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128章 糖蒜里的西安味,评弹声中的苏州韵

老裕泰茶馆的门帘被风掀起时,快递员手里的泡沫箱还沾着西安的尘土。

岳川接过箱子,刚打开就飘出股辛辣的香——是张大爷老伙计寄的糖蒜,裹在油纸里,蒜皮泛着淡红,旁边还压着张纸条:“掰馍声录在U盘里,藏在箱底,配着糖蒜吃,才够西安味儿。”

“快尝尝!”李叔凑过来,捏起瓣糖蒜剥了皮,咬了口,辣得直咧嘴却笑着说,“就是这味儿!上次去西安,窦老请我吃泡馍,就配的这糖蒜,解腻!”

夏晚晴从箱底摸出U盘,插进电脑——掰馍的“沙沙”声混着老板的西安话:“慢些掰,馍块要碎不烂,才能吸饱汤!”

她指尖在调音台上轻推,把剥蒜的“咔嚓”声加在掰馍声前:“从剥蒜到掰馍,再到泡馍的‘咕嘟’声,像完整的西安早市流程,声景更有代入感。”

林野正趴在茶案上,聚精会神地给西安手账页补画细节。他的笔下,泡馍碗里的馍块大小不一,仿佛刚刚被人随意掰碎,而旁边的糖蒜则泛着淡淡的红色,给画面增添了一丝生动。

在背景的西安城墙上,若隐若现地能看见《侠客行》皮影戏的“赏善罚恶亭”飞檐,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

林野突然指着画纸,兴奋地说道:“我在城墙角加了个小皮影,你们看!”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个小巧的皮影正站在城墙角,那是石破天,他高举着一个肉夹馍,似乎正急匆匆地往泡馍馆跑去。

“这样一来,就和之前的西安巡展故事串起来啦!”林野满意地笑了笑。

这时,小吴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个新编的西安款竹篮。竹篮的底部刻着泡馍碗的图案,十分精致,而隔层里则装着晒干的秦椒,红彤彤的一片,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小吴笑着说:“王婶说,用这个西安款竹篮来装秦椒干,粉丝扫码听声的时候,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闻到这股辣香,更有当地的味道呢!”

他把竹篮轻轻地放在手账旁边,那秦椒的红色和糖蒜的红色相互映衬,宛如西安的温暖阳光洒落在纸上,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正说着,茶馆的门突然被猛地推开,林晓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她怀里抱着一个蓝布包,气喘吁吁地说:“看我给你们带了什么!”说着,她打开蓝布包,里面露出了苏州同学寄来的评弹录音笔和精美的插画。

“岳老师!”她快步走到岳川面前,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录音笔递了过去,仿佛那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这是我同学的外婆录制的一段《茉莉花》的弹词,”她解释道,“她外婆可是一位评弹艺人呢!”接着,她又拿出了一幅精美的插画,上面画着一座古色古香的评弹戏台,“这是我同学画的,她说想让苏州的声音和胡同的声音‘搭个伴’。”

岳川接过录音笔,按下播放键,一阵悠扬婉转的评弹声立刻传了出来。那声音轻柔而细腻,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琵琶的“叮咚”声与吴侬软语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夏晚晴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她的指尖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过了一会儿,夏晚晴睁开眼睛,感叹道:“这声音真是太柔了!放在西安泡馍声景后面,正好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从西北的豪爽粗犷一下子转到江南的婉约柔美,却又在这种反差中透露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岳川一边听着,一边仔细翻看着那幅苏州同学的插画。画中的评弹戏台布置得十分精致,蓝色的布帘随风飘动,台上摆放着一把琵琶,而台下的茶桌旁,坐着一个手捧《胡同里的灯》的姑娘,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评弹。

“把这个姑娘画成林晓吧!”岳川突然指着画纸说道,“这样一来,北京的故事就能‘坐’在苏州的戏台下,让跨地域的联动变得更加自然。”

林野立刻掏出铅笔修改,把画里姑娘的眉眼改成林晓的样子,还在她手里的书上,加了行小字:“胡同的灯,照过苏州的帘”。

“再在戏台旁加个乌篷船模型,”他笑着补画,“跟之前江南同学写的‘橹声’故事呼应,苏州页的‘水韵’就更足了。”

李叔端着刚煮的槐叶粥过来,瓷碗里加了瓣糖蒜:“你们试试,糖蒜配槐叶粥,辣中带苦,苦里回甜,像日子的味儿。”

他喝了口粥,突然说,“刚才胡同里的陈师傅来送了块苏州评弹的老琵琶弦,说要是录评弹声缺‘旧感’,就把弦的泛音加进去——他年轻时在苏州学过评弹,还会弹两句《茉莉花》。”

夏晚晴立刻请陈师傅来录琵琶泛音。老弦的声音带着点沧桑,混进评弹录音里,像旧时光在耳边低语。

“就用这段!”她调整音频,让琵琶泛音落在评弹的间奏里,“像老艺人在跟年轻艺人对话,苏州的评弹魂就出来了。”

下午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茶案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众人围坐在茶案周围,专注地给手账添加苏州页。

这一页的插画设计十分精美,画面上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评弹戏台,旁边配以一艘乌篷船,仿佛将人带入了江南水乡的诗意氛围中。

而声音景观更是独具匠心,不仅有悠扬婉转的评弹,还有清脆悦耳的琵琶泛音,以及潺潺的橹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苏州的独特韵味。

竹篮的制作由小吴负责,他精心地在篮底刻上了琵琶图案,与插画中的琵琶相呼应。隔层里则装满了晒干的茉莉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与广州款的茉莉香形成了“南北茉莉”的呼应,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

岳川拿起笔,在苏州页上写下了一段注释:“评弹的弦,弹了千年的软;乌篷的橹,摇了百年的缓;日子的暖,藏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简洁而富有诗意,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苏州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

夏晚晴则仔细地调整着苏州声景的时长,最终将其定在 3 分 12 秒,正好是一段完整评弹的长度。在结尾处,她巧妙地让橹声渐渐减弱,就像乌篷船慢慢地飘远,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就在大家都专注于手账制作的时候,雪团这个小家伙却在一旁调皮捣蛋。它蹲在竹篮旁,好奇地用爪子扒拉着苏州款的茉莉花干,结果一不小心碰倒了西安款的秦椒干,引发了一阵哄堂大笑。

李叔把糖蒜分给大家,林晓尝了口,辣得直吐舌头,夏晚晴赶紧递过杯茉莉花茶——西安的辣、苏州的甜、北京的暖,混在茶馆的空气里,像场流动的地域味觉小剧场。

傍晚的阳光透过窗户,柔和地洒在茶馆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黄色的光斑。手账的每一页都被打开,平摊在茶案上,仿佛在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北京的胡同、成都的茶馆、广州的早茶、西安的泡馍、苏州的评弹……每一页都散发着独特的气息,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城市的繁华与宁静。

在这个小小的茶馆里,没有人会去问“手账还要加多少城市”或者“声景什么时候收尾”,大家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手账的主人细心地整理着每一页,将糖蒜、评弹声、插画细节等元素慢慢地归置好,就像是在给一幅名为“中国记忆”的拼图增添一块温暖的拼片。

窗外的胡同里,卖糖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那清脆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给这个傍晚增添了一丝生机。而在电脑里,苏州评弹的《茉莉花》正轻轻飘出,那婉转的旋律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间。

属于他们的故事,就像这不同地域的味道与声音一样,在这个小小的茶馆里交织、融合,慢慢地生长着,从未停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