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63章 童声唱谣,片场风波

西柏坡的清晨,窑洞前的空地上挤满了孩子。

岳川踩着小板凳,手里拿着张皱巴巴的乐谱,活像个临时搭台的货郎,扯着嗓子喊:“都站好咯!今天咱们学《柏坡谣》童声版,谁跑调就罚他给老支书家的鸡拔毛!”

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站队,有个小胖墩故意扯着嗓子唱“滹沱河,水悠悠”,跑调跑到天边,逗得大家直笑。

岳川拿起扫帚假装要打,小胖墩赶紧捂住嘴,眼睛却骨碌碌地瞟着旁边的枣树林——昨天他还偷偷摘了颗枣,被岳川抓个正着。

“严肃点!”

岳川板起脸,突然自己先破功笑了,“算了算了,跑调也没关系,唱出劲儿就行。

二丫当年送信,跑起来比谁都快,你们唱歌也得有那股子冲劲儿!”

他抱起吉他,弹起简化版的前奏。

孩子们的声音奶声奶气,却透着股认真,唱到“英雄名字永不朽”时,连树上的麻雀都安静了。

赵老栓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听,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偷偷用袖口抹了抹。

周曼把孩子们唱歌的视频发到网上,配文“西柏坡的早晨,有歌声和阳光”,半小时就收获了百万点赞。

有网友留言:“这才是最好的红色教育,比说教管用一万倍。”

电影《滹沱河畔的二丫》的筹备也在顺利推进。

岳川带着美术组去滹沱河沿岸采风,指着一处陡峭的河岸说:“这里就是二丫跳河藏信的地方,得还原出石头的青苔,还有水边的芦苇,要让观众一看就觉得‘这地方能藏人’。”

美术指导苦着脸:“岳老师,这季节哪有芦苇啊?要不咱用假的?”

“不行!”岳川蹲下来,摸了摸河边的石头,“找附近老乡问问,谁家有去年的干芦苇,咱买回来插在水里,颜色不对就染一染,必须真!”

正说着,周曼脸色凝重地走过来:“刚接到消息,有匿名邮件说,要是咱坚持拍‘真实历史’,就曝光所谓的‘岳川黑料’,还附了张你大学时喝多了躺马路牙子上的照片。”

岳川接过手机,看着照片里自己顶着鸡窝头、抱着电线杆傻笑的样子,突然笑了:“这叫黑料?我当年可是‘马路牙子歌王’,唱《单身情歌》能引来三条流浪狗合唱。”

他把手机塞回给周曼:“让他们曝,最好标上‘岳川也曾是普通青年’,显得咱接地气。

对了,把我现在蹲河边研究芦苇的照片发过去,告诉他们‘哥现在研究的是历史,不是马路牙子’。”

周曼被他逗笑了,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果然,那封匿名邮件后来被扒出是辉煌影视的残余人员发的,照片曝光后,网友们不仅没反感,反而觉得“岳川真实不装”,#马路牙子歌王# 还成了热搜梗。

这天傍晚,岳川带着孩子们去给二丫的“衣冠冢”献花。

所谓的冢,就是山坡上一棵老槐树下的小土堆,上面常年插着乡亲们送的野花。

孩子们把亲手编的花环放在土堆前,齐声唱起《柏坡谣》,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指着天边的晚霞说:“岳老师,你看!二丫姐姐在笑呢!”

岳川抬头,晚霞像朵巨大的绒花,在天边绽放。他心里一动,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写下几句诗:

“滹沱河水映晚霞,

坡上开遍绒花。

十三岁的脚印,

印在青石板上,

也印在,后来人的心上。”

孩子们围过来看,小胖墩指着“绒花”两个字:“岳老师,这是不是《绒花》的绒花?”

“是。”岳川揉了揉他的头,“都是英雄开的花。”

回到住处,老支书端来刚熬好的小米粥,说:“明天有场雨,河边的戏怕是拍不了了。要不咱就在村里搭个棚子,先拍窑洞的戏?”

岳川喝着粥,眼睛一亮:“下雨好啊!拍二丫冒雨送信的戏,不用等人工降雨了,省钱!”

他突然放下碗,冲出去找副导演:“快!让道具组准备蓑衣和斗笠,越破越好!再找个能漏水的篮子,要让观众一看就觉得‘这信肯定保不住’,然后二丫把信塞怀里焐着——这细节必须有!”

副导演被他催得直跑,嘴里嘟囔:“刚还说要真实,现在又盼着下雨,这思路变得比翻书还快。”

夜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打在窑洞的窗棂上,像在敲鼓。

岳川坐在炕桌前,修改着明天的拍摄计划,时不时哼两句《绒花》的调子。

他知道,那些试图阻挠的杂音还在,但只要雨声、童声、还有这土炕上的烟火气还在,二丫的故事就一定能拍得滚烫。

明天雨里的戏,注定会很难拍。

但岳川看着窗外被雨水打湿的枣树叶,突然觉得,越是难拍的戏,才越有力量——就像当年二丫,越是难走的路,越要走出声响来。

他摸了摸口袋里孩子们送的槐树叶书签,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二丫姐姐”,嘴角忍不住扬起笑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