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文娱:从平行世界抄作业 > 第36章 全球典籍,数据攻防

全息春晚的热度还未散去,岳川已带着团队奔赴敦煌,启动“全球典籍数字化”计划。

这个项目旨在联合中、英、法、埃及等国的博物馆,将全球顶级古籍(如敦煌遗书、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埃及纸草书)通过3d扫描和全息技术还原,建立“云端典籍库”,让全人类免费共享文明瑰宝。

项目启动仪式上,岳川展示了首批成果:用全息技术还原的《金刚经》活字印刷过程,观众能“亲手触摸”虚拟的雕版,感受唐代工匠的指尖温度。

他为项目创作的主题曲《典籍之光》,用古琴混搭电子音效,歌词穿越时空:

“泥板上的楔形,竹简上的隶,

羊皮卷的拉丁,绢帛上的诗,

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在用不同的笔,

写同一个故事——对世界的好奇,对真理的执。

你看那全息的典籍,在云端相聚,

像不同的星,组成同片宇,

当指尖划过虚拟的字迹,

才懂文明的意义,不是独藏,是共栖。”

然而,项目启动当天,境外“学术自由联盟”就发起了攻击。

他们在国际汉学会议上发表“论文”,质疑项目“数据采集标准不透明”,污蔑中国“借数字化垄断古籍资源”,甚至煽动参与国博物馆退出合作,声称“中国会利用数据进行文化篡改”。

更恶劣的是,他们雇佣黑客攻击“云端典籍库”的测试服务器,试图窃取未公开的古籍数据。

虽然被岳川团队的防火墙拦截,但黑客留下的恶意程序,导致部分古籍影像出现“乱码”,被营销号截图散布“中国篡改古籍”的谣言。

“这群人连老祖宗的智慧都要糟蹋。”周曼把安全部门的检测报告拍在桌上,“黑客Ip溯源到某国情报机构,他们是铁了心要搞黄这个项目。”

岳川正在调试“跨语言典籍对照”功能——虚拟的孔子与苏格拉底在屏幕上“对话”。

各自的典籍内容实时互译,闻言指着屏幕笑了:“两千多年前,他们都在讲‘仁’与‘善’,现在的人却忙着搞对立,不觉得丢人吗?”

他的反击策略依旧是“透明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下,公开项目的所有数据标准和安全协议;邀请参与国专家组成“数据审核委员会”,全程监督古籍数字化过程;甚至开放部分防火墙权限,让全球白帽黑客参与“护典行动”。

军队网络安全团队再次增援,构建了“量子加密防护网”,并发布《全球典籍数据安全白皮书》,用技术参数证明“数据不可篡改、溯源可查”。

参与国博物馆纷纷发表声明,谴责黑客攻击行为,法国卢浮宫馆长更是公开表示:“与岳川团队的合作,是卢浮宫最成功的文化共享项目。”

《星途同归》的最新章节,岳川写下了呼应现实的情节:

“林夏的‘星际典籍库’遭遇外星黑客攻击,她没有关闭系统,反而开放了核心代码,邀请全宇宙的智慧生命共同守护。

‘真正的文明,不怕被看见,就怕被藏起来。’她对助手说,‘就像地球的典籍,越共享,越明亮。’”

读者们在评论区刷屏,自发组成“网络护典队”,举报传播谣言的账号,甚至有海外程序员开发了“典籍数据防伪插件”,无偿提供给项目使用。

番茄中文网趁机推出“我与典籍的故事”征文,收到了来自150个国家的投稿,有人分享爷爷传下来的线装书,有人晒出在博物馆与全息典籍合影的照片。

资本的最后挣扎,是试图买断项目的商业化使用权。某跨国科技巨头提出千亿收购价,要求“独家运营云端典籍库,通过付费订阅盈利”,被岳川当场拒绝:“典籍是全人类的遗产,不是赚钱的工具。”

该巨头恼羞成怒,联合部分参与国的资本势力,威胁“撤回技术支持”,却发现项目的核心技术早已实现国产化——岳川团队联合国内科研机构,研发出自主可控的全息建模系统,完全摆脱了对海外技术的依赖。

项目上线三个月后,“云端典籍库”的全球访问量突破百亿,创造了多项纪录:埃及学生通过全息系统学习甲骨文,英国学者用跨语言功能研究《诗经》与莎士比亚的共鸣,连非洲偏远地区的孩子都能“走进”大英博物馆,与虚拟的罗塞塔石碑对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称项目“开创了文明共享的新纪元”,将岳川团队的技术标准列为“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范本”。

那些曾质疑的国际学者,纷纷发表论文肯定项目价值,有人甚至坦言:“之前的担忧,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误解。”

岳川在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车间,看着工作人员用3d扫描修复残破的经卷,忽然想起刚重生时,在图书馆里翻看泛黄古籍的午后。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有一天能让这些脆弱的纸页,在数字世界里获得永生,还能飞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星途同归》的最新章节里,岳川写下这样的结尾:

“林夏将‘云端典籍库’的数据包发送给外星文明,三天后收到回应——他们传回了自己星球的‘星图典籍’,上面的星座标注,竟与中国的二十八宿惊人相似。

‘原来我们都在仰望同片星空。’林夏对团队说,‘而典籍,就是跨越光年的介绍信。’”

评论区里,有读者贴出自己用项目数据制作的“文明拼图”:将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玛雅神庙的全息影像拼在一起,发现它们在星图上连成直线。

这个发现被天文学家证实,成了“史前文明交流”的新证据。

岳川合上笔记本,窗外的阳光透过敦煌研究院的窗棂,照在虚拟的《金刚经》上,字字生辉。

他知道,关于文明共享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那些试图用壁垒、抹黑来分割文明的人,终究会被时代遗弃——因为典籍之光,从来只为照亮共栖之路,不为筑起隔绝之墙。

他的新计划,是用全息技术还原“人类迁徙路线图”,让每个人都能在云端找到自己的文明根系。笔记本上,《迁徙之歌》的旋律刚起了个头,像远古的足音,正向着未来,轻轻回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