显示着《天工开物》中关于“糖霜熬制”的火候记载,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糖画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传统工艺的精妙之处。

“韩流的‘电子糖画机’刚进商圈,”项目组的小郑举着视频,机器臂精准地挤出彩色糖浆,几秒就做出个印着偶像头像的“糖牌”,“他们说‘手工糖画太慢,机器才高效’,还搞了‘扫码打印专属糖画’,排队排到街尾。”

李伯放下铜勺,指了指摊前挂着的“糖画谱”,泛黄的纸上记着“春熬桃花糖、秋熬桂花糖”的古法:“高效?糖画的魂在‘熬’和‘画’——

咱的糖要熬足三小时,糖丝才能‘牵而不断’;画龙要‘一笔成’,机器挤的糖没韧劲,一拿就碎。他们那是‘做零食’,咱这是‘做手艺’。”

夏晚晴正在调试“糖画声景”:熬糖的“咕嘟”声混着《古今辙》的笛音,李伯画糖画时,铜勺触地的“滋啦”声会触发《神话代码》的机甲启动音效。

“李伯说,‘熬糖要听声辨火候’,”她戴着耳机调整音量,“你听这熬糖的‘泡泡声’,小泡是‘生糖’,大泡是‘熟糖’,混着笛音像在唱‘火候歌’——比机器的‘滴滴’声有温度。”

林野的AR设计藏着巧思:糖画的“龙睛”芝麻是触发点,扫描后“糖龙”会从青石板上“飞”起来,龙爪抓着《星尘纪》的星舰模型,龙尾扫过的地方会弹出《天工开物》的“糖霜篇”原文。

“不能让AR盖过糖画本身,”他指着测试版,“糖画的晶莹感、芝麻的颗粒感,这些手工的细节要保留,AR只是给它‘添个故事’——比如告诉孩子‘这糖龙的鳞片,和古代铠甲的纹路是一个道理’。”

项目试运营时,矛盾还是来了。李伯看到小郑给糖画摊装“扫码屏”,当场把铜勺往锅里一墩:“画糖画要的是‘眼到手到心到’,加个屏让游客盯着手机,谁还看我怎么熬糖、怎么画?”

岳川没急着辩解,只是请李伯看了段早拍好的视频:一个小女孩盯着李伯画糖画,眼睛都不眨,等拿到“糖龙”后,扫码看到AR星舰,兴奋地拉着李伯问“爷爷,糖龙能飞到太空吗”;她妈妈在旁边说“孩子第一次主动问‘古代怎么熬糖’,比看动画片管用”。

李伯沉默着,用铜勺舀起糖浆,在石板上补了笔“龙尾”,突然说:“屏可以装,但得放旁边——先让他们看我画,再让他们扫。不能丢了‘看手艺’的根。”

调整后的“糖画星图坊”试运营当天,摊前的队伍绕了三圈。

游客里有蹲在石板前看熬糖的老人,有举着手机等AR的年轻人,还有跟着李伯学“走丝”的孩子——一个小男孩手抖,糖丝断了,李伯握着他的手,教他“手腕要稳,像牵着根会发光的线”。

夏晚晴的声景成了点睛之笔:当李伯画出“糖机甲”(造型来自《神话代码》),铜勺的“滋啦”声混着机甲的“嗡鸣”,小男孩激动地喊“我的机甲活了”。

韩流的“电子糖画机”很快出了问题。

机器做的糖画没韧性,游客拿在手里就碎;彩色糖浆是人工色素,甜得发腻;最尴尬的是,有家长发现“偶像糖牌”的头像印反了——机器没有“手工校对”,闹了笑话。

评论区里满是对比:“李伯的糖画能牵出长丝,机器的一捏就碎”“吃着李伯的糖,能听熬糖的故事,机器的只有甜,没别的味”。

“糖画星图坊”火了之后,衍生出不少新玩法。

李伯开了“熬糖体验课”,教游客按《天工开物》的古法熬“桃花糖”;夏晚晴把熬糖声、糖画声编成《糖丝谣》,成了短视频平台的热门bGm;林野则设计了“糖画机甲盲盒”,把《神话代码》的机甲做成糖画模具,孩子能自己动手画,扫描还能解锁机甲皮肤。

有海外游客专门来学糖画,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在我们国家,没有这样‘有故事的糖’——熬糖要听声,画糖要用心,扫描还能看星空,太神奇了。”

李伯笑着教他“走丝”,说:“糖是甜的,故事也是甜的,把两者熬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糖画。”

岳川翻着新的策划案,是“四季糖画节”:春天画“桃花机甲”,夏天画“荷莲星舰”,秋天画“桂花异兽”,冬天画“寒梅符文”,每个季节的糖画都对应《玄黄纪》的节气设定。

“糖画不是只能画龙画凤,”他对团队说,“它能装下星空、机甲、古籍——只要手艺在,故事就能一直熬下去。”

夏晚晴正在给“四季糖画节”编新的《糖丝谣》,用不同季节的自然声(春雨、夏蝉、秋露、冬雪)混着熬糖声,“要让游客一听就知道,现在该画什么季节的糖画。”

林野则在设计“糖画AR地图”,游客扫遍老街的糖画摊,能拼成一幅完整的《星尘纪》星图,“让整个老街都变成‘糖画星穹’。”

雪团蹲在糖画摊旁,尾巴偶尔扫过滴在石板上的糖浆,拉出细细的丝,像在模仿李伯的“走丝”。

夕阳把糖画的影子拉得很长,“糖龙”的AR投影还在青石板上盘旋,龙鳞的五行符文与老街的青砖纹路重叠,像把古今的甜,都熬进了这缕糖丝里。

没有人再纠结“手工快还是机器快”,因为当糖丝能牵起星穹梦,熬糖能熬出古今香,当游客愿意为一碗熬了三小时的糖、一幅画了十分钟的糖画停下脚步,所谓的“手艺”早已不是“慢”的代名词——它是温度,是故事,是能让甜里多一层“文化味”的魔法。

就像李伯说的:“机器能做出甜,却做不出‘熬糖时的耐心’,也做不出‘画糖时的心意’——这两样,才是糖画最甜的东西。”而这缕甜,还会随着糖丝,牵向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